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5-16【辉光日新1494】(吾自卫反鲁)往事可堪回首?

 新文艺 2022-04-15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篇》

注释

自卫反鲁: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反,同“返”。

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雅颂:《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同时也是“雅乐”“颂乐”两类不同的乐曲名称。

翻译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才把音乐进行了整理,雅乐和颂乐都有了适当的安排。

延伸解读

这一章,貌似简单的历史陈述、记载,仿佛没必要做过多的解读。我在想:当我在经历了一些事、回首往事的时候,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是懊悔时光易逝,没有好好珍惜那段时光?还是抱怨造化弄人,让我有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还是庆幸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让自己收获了阅历和经验?

泰戈尔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得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孔子说:对!

呵呵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篇》

注释

事:治事、从事、任职、侍奉。

翻译

孔子说:“出外便侍奉公卿,入门便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办,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

延伸解读

这一章,绝大多数参考资料都理解为是孔子对自己的回顾总结,分歧点在于对“何有于我哉”的理解上。有人理解为“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说孔子这是自信;也有人理解为“除了这些我还有什么呢?”或者“这些我做到什么了呢?”,说孔子这是自谦。

我对这一章的理解,有三点困惑:

一是,“事”是“侍奉”的意思吗?孔子有机会侍奉公卿的时间好像并不太长,并且他的父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死了。

二是,“丧事”是指“丧葬祭祀之事”吗?

三是,孔子那个时代所说的“不敢不勉”是指“不敢不用心去做”吗?

对于第一点,我开始的理解是“为...做事”,后来觉得还是不太妥,如果理解为“像...一样做事”是否会更好一点?也就是出门就像公卿一样做事,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回到家就像个父亲、长兄一样,挑起家庭的大梁。

关于第二点,据查:

丧,本义一般认为是逃亡,引申为丢失、失去。另一说本义是失去,引申为死亡。

因此,这里的“丧事”,我的理解是指“过去的事”,或者是现在有些人所指的“不如意的事、倒霉的事”。

第三点,据查:

敢,可指有胆量、勇于进取;也可用作谦词,有冒昧之义。

勉,本义为力所不及而强作,后引申为努力、劝人努力。

我觉得这个“敢”,应该是“果敢”的“敢”,“不敢不勉”,我的理解就是“即不当机立断地不干;也不勉为其难地强干”。“丧事不敢不勉”就是“碰到的不如意的倒霉事,既不果断地表示不干,也不勉为其难地强干、坚持干”;或者是“对于已经过去的事,既不冒昧地划清界线,也不缠绵地扯住不放”,刚好与上一章也算遥相呼应。

当然,不管怎样理解,都不是为了考试,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自己觉得有道理,对自己的人生、心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都是可以的!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对我来说,这有什么呀?干就完了!

这才是一个人真正活明白了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