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北台与嘉峪关

 然野 2022-04-15

  

  

西部,很诱人。看的是西部风情,走的是丝绸之路,还有长城的伴行。这次西部之旅,观览了长城的两个著名关隘,镇北台和嘉峪关。

如果说,最初的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么,路上的关隘就是必经的卡口。这路,这卡,不光是用来走的,还是兵家行军打仗设置的要冲。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伊始修建长城,为的就是巩固政权抵御外掳。在冷兵器时代,长城就是人为修造的很难逾越的障碍。虽说后来历朝代都有修造,但修建最多的就是明朝。万里长城不仅虎踞龙盘在华夏大地,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长城再长亦有头有尾。人们列出了万里长城三大关隘,'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或许这是从地理位置上酌定了这样的地位。当然,万里长城的关隘很多,亦有'八大关、九大关’之说,但是,长城的关隘称为'台’的,镇北台独此一家,足见其有独到之处。

镇北台地处陕西榆林市城北的红山之巅。风景区由镇北台、明长城、款贡城、易马城和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构成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国家AAA级景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曾到此访察。

  

  

离景区大老远就看见镇北台的雄姿。它居高临下俯视四野,平川之上鹤立鸡群,天然一处瞭望台。景区入口的平地上立着一座简洁明快卯榫咬合的石门,两个门柱顶端有饰物,'镇北台’三个红体字阴刻门楣正中。一条坡度四五十度、长度二百多米、大块青砖铺墁的走道直通台基。路的一侧是沟壑陡坡,另侧是原址土城墙,天热坡陡,一口气爬上去很不容易,多数人选择了半路喘息。

  

  

  

来到城下,“万里长城.镇北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座碑清新醒目。奇怪,不像其它城池那样大门敞亮,紧挨座碑的一座小拱门只能通行行人。门洞上方有'款贡城’字样。标牌释义:款,通款,款待之意,贡,通贡,朝贡之意。旁边还有其它大点儿的门可以走车马,宽敞的地方可以搭帐篷,原来这里是进关朝贡也是边境贸易的场所。城门很小,气势很大,让人有压抑顿挫之感,看来皇威浩荡无处不在。

  

  

  

进得'明朝’地界了。向左拐,方城巍峨仰视不见其详,一座城门再现。城门不大,门楼挺高,正中一块长方形凹处'榆塞’两字阴刻其上。从门洞看去,台阶层上堵住门洞不见其内,给人以迷惑的感觉,就才是真正意义上镇北台的入口处。设计之精巧,第一道关口内楼梯就是天然的屏障。

进门登梯眼前一亮,场地宽阔建筑规整,又是一层天。这里有营房、守将办公议事场所、还有士卒住宿休息地,房屋之外是练兵习武场地。院中有石碑一座,只剩碑顶是原物,上面按原来的碑文描述了这里所经历过的战事及镇北台的作用。

  

  

抬头仰望,镇北台屹立于此。循环着进第一道门的规制向上再向上,整整四层才能到达镇北台最高处。层层阶梯,圈圈环绕,垛口平台,易守难攻。俯瞰,台下营房、建筑、马道尽收眼底;远眺,长城环绕,垛口林立,树木沙丘,都市风光。

  

  

顺着阶梯走道环下,围着镇北台走一遭,看着久远基座泛出锗红的大石条还是那样沉稳,那些饱经沧桑的灰色城砖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镇北台建在山巅四层敌楼的精妙设计也很少见。仰视威耸天际蓝天白云映衬的镇北台更觉巍峨,台墩外墙'镇北台’三个大字雄视大漠,'向明’两个大字面朝京城方向,边疆御敌,效忠皇上,或许这就是镇北台的职责所在。

  

  

  

嘉峪关的名气相对来讲就很大了。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它虎视大漠固若金汤,比最东端的'山海关’还多了一个'雄’字,可见其磅礴气势。

车行嘉峪关郊外时,恍然看见一马平川的大漠戈壁中出现一座城堡,以坚不可摧横空出世的威严在值守边陲。

  

  

进得景区,出使西域的张骞塑像静静的立在广场一隅,金戈铁马的边陲要塞与这位和平使者共存共荣。再往前行,一位横刀立马的将军铜像威风凛凛的耸立路旁,向使着军事要塞的神圣不可侵犯。

  

  

