分享

罗山张家草堂(鸡公大王)张氏源流世系考

 人间子晴 2022-04-14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土人情、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欢迎投稿、交流。微信:37096414  

● ●

      张姓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大姓,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尊张挥公为该姓始祖。生活在今日河南省罗山县南部彭新镇天竹村、江榜村,山店乡张湾村等地的一支张姓,人口众多,尊“鸡公大王”为先祖,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至少已有六七百年。明末清初,这支张姓先祖张其伦揭竿而起,成为当时活跃在罗山、光山南部,湖北孝感的“五旗军”农民义军中力量较大一支的红旗军首领,聚集义军达上万人,声势浩大,被尊为“鸡公大王”,影响深远。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支张在清代初期受到清政府的镇压,几百年时间没有编修过宗谱,仅在新中国成立后1995年纂修了一份《张氏宗族合派简谱》,只是对当时张姓在世的人员按照支系进行了普查统计,没有宗族渊源和世系进行挖掘和记载。作为明末清初名震豫南鄂北地方农民起义首领的后裔,弄清家族的繁衍生息的历史,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记住乡愁、不忘根本应尽的责任。本文通过走访,查阅史料、查看碑文等方式,对本支张氏源流世系进行探寻考证。

01

始迁源头

         本支张氏何年迁居罗山南部,始迁祖是谁,目前无从考证。张氏族人每年清明祭祖,各门均会祭拜的最老祖坟在天竹老坟园,其地就本支张姓的老坟山而得名。共同祭拜的祖先坟茔有三座,均无墓碑。据多年来族人讲述,这几座老坟埋葬是比“鸡公大王”张其伦辈分更长的先人,据此推算,本支张姓最迟应该是明朝前期即已迁居于此。

        罗山南部许多有姓氏的族谱,都记载了先人元末明初由江西迁到湖北北部的麻城、孝感等地,再逐步向北部河南罗山、光山、商城等地迁移。据族人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住在新县南部(民国以前新县南部属于湖北麻城)某支张姓曾有几人来罗山天竹、江榜进行宗亲联络,惜后续没有进行深入联络。但据此可知,本支最初很可能和明初大规模民族迁徙“江西填湖广”线路一样,从江西北上迁徙到湖北,过籍麻城几代后有某个后代始迁到罗山南部即今天的彭新、山店一带。

▲清代档案记载张其(启)伦起义史料

       虽如今本支张姓南门北门均尊张其伦为先祖,但并非“其”字派唯一一支,证据有二:据《清实录》记载,其伦公占据鸡笼山抗击清军,遭到刚刚建立的清王朝镇压,事后河南巡抚吴景道向顺治皇帝进行了汇报,在其呈给皇帝的题本中,详细记载了镇压经过,里面除主角张其伦外,还提到跟随启动公起义的张其义,其亲兄弟张其常,可知当时和其伦公同辈还有数人;另外1995编写的简谱中被编入南五门一支,其并不属于南门或北门,也非其伦公直系后裔。

      因此可得出推论:罗山南部天竹、江榜,山店张湾等一带的张姓,大约于明初由江西经湖北迁入,在有确定历史记载的先祖其伦公之前,已繁衍数代,坟茔主要在彭新天竹老坟园的张氏老坟山。

