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靖宇之子,1952年才知父亲是抗日英雄,后因公务英年早逝

 退休老头吴工 2022-04-15

1953年,几位特殊的客人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对着杨靖宇玻璃瓶中的头颅标本跪地痛哭,他们便是杨靖宇的儿子、儿媳和女儿——马从云、方秀云和马锦云。

1952年,杨靖宇牺牲12年后,他的子女才知道,他们的父亲马尚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

文章图片1

杨靖宇

马从云即将要离开哈尔滨的时候,再次来到纪念馆,对着父亲的头颅磕了三个响头说道:“爹,您放心,我们作为英雄的后代绝对不会给您丢脸的!

马从云兄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杨靖宇之后,他们的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因为他们拒绝了来自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更没有想过用父亲的身份去谋福利。马从云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却在1986年在工作岗位上去世,年仅37岁

抗日英雄杨靖宇身上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马从云说他的父亲是马尚德?为什么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儿女,时隔多年才知道父亲去世?马从云为什么会英年早逝?杨靖宇的后代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文章图片2

杨靖宇将军遗体

寒门之子,得力同志

杨靖宇,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的他由母亲独自抚养成人。他的原名叫做马尚德,杨靖宇这个名字取自于抗日战争期间,有平定天下的含义,曾为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和保护家人还用过“张贯一”这个名字。

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考入了“开封纺染工业学校”。由于小时候就常常听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所以他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希望成为一个可以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文章图片3

杨靖宇

加入共青团之后,杨靖宇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发起农民起义,1926年,从开封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到1927年便组成了五万人的队伍,同年发动了豫南农民起义,武装占领确山县。在农民起义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杨靖宇一个月后便被批准入党,刘少奇得知这位少年英雄的故事之后称赞他为“得力同志”。

入党后,策划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创建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工农革命政权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由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多次在河南农民革命的组织中担任职务,在他任职期间受到了被剥削阶级的农民、穷人的一致爱戴,而那些地主豪绅、贪官都对他感到害怕。

文章图片4

1928年,杨靖宇离开家乡,赴东北等地进行革命工作,三年工作期间曾五次入狱,他在狱中经历的酷刑数不胜数,但敌人也没从他口中得到什么信息。

1929年,杨靖宇用张贯一这个名字代替马尚德,担任中共抚顺特别党支部书记,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当时抚顺的一座大型露天矿——西露天矿被日军占领,而且日军在矿场开采期间,对矿场工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奴役,完全不顾工人死活,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在矿场死亡,死后随意丢弃,尸体被狼、狗作为食物填饱肚子。

文章图片5

煤矿矿工

杨靖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他选择进入矿场当矿工。由于日本矿场主的无底线的压榨,矿工都心怀怨恨。杨靖宇进入矿场后,非常热心地去帮助矿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矿工都称他为“山东张”。杨靖宇见矿工都开始信任、依赖他去解决问题之后,便开始号召矿工进行罢工斗争,因为在罢工斗争中作为领头人,杨靖宇两次被捕,入狱两年间,他依旧与日军斗智斗勇,鼓励矿工与日军斗争到底,最后被党组织救出。

杨靖宇的革命之路从1923年到1931年,持续了八年,每一次他都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去完成党中央的任务。虽出身寒门,他却从来不抱怨,一心通过革命去推翻当时黑暗的世界,跟随党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文章图片6

抗日之路,一往直前

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打沈阳,开始实施“三个月拿下中国”这个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当时国民党方面采取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国家处于危难时刻,当局投降置之不理的时候,东北的人民群众,开始用他们的身躯去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批人被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但因为没有战斗的系统指导、粮食和枪弹的补给,只有一腔热血的反抗很快就被训练有序的日军镇压下去,日军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并且建立了“伪满国”,扶植溥仪为傀儡皇帝。

文章图片7

溥仪

总有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正值东北三省危难时刻,杨靖宇被任命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杨靖宇这个名字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的,因为刚刚从狱中出来,继续工作只能改名换姓以躲过敌人的追捕,而杨靖宇这个名字在朝鲜语中的含义便是“驱逐侵略者,平定天下”。