走上方砖铺砌的上坡甬道,一座城门楼赫然出现。黑底金字'天下雄关’的匾额高悬城楼之上,字大气,楼敦厚,凛然正气迎面而来。进门楼,走甬道,两侧垛口林立,甬道壁上,镶嵌着嘉峪关史上的八景图,犹如一幅幅浓缩历史、风光、信仰的册页。再经过一座小门豁然开朗,嘉峪关现身了,刚才路过的都是铺垫的场景。

  

关城脚下,远看一座玲珑建筑孤立,近瞧飞檐翘角红柱画梁,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两侧有外八字形的小巧砖垛。建筑正中挂'篆正乾坤’牌匾,两边砖垛上的字迹模糊不清,经艰难辨认打听旁人对联似乎是:'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看着庭内神仙八卦的壁画,琢磨对联的蕴意,越吧咂越有味,原来这是一座小戏台。看来娱乐活动自古有之,逢年过节唱大戏,还可能是戍边将士庆祝胜利时少有的轻松场所。

  

  

对过儿是关帝庙。上面挂着 '嘉峪关关帝庙关公诞辰1856周年’的红色横幅,外边的附属建筑还插着黄色红边的三角龙旗,关公已经是武圣帝王了,当然得享受挂龙旗的待遇了。急着看城楼没进去瞻拜,看来戏台属文、庙属武,文武对称。最主要的是关公义炳千秋神威远播,会激励保佑将士奋勇戍边。

  

  

  

  嘉峪关城楼群就在前面。门洞宽阔城墙巍峨,门楼高耸大度三层,待走过门洞视野突窄,四周高墙俨然入瓮,没错,这就是一座瓮城。脚下的条石路已经凹凸不平,看来这是历史陈迹。迎面一座城门楼居高临下虎视眈眈,这就是光化楼。穿过门楼场地宽阔,四周城墙垛口密集,南北敌楼四周角楼。这里有游击将军府的办公场地,还有演武场等建筑。

  



  

  

迎面又是一座城楼,这是柔远楼。穿楼而过前面又是一座瓮城。至此,光化楼与柔远楼一东一西,两座瓮城在外,主楼在内。假如敌人进攻,先御敌于瓮城之中,两座城楼之间布局规整,形成一处近似方形的防卫森严的指挥和屯兵场地。到此时,真正的嘉峪关城门楼还在最西边,与柔远楼还隔着一条走道,嘉峪关楼与柔远楼双面布局面对瓮城,即使嘉峪关楼被攻陷,敌人进了瓮城也会受到双面夹击。

  

  

主角嘉峪关出现了。登楼需走马道,马道由缓坡和台阶组成,这种设计方便战时人畜行走,很实用。登上城楼视野开阔,向内看,层叠楼垛独立成堡相连壁垒,马道相通相互支援快捷战事;往外看,大漠戈壁尽收眼底,宽阔的走道垛口上架着火炮,彰显凛然不可侵犯。

纵观嘉峪关,三楼两瓮城,地势险要层层设防,足显古人智慧。

  

  

长城连着西域,长城伴着边陲,长城是国人心中的龙脊。回来后对着荧屏思谋,看来我的长城情愫延绵不绝。记得小时候在北京上小学,每年清明扫墓的烈士陵园就在八达岭附近,扫墓踏青年年登长城。清明时节雨纷纷,连续四年都是这样的天气至今难忘。这多年自驾先后到过路过:山海关、黄崖关、古北口、慕田峪、居庸关、紫荆关、平型关、偏关、娘子关、倒马关、雁门关,也游览过相邻左右的长城:龙门天关、镇边城、长安岭、样边长城、大境门等,还游历过不少附近叫不出名字的残长城。这次,又来到镇北台、嘉峪关,长城,万里长城,我终于到过您的头、中、尾了。  

  

 

游记泛泛般般,路途迢迢漫漫,这是人生的一次难忘之旅,这是寻觅西部的探秘之旅,这是长城情愫的满足之旅。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历史最终给出了答案,“明修圈,清修庙”,人心向背构筑的无形长城替代了冰冷的建筑长城。或许被攻破的长城就是答案,或许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就是答案,泱泱华夏,浩浩中华,大漠狼烟,金戈铁马。大一统,大中华,是历史的进程,长城,将永远屹立在国人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