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粟司令请求“陈邓”统一指挥,两位首长的回电令人叹服

 史源历史专栏 2022-04-15

1948年5月,华野司令员陈老总移驻中野司令部办公。由于中野实力相对较弱,又面临严峻的战争形势,主席把包括陈老总在内的一批华东干部调往中原局,用来充实中野部队的实力。陈老总在中野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和刘帅、邓政委一起主持中原野战军的作战工作。他仍然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但华野的实际指挥调度,已经由代司令员粟总来负责。

在抗战时期,陈老总担任新四军军长,粟司令是他手下的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中,粟司令也是陈老总的直接下级,所以尽管1948年升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但粟总在资历和威望方面,距离一些老资格的我军将帅还有一定差距,有时会面临指挥不灵的情况。一些华野的老牌将领,往往需要陈老总发话才愿意切实执行粟司令的战役部署。

除此之外,粟司令一直以来的谦逊性格,决定了他低调的处事方式。虽然淮海战役的构想是由粟司令提出来的,并最终扩大化,从歼灭黄百韬兵团扩展到端掉整个国民党徐州剿总,但在给军委的请示电报中,粟司令于1948年10月31日提出:淮海战役的关系重大、规模空前,希望能够由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主席随即也明确回复了粟司令,并转给中野司令部,表示同意粟司令的这一请求。

为什么粟司令的请示电报,只提了陈军长和邓政委,却没有提关键的刘帅呢?那是因为华中方面的黄维兵团,对于华东战场有着潜在的威胁。刘帅此时带着中野的两个纵队,正在豫西地区牵制这股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所以在中野的司令部,暂时只有邓政委和陈老总负责,粟司令的电报并没有提到刘帅。

事实上了解军史的朋友都清楚,淮海战役时华野有40余万大军、15个纵队,而中野只有7个纵队,此时还被刘帅带走了两个。两支野战军的整体实力对比是非常悬殊的,粟司令之所以请示中央,希望由中野的几位领导来统一指挥,一方面是为了团结兄弟部队,让中野帮助牵制国民党军的一部分作战力量,使粟司令能够放开手脚带领华野主力部队实现战役构想;另一方面其实上文也提到了,粟司令性格低调朴实,十分尊重首长,在发起大战役之前需要有相应的表态。

陈老总与粟司令共事多年,太了解他的这种特点了。在得到主席的批复之后,陈老总和邓政委于11月2日回复军委的电报,非常具有艺术性,也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及大局观,令人感慨。陈、邓两位首长回复:我们理应进行统一指挥,但因通讯工具限制,希望由军委更多地对华东野战军进行直接领导。

这封电报是什么意思呢?军委其实对所有的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都会对前线的统兵大将进行指挥调度。关于这一点,其实中野首长是不需要在电报中专门提出的。但陈、邓首长却格外强调了这一点,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告知粟司令:华东野战军这边只需放开手脚来打,我们不会进行过多的实际干预,你不要有额外的顾虑。这是用一种极为艺术的方式来勉励对方,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争取最好的战果。

最终在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战略大军的通力配合下,至1949年1月底,淮海战役全部胜利结束,三个阶段共计消灭国民党军主力部队55万余人,奠定了江北的解放局面,也为渡江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两大野战军主要首长的格局、气魄以及默契程度来看,我军确实没有不胜之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