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鼎霖与“洋磨坊”

 和善书屋 2022-04-15

@ 陈爱歌

在海州区中央商场连云港店(原连云港市百货大楼)西侧,有一道南北走向,长约200米的巷道,巷名海丰巷。说起这个海丰巷名,还得从清末光绪年间,赣榆人许鼎霖在新浦创办面粉厂的事说起。

许鼎霖,字九香,清咸丰七年(1857年)出生于海州直隶州赣榆县。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光绪十九年(1893年)随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杨儒去南美洲,任驻秘鲁领事。后又先后任大通保甲局委员、安徽候补道,署理芜湖道、随安徽巡抚聂缉規调浙江洋务局总办、江苏学会会董兼经济部干事等职。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清政府资政院议员。次年,受命担任本溪湖煤铁公司督办,民国初年曾任农商部会办。

Image

面对甲午之战、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的现实,许鼎霖开始对官场生涯有所厌倦,而奉行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理念,在古海州地区大力兴办实业,在海州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Image

光绪二十七年,新浦天后宫建成后,新浦大街(今民主路)市面日渐兴旺。许鼎霖慧眼识珠,他对家乡海州的新兴商埠的前景非常乐观。此时,海州人沈云沛、南通人张謇,也把新浦看成大办实业的风水宝地。张謇曾在给沈云沛、许鼎霖的信中直截了当地说:“弟意在新浦沿岸,宜广购地皮,将来必获大利,此时尚无人知觉。”早有此想法的许鼎霖时已捷足先登。

Image

这时的新浦商埠,规模还很小。而且,大街上也多是各种商贸店铺,工业作坊极少,更无近代工业企业。因此,他决定在此兴办工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选准并购买紧靠大街商贸中心的前河南岸一大片荒滩地(今解放中路以南的南极路向东至“汇金广场”一带)。并采取发行股票的办法,筹集资金20万两白银,兴办海丰面粉公司,他自任公司经理。海丰面粉公司坐落于前河南、新浦天后宫直南。公司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工艺,开了海州地区机器磨面之先河,时称“洋磨坊”。

Image
Image

公司范围很大,东自现中央商场连云港店(原市百货大楼)西的海丰巷,西至现南极路,南至菜市路,北至现解放中路。所有厂房都是砖石墙、瓦屋面。主厂房是三层楼的大车间。安装有美国造的复式钢磨15台,并建有锅炉,以蒸汽引擎传动,带动磨粉机。公司有职工200人。按设计能力年产70万袋(每袋22公斤),实际年产为60万袋,产值142万元(银元)。面粉商标为“双狮球”和“双龙球”。公司所产面粉除在海州地区销售外,还远销至河南、山东等地。海丰面粉公司的兴办投产,为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地农民生产的小麦带来了新出路,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

Image

同时,也大大带动了新浦地区的内河运输业的发展。可惜该公司于民国22年(1933年),因看管引擎工人脱岗,传动皮带摩擦着火酿成火灾,被焚毁而关闭。

Image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许鼎霖又以发行股票的筹集资金42万元,在海丰面粉公司东首〈原解放路小学,现汇金广场处)兴办海州赣丰饼油有限公司。

Image

许鼎霖的两个公司一办,新浦的面貌大变,在老大街以南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近代粮油加工工业区。在面粉公司和饼油公司之间,兴建了两个公司的生活区(现中央商场连云港店处),生活区与两个厂区之前形成了两条南北道路(东为现海昌路、西为现海丰巷)。数百工人在此劳动、生活,出出进进十分热闹。

Image

许鼎霖在新浦兴办这两个公司,原料来自海州西乡、南乡,特别是沭阳一带农产品经蔷薇河运来后,要从前河上过艞才能进厂;两公司的产品外运也要过前河到临洪口船运。那时,前河上只有艞,没有桥,往来运输十分不便,影响生产。为了便于运输,两个公司出资,在靠近面粉公司的前河上(今南极北路与市化路交汇处)筑了座桥。桥为木结构拱形桥,桥面有丈把宽。桥上可通行人、运货车辆,桥下正常行船。桥上设有铁护栏。既坚固,又洋气,老百姓都叫它“洋桥”,“洋桥”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海丰、赣丰两个公司的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成了沟通前河两岸的“金桥”,很快在大街西头形成了一个新的商贸区一洋桥巷。“洋桥”下船来船往,樯帆不断;“洋桥”上人流不息,车轮滚滚,一片繁忙,时人称之为“新浦清明上河图”。

Image

许鼎霖于清末民初大办实业,影响很大,多次受到清廷嘉奖。与海州沈云沛、南通张謇并称“江北三名流”。

Image

民国4年(1915年)10月,许鼎霖病逝于上海。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