在接受任命之后,杨靖宇作为中心点,把东北三省各个县的党组织、义勇军、游击队都联系起来联合抗日,不断改变对付日军的战略。

文章图片8

杨靖宇

1932年11月,杨靖宇在磐石游击队,带领游击队战士袭击郭家店地主武装,这次活动大获成功,将压榨百姓的地主公开处置,并且将获得的粮食、土地都分给当地百姓,经过这次突击,战士们的士气高涨,杨靖宇又带领队伍进行了多次突击,都获得了胜利。

杨靖宇凭借他作战时的果敢、敏锐,逐渐树立起了他在游击队的威信。而在其他地方抗日行动屡屡受挫的义勇军、游击队听到杨靖宇领导的抗日队伍如此厉害,纷纷前来投靠,几年过去,由杨靖宇为领导中心的抗日队伍也强大起来,汇聚成一股日军不容小觑的力量。

于1934年2月成立了东北抗日总指挥部,多次带领抗日队伍对日军进行干扰,让日军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巨大损失,一度成为日军统治的一颗定时炸弹,使得日军高层苦恼不已。他们将抗联活动的地带称之为“癌肿地带”,将杨靖宇称之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而在百姓心中这一群人就像他们的救世主。

文章图片9

东北抗联

1935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在东北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由杨靖宇担任师长。“东北抗日联军”也在这一年八月成立。

为了牵制杨靖宇带领部队的行动,日军对伪满国进行了治安肃整运动,三年间烧毁当地居民房上万间,迫使农民废弃耕地几十万亩,还颁布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一年之内就在吉林地区杀害群众数十万人(据不完全统计)。

杨靖宇作战时战术灵活,每次都能躲过日军的歼杀计划,给予日军队伍以重创,以致于日军多次认为,毁灭抗联队伍的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杨靖宇带领的抗联队伍都会神秘消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日军头疼不已。

杨靖宇率领一千多人的南满游击队在四个月内转战多个城市,与日军进行正面交锋六十多次,在敌人兵力薄弱的地带进行作战。在与日军作战中,日军的四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还损失了大量的大型武器和作战领导。

文章图片10

东北抗联

日军对杨靖宇的抗联多次粉碎计划都没有成功,使得他们的侵略计划严重拖延,于是日军便想出了把杨靖宇带领的抗联队伍逼入绝境的计划。

1938年起,日军当局派出了6万人去对付不到三万人的抗联队伍,并下令看到抗联队伍可以放其他人离开,只要杨靖宇

其间日军将东北三省散居在乡野的村民逼迫到集中屯,并威胁东北三省的人民,只要看见杨靖宇都不能隐瞒,若有隐瞒格杀勿论,并规定所有居民外出不得带粮食,而且日军一旦听说杨靖宇去往的方向,便会开飞机向地面投放炸弹。这样的措施断绝了杨靖宇带领的抗联队伍与群众的联系,使得抗联队伍失去了粮食的来源,逐渐陷入困境。

叛徒频出,英雄饮恨

在追求理想道路上,总有一群人会因为信仰不坚定而叛变,也总有人为了心中至高无上的信仰献出生命。

文章图片11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在东北山间艰难转移的抗联队伍,没了往日战胜日军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埋怨,渐渐地有些队伍解散、叛变。到1939年夏天,原本三万人左右的队伍剩下的不到一千人。

日军的步步紧逼,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已经进入“饥饿圈”,而日军也改变了对待抗联的态度,停止了滥杀政策,对抗联叛变和投降的战士给予优待。

第一个叛徒是杨靖宇的手下——师长程斌,于1938年7月叛变。

程斌作为杨靖宇的左膀右臂,他的叛变必然会给杨靖宇造成巨大的创伤。程斌叛变之后,日军专门为他成立了“程斌警察大队”为了更好地对付杨靖宇,而程斌也“尽心尽力”地当起了卖国贼,上任后他便带领日军摧毁了杨靖宇抗日的“生命线”——70多个密营,使得杨靖宇的队伍失去了弹药、粮食、金钱的来源,队伍生存情况日渐窘迫。

