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因斯布鲁克(03)——走马观花逛欧洲记行

 三爱先生之馆 2022-04-15

离开童话双堡,就进入阿尔卑斯山,我们的旅游大巴冒雪行进在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高速公路上,美好的雪景一晃而过。


01  在雪中穿越阿尔卑斯山。

  

02  在车上看到路旁的因斯布鲁克(Innsbruck)指示牌了,快到了。

穿越阿尔卑斯山,就来到奥地利的迷人小城因斯布鲁克。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旁边流淌着因河。无论是在因斯布鲁克的哪一个角落,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由于北面被山脉遮挡,所以这里气候宜人,是国际旅游的胜地。因斯布鲁克也是著名的滑雪胜地,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小城的大名永久地载入体育盛会的史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斯布鲁克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颜,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独特风貌。

  

03  既然因斯布鲁克的含义是因河上的桥,那就以因河桥为背景、在因河边上先来一张,来个“名符其实”。

  

04  右手边是流淌不息的因河,正前方有一座白色亮晶晶尖塔,我估计是水晶制品,因为世界知名的品牌施华洛世奇水晶公司的总部就在这里。

  

05  正逢新年期间,人们购物逛街。前方是一株巨大的圣诞树,圣诞树的右后侧可以看到黄金屋顶。


黄金屋顶是因斯布鲁克的标志建筑,建于1500年,以前这里曾是公爵的府第。其出名之处是建筑物突出的阳台上铺设独具特色的金色屋顶,屋顶被2657枚铜板覆盖,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整个墙面及阳台雕梁画栋、装饰豪华。

  

06  穿街走巷,老外也摆摊。

  

07  与老伴在小城街头漫步,发现为了方便自己拍照,还帮自己拿着棉衣。

  

08  逛街饿了,吃些甜点。

  

09 小城教堂钟楼别具一格。

  

10  处处洋溢着过新年的气氛。与我们贴春联不同,他们在街头巷尾竖立一些装饰怪异的“巨人”,增加热闹气氛。

  

11  与咱们中国人张灯结彩放鞭炮相比,人家过新年也有自己的特色。

  

12  这个人物什么来头?

  

13  前面是一位金发美女?不对,好大的嘴巴。

  

14  近前一看,手上还提着一盏灯笼,这张大嘴巴有点吓人。本人才疏学浅,给不出答案,有劳看官自己明见。

    我所知道的“提灯女神”是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不似这般模样。19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英国的战地战士死亡率高达42%。南丁格尔主动申请,自愿担任战地护士。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战地医院服务。她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护理。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伤病员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其后还发起组织国际红十字会。获得南丁格尔奖是护士的最高荣誉。

  

15  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不过不是用咱们中国的标准,是欧标,我们人员的密集程度比他们高多了。

  

16  边吃边逛,悠闲自得。看到嘛,后面还有打马马肩的。“打马马肩”指孩子骑在大人肩上,双腿放在大人胸前的姿势,这是南昌土话,普通话怎么讲,俺不晓得。

  

17  这可能就是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可购物休闲,当然,也可避风雨。

  

18  打扮成卓别林,行为艺术?

  

19  个性鲜明,很有特色,这可能是卖老物件的街头商店,吸引小朋友注意。

  

20  过新年,有带孩子逛街的,也有在街上遛狗的。

  

21  近处一位姑娘骑自行车,远处一辆有轨电车正在驶来。

  

22  街上发现一家中餐馆:红色园牌上写“广州楼”,二楼窗户上写“广州饭店”。

这家中餐馆位置极佳,处于因斯布鲁克最热闹的老城区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上,大街路面由小石块铺设,具有浓郁的中世纪风味。走在街道上便能看到远处的雪山美景,漫步街头,你会发现街道两旁尽是精美的商店,从高档名牌店到手工艺品店、咖啡馆、餐馆应有尽有。街边的每一座建筑都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独具风格,色彩缤纷,值得流连观赏。

  

23  站在广州饭店看斜对面,是一个重要的丁字路口。

  

24  店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25  又是另一种风格的店面。

  

26  这是位于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中段的安娜柱,是因斯布鲁克的象征,十分醒目。柱子顶端的圣安娜面向德国,以感谢击退西班牙入侵的巴伐利亚军队。

  

27  继续向南前行,右前方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钟楼,正前方是有名的凯旋门。

  

28  气势宏伟的凯旋门的两面分别雕刻着喜悦和哀伤,颇耐人寻思。

原来,这座建立于1765年气势磅礴的罗马式凯旋门,是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为庆贺其儿子里奥波特和西班牙公主玛利亚·露朵维卡的婚礼而建造的,这位成婚的王子后来加冕成为里奥波特二世皇帝。凯旋门的两面分别雕刻着喜悦和哀伤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中国人说的红白喜事:南面的浮雕记述王储里奥波特欢庆的婚礼,而北面的浮雕叙说着悲哀的葬礼,因为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的丈夫弗兰茨在这场婚礼上暴卒而亡。

玛丽亚·特蕾西亚与丈夫弗兰茨还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一次皇帝和女王微服出行,女王口渴了,弗兰茨皇帝非常骑士地自告奋勇翻越篱笆墙去为女王摘了几串葡萄,但他们被园丁发现了,身上又没带现金,就告知真实的身份。愤怒的园丁根本不信,大嚷:“你是罗马皇帝,我还是中国的国王呢”。把他们夫妇关进了地窖。晚上才被卫兵解救出来。关进地窖的经历,让女王感到新奇有趣,就在这里立了一块牌子以纪念这次冒险。上面写着:“罗马皇帝犯了侵犯私人财产罪,匈牙利女王是他的同谋,甚至可以说是指使和教唆者”。开明、幽默与法律的尊严跃然纸上。

玛丽亚·特蕾西亚大街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名字命名。这条街南起凯旋门北至黄金屋顶,是该市最繁华最有名的地段,至此,我们已经全部逛完。再见,阿尔卑斯山雪峰!再见,因河!再见,因斯布鲁克!

下一站,去意大利的威尼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