02

                        宗族源流

       本支共尊的先祖是张其伦(有些地方误为启,亦有称为张吉光)。张其伦,生年不详,史载其为罗山南山人(今彭新、山店一带),字宁宇,崇祯末年起事,在大鸡笼山一带结寨,活动范围遍及罗山、光山南部以及湖北孝感一带,聚集农民义军达上万人,声势浩大。
      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率军攻陷汝宁府(今信阳、驻马店)各州县,其伦公带领红旗军归附李自成部,受封为都尉,前往信阳州任职,负责军事管理。崇祯十七年吴三桂投清,联合清军与李自成激战,李自成失利,撤出北京,清兵入关。李自成在湖北战死后,张其伦从信阳返回罗山南部,在鸡笼山重建山寨,召集义军,联络鄂北著名义军首领邢志廉,正式举起抗清大旗。
       顺治五年(1648),其伦公的“红旗军”遭到湖北巡抚高士俊、河南巡抚吴景道指挥的清军联合绞杀,鸡笼山寨被攻破,其伦公被押送至罗山县城就义。由于是抗清被镇压,除部分参与义军的宗亲直接战死外,族人遭到牵连。据历代族人口口相传的说法,其伦公就义后,宗亲后裔为躲避朝廷的诛杀,一部分族人改姓“江”,所以后来在天竹江榜一带有了“张江一家”的说法,直到今天江张有互不通婚的不成文规矩;其伦公有一妻在清军围攻鸡笼山寨中逃出,已有身孕,被潘姓潘朝成收留,其伦公还有一兄弟亦逃过一劫后入天寺寺庙出家做了和尚。

▲天竹冒儿塆全景俯瞰

       被潘氏收留的妻子生下一男婴,长到少年时寻找到做了和尚的叔父,叔父将位于天竹的田地山场给了侄儿,得以在此继续繁衍生息,遭到重创的本支张氏重现生机,后来他所在的村子名为“吐儿塆”, 就是今天竹的大湾,意为上天为张氏吐出一个延续香火的儿子,后来的族人觉“吐”字不雅,改为“冒儿塆”,到今天又被以讹传讹变成了“猫儿塆”,但族人保存至今的清代、民国时期的地契和祭文中均为“吐儿塆”。
       以上均为族人代代口口相传,无文字记载。如今不仅其伦公坟茔无处可寻,其后三到四代人坟茔均一无所知。据推测可能因其伦公遭朝廷镇压,其后几代人为避免受到牵连,不敢为逝去的先人立碑,导致几代先祖无据可查。仅知其伦公后大约两到三代之间,这支张姓有两兄弟,成为张姓南门与北门分支之始。

03

                    支脉世系

       其伦公后,张氏分为南门与北门两支,其中南门有据可查的最早先祖是张捷,坟茔位于天竹王凹,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四月初五,距离其伦公就义的1648年,已过去68年,推测期间至少有三到四代人。因此,目前只能判断南北门分支之始就在这68年中的二代到四代之间。

      南北两门张姓分支,目前有记载的最早辈分字谱就是单字,如南门先祖“张捷”,在老坟园还有“张义”与夫人彭氏坟茔,为张捷同辈,属于北门先祖。捷、义这代之后为“学”字辈,如捷公子张正学,义公子为张正统。“正”之后的5代人谱字为“金、水、木、火、土”,即名字中有字为带有这几个字的偏旁,“金”字辈名字为带有金字旁单字;“水”字辈为名字中间一字带三点水,或“学”(学上面也为三点水);“木”字辈为名字中间字为带有木子偏旁;“火”字辈,名字中间字为“炳”或 “光”;“土”字辈,名字中间字为“增”。大约在清朝末年,“土”字辈后南北门谱字辈分出现分立,南门其后四代为“国、家、永、庆”,北门为“祖、道、宗、兴”。

▲1995年编印的宗谱

       1995年编修《张氏宗族合派简谱》,经南北两门宗亲商定,“庆、兴”之后,两门续建合派宗谱,不再分立,议定其后四十字(代)宗谱如下:

恒怀先仁义 恩厚德其昌  建立宏宽志 延岑春久长

盛世民安泰 荣华兆仕祥  清廉行政治 族裔广传芳

       如果以其伦公为一世祖,其伦公与捷公之间按三代人估算,如今,南北两门均已繁衍至十六世“怀”字辈,据1995年简谱统计,当时已有两千多人。

      南门(吐儿塆)支后人主要分布在彭新天竹、江榜、杨店、前锋,山店张塆等村,北门(张家湾)后人主要分布在彭新江榜,山店张湾、高洼、青莲,定远春秋等村。

      另有一些支脉在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下江南移民到今天的苏浙皖赣,如安徽的广德,浙江安吉、长兴,江苏镇江丹徒、句容,南京溧水,常州溧阳等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化,有不少后裔定居全国各大城市。