文章图片12

叛徒程斌

第二个叛徒是被日军捕后立即叛变的杨靖宇的警卫旅参谋——丁守龙,于1940年1月22日叛变。他的叛变直接暴露了杨靖宇部队北上突围的计划,还将杨靖宇带领部队的藏身点、兵力情况全部曝光,使得日军对杨靖宇搜寻范围大幅缩小。

第三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员——张秀峰,于1940年2月1日叛变。张秀峰的叛变是杨靖宇没有料到的,因为张秀峰是杨靖宇亲手养大的,没想到多年的养育之情,换来了出卖,辛苦养育多年的竟是白眼狼。张秀峰叛变带走了杨靖宇的大量资料,使得日军凭借这些材料分析之后便能准确得出杨靖宇的藏身之处,这使得杨靖宇的生存红灯高高亮起。

文章图片13

叛徒张秀峰

第四个叛徒是答应给杨靖宇买食物和棉鞋的村民——赵延喜。日军小范围的封锁已经让杨靖宇等人没吃没喝很多天了,而且杨靖宇和两个警卫员还和大部队走失了。2月18日杨靖宇派两个警卫员下山找吃的,不料半路被日军搏杀而牺牲,而在山上的杨靖宇连续五天没有吃东西,他冻得全身僵硬,饿得瑟瑟发抖,但他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

直到2月23日杨靖宇遇到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赵延喜,杨靖宇恳请他帮他下山去买食物和棉鞋,不料他却劝杨靖宇投降,杨靖宇的眼睛弥漫上了一丝伤感和满目的坚定,说道:“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赵延喜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汉奸李正新,便将杨靖宇的位置等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他。

文章图片14

杨靖宇生前物品

1940年2月23日下午,日军已经按照赵延喜的描述将杨靖宇层层包住,日军对着杨靖宇不断喊话、劝他归顺,他从头到尾只回了一句:“是的,我是杨靖宇!”日军见杨靖宇不肯归顺便下令对着杨靖宇开枪,杨靖宇到最后一刻都保持着战斗姿态,手持钢枪对着日军射击直到弹尽粮绝,他伟岸的身躯才倒下,躺在他最后的岁月都在守护的濛江大地上。

死后解剖,震惊世人

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在击杀杨靖宇之后,命令杨靖宇曾经的手下张奚若将杨靖宇的头颅砍下。因为好奇杨靖宇那么长时间不进食的情况下是怎样活下来的,便将杨靖宇的尸体搬回实验室解剖,最后发现杨靖宇的胃已经严重变形了,在胃里的只有吃进去还没消化的桦树树皮、棉絮和草根。

文章图片15

杨靖宇

侵略者在看见这些未消化的东西的时候被深深震撼,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被杨靖宇的英雄气概折服。1945年日本投降,当年组织策划杀害杨靖宇的岸谷隆一郎剖腹自杀时在遗嘱写道:“侵华战争是不合适的也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英雄。”

1946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将杨靖宇牺牲的地方——濛江县,更名为靖宇县。虽然抗日英雄杨靖宇为保护我们的祖国,早已牺牲,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靖宇精神”永远不过时。

英雄姻缘,小家分离

1925年,接到母亲家书回家的杨靖宇(当年他名字还是马尚德),母亲要他成亲,这个妻子是母亲喜欢的,姑娘品行好、热情善良、只是不识字,这个姑娘叫做郭莲。接受过新思想的杨靖宇觉得包办婚姻是不好的,人应该有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他还是听从母亲的安排结婚了。婚后,他发现他的妻子郭莲特别符合他的心意,既聪明又好学,还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

文章图片16

1927年,杨靖宇和郭莲迎来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小孩——儿子马从云。此时正值杨靖宇领导豫南农民起义,直接导致了在家里的母亲张君、妻子郭莲和儿子马从云被人追杀,郭莲只能带着小孩老人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

1928年3月杨靖宇和郭莲的第二个小孩——女儿马锦云,此时杨靖宇正带着一家躲避国民党对共产党员的搜查,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女儿,杨靖宇给女儿取了个小名——马躲,纪念这段东躲西藏的日子。

女儿不满一个月,杨靖宇又接到任务外出,临走前对妻子说:“我这次要出趟远门,可能要几年,家里就交给你了。”这一句话成了年轻夫妻的最后一句对话,这一次杨靖宇和郭莲的分离成了夫妻俩的诀别。

文章图片17

杨靖宇出远门后,为了家里的母亲、妻儿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将名字改为“张贯一”,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又改名为“杨靖宇”,这样一来,知道他原名为马尚德的人也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了。

也正是因为出自于保护家人的行为,让家里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他的母亲张君因为日日牵挂着他哭瞎了眼睛,临死还在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妻子去世前还在拿着丈夫的照片反复叮嘱孩子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的父亲,说他们的父亲叫做马尚德;孩子们也因为一直用马尚德这个名字去找父亲迟迟没有音信,直到1952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马尚德为了革命改名为杨靖宇,杨靖宇就是奶奶和妈妈苦苦找寻了多年的马尚德。

寻父之路,遥遥无期

1944年,独自撑起这个小家17年的郭莲因病去世,而马从云夫妻(马从云妻子:方绣云)和马锦云夫妻(马锦云丈夫:张连清)就开始了九年的寻父之路。

文章图片18

方绣云和儿子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四个人只要见到过路的解放军,就会上前去问有没有人认识马尚德,结果都没有一个人知道,谁也不会将马尚德这个陌生的名字联系到杨靖宇这个大英雄身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靖宇县在编写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过程中发现,连杨靖宇的籍贯都不清不楚,这样编写出来的事迹会显得特别不可信。于是黑龙江特地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去调查杨靖宇的籍贯,直到1951年,调查组发现了一篇纪念文章,里面说道杨靖宇就是河南的马尚德。得到这个消息,调查组立刻出发赶往河南。

几经波折,1952年,调查组的人发现,李湾村在解放之后,曾有一对兄妹向过路的解放军打听马尚德,调查组又连忙赶往李湾村,当在马从云家里见到他拿出母亲留给他的照片之后,调查组的人终于确定了,马从云和马锦云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后代,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文章图片19

马从云

英雄后代,风骨永存

马从云兄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之后惊讶不已,1953年马从云夫妻和马锦云前往哈尔滨“见”过父亲后,组织上和父亲的战友都想帮助他们,但都被他们拒绝了。在他们看来,父亲不是给他们用来谋福利的,他们是英雄之后不能丢了英雄的脸

1958年2月,马从云把一块桦树皮作为家中传家宝。当杨靖宇将军举行公祭安葬大会的时候,马从云夫妻再一次来到东北,父亲的战友拿给了他一块桦树皮告诉他,这就是你父亲当年吃的东西,马从云听到这内心非常震撼又感觉很苦涩,想到当年父亲艰苦抗战的日子,内心感触颇深。回到家后他将子女的名字改成:“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五个孩子的名字都含有一个“继”字,就是想让后代们记住先辈们革命的不容易,发扬吃苦耐劳的品质。

文章图片20

桦树皮

马从云学校毕业后到郑州铁路局工作,工作期间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事,但年轻的马从云却早早地患上重病。1964年,马从云在出差途中肝癌病发,不幸离世,年仅37岁。在离世前他反复地和妻子方秀云说:“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孩子可不能丢脸,可不能出孬种。”

马从云离世后,方秀云独自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期间无论生活多么困难,她始终没有向政府寻求过帮助。方秀云对家里五个孩子的教养更为严格,过年的时候,方家就会出现一位贵客——桦树皮,方秀云选择在这个大团圆的日子让孩子们时刻谨记:他们是英雄的后代,不能做出不好的事给英雄抹黑,要吃苦耐劳,做一个顶天立地、利国利民的人

这样的教育之下,杨靖宇的孙辈们尊法守纪、工作认真踏实。马继光,马继先、马继传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直到退休,马继志、马继民都应征入伍,马继志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之后当一名货车司机直至退休,马继民退役后在郑州一单位上班还志愿帮助靖宇县的百姓脱贫。

“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这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风,由他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靖宇精神”是杨靖宇将军留给人民军队的宝贵财富,必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祖国不会忘记为中国开辟新天地而斗争到底的人,人民也不会忘记用血肉筑成我们繁华未来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