04

                     南门世系

       南门先祖张捷,卒于乾隆十二年(1747)冬月二十六,年仅31岁,可谓英年早逝。捷公仙逝后,留下子正学(是否为独子待考),正学公生于生于乾隆五年(1740)冬月23日,时年仅7岁,幼年失怙,旁无弟兄。其母雷氏,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孤儿寡母,生活之难可以想象。

      雷氏在南门家族史上对子孙繁衍兴旺有着重大贡献。丈夫张捷逝后,雷氏不仅成功独自抚养正学公成人,成家立业,正学公还相继生子五:钺、铄、钦、铎、铣。流传至今的一张地契证明了雷氏持家有方,带领独子力度过艰难并创下南门基业。

正学公购买田地山场的地契(南门二门后裔张家新保存)

       地契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雷氏时年76岁,子正学52,地契内容为正学公从张学洙(推测为北门同宗,比正学公晚一辈)手中购买了位于天竹的田地山场,可以说正是这些田地山场为正学公几儿创建家业、开枝散叶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能是抚育五子开创家业过于劳累,此契约立4年后即嘉庆元年(1796)正学公离世,而其母雷氏于嘉庆九年(1804)以88岁高龄仙逝。

       从孤儿寡母到有积蓄购买土地,一定是雷氏先祖带领子孙勤奋劳作、持家有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她如此高寿,目睹几个孙辈成家立业并见到数个重孙,见证了南门张氏勃兴之始。

      正学妻彭氏,生于乾隆五年(1740),卒于嘉庆三十一年(1826),寿年86,亦为长寿,应该也是南门张氏创立基业之初有重要贡献的女性。正学公与彭氏生五子除铣后裔无考外,钺、铄、钦、铎均子孙兴旺,先后育有“学”字辈12人,此乃天竹张氏南门分四门支脉之始,南门张氏由此发展壮大,瓜瓞绵绵至今。

       据宗族内老辈人讲,南门张氏最初的住宅就在现在冒儿塆大湾,背靠猪鬃岭,门朝东,塆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可谓风水宝地。随着子孙增多,家族壮大,几代以后,南门四支以天竹大湾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到今天,后代分布多个地方。

       改革开放以前,大门张氏后裔主要居住在彭新天竹香炉寺、教场、猫儿湾大湾,江榜江湾、罗湾,前锋,山店张湾等地;二门主要分布在天竹猫儿湾大湾、天寺、岗上和喻家痷等处;三门主要分布江榜新湾、杨店土门等地;四门主要居住在天竹冒儿塆、老坟园、关山沟、涧水痷,江榜斜屋井、江湾、藕塘湾,山店张湾等地。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外出打工、求学等定居,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位于天竹村的张氏碑亭

        张家祖坟所在为两河交汇处的老坟园,过去南北门每年都要从天竹寺(天寺)到老坟园祭祖,就在路边建了几间茅草房,方便每年清明上坟,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张家草堂”,由于祖上张其伦曾反清,受到清政府的迫害,加上生活艰辛,所以后人都比较低调,也没有专门修建祠堂,没有正式的堂号,故以张家草堂代指。如今张家草堂早已不复存在,2000年以后,张氏后人在此新修了张氏碑亭,以纪念祖先,供后人缅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繁荣富强,天竹张氏后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走出了不少人才,或经商、或从政、或从教、或从医、或创业等,在各个战线创造了自己事业,增添了宗族的荣光。本文通过梳理宗族渊源和历史,为本支张姓历史留下文字记载,铭记祖先,传承历史,不忘根本。限于阅历、史料,本文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宗亲留言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