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以权:我与三磨所的毕生缘

 xiaosq139 2022-04-15
  我出生于1932年,现已81岁。1951年1月,在武汉大学读到二年级时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年后专业复学,1960年华中工学院毕业分配来所。1995年退休,干了20多年的课题,10多年的管理,共36年。42年工作,三磨所占了6/7,81年生涯占了2/3,可谓终生在此。正应了一句话:“生是三磨人,死是三磨鬼”。我经常回顾自己人生道路上走过的一年又一年。几个关键点:入团参军、复学来所、搞课题、入党、当所长,大都在所里。所庆55周年征文,更激发了我的追思。我感谢三磨所为我提供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工作岗位,也造就了我可以自慰的个人成就。我很满意与三磨所的这一生情缘。

  1960年上半年,我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复学读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我照旧去阅览室翻阅杂志。这次非常奇巧,我在《机床与工具》上看到了首任所长王津发表的文章,阅后对三磨所已有所了解,但绝对没有想到会分配到三磨所。我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曾受到冲击,填写分配志愿时,三个志愿都是工厂,只想到工厂与工人结合,参加劳动,改造成长。拿到分配报到单时,我感到有些意外和惊讶。我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怎么能到以化学和非金属材料为主的三磨所呢?又一想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改行搞砂轮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年8月14日,我背着行李从火车站乘9路汽车到了绿东村,报到后分到设计组,这才知道是搞机械设计,心安了。来所后,听说二战中德国轰炸苏联,除了电站和交通枢纽外,就是轴承厂和砂轮厂,当时沈阳、淄博、郑州三个大砂轮厂(一、四、二砂)全是保密单位,对行业的重要地位有了很深的印象,也就有劲了。1961年,陆根仁同志来所主持工作,配班子搭架子,提出了“安安静静搞科研”,我很受鼓舞。与其他专业组一样,设计组也改成了专业研究室,陆所长从行业物色来于祖功同志担任了专用设备研究室第一任室主任。于主任提出来我所第六研究室的发展规划,进行行业调查,国外考察,建立实验室和制造厂,使我看到专用设备发展的美好前景。六室下设4个专业组,我担任了磨具专用设备组的副组长,我感谢党组织的信任和鼓励。落实科研十四条的“五定”时,我让组内同志先选定了砂轮成型、配混料等主要工序后,我拣了余下的砂轮加工。来所后我看了很多工艺资料,对砂轮制造有进一步了解。我曾多次去厂实习和调研,见到了行业简陋粗糙的设备,看到了工人同志辛勤劳动的恶劣条件。我下定决心要为改变行业设备这种落后面貌而终身奋斗,六室就是我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岗位。在这个新建行业所,我走出了专业道路上的第一步。

  1963年我结婚了,当年31岁,66年生子。从此我有了终生伴侣和稳定的家庭,已无后顾之忧。因两地分居长达十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年甚至未请探亲假。1966年,我负责的第一个课题,行业首台油石平面磨床研制成功,解决了手工把持油石磨平面的关键问题,获所先进课题奖。我当副组长的磨具设备组(无组长)还因树脂薄片砂轮辊压成型机研制成功,解决了手工扦片的问题,被评为先进专业组。我个人荣获所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受到陆所长接见,并在全所大会上发言。我开始摆脱了前段人生道路上的阴影,满怀自信地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进。

  1973年前后,我同时担任了6项工作:1、编制行业专用设备发展规划;2、组织行业10个厂6个组的联合设计;3、拟定行业专用设备归口制造和定点生产方案;拿着机械部的介绍信分赴7省机械厅15个市安排落实;4、“砂轮加工机床选型定型研究设计”课题刚刚结束,正写总结;5、“磨具混料机选型定型研究设计”课题又已开始,要写课题任务书和实施计划;6、还参加了行业“六五”规划和所技改规划的编制。当年刚过40,劲头十足,几乎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工作。这是我科研工作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20多年来,我共主持和参加了30多项课题和技术工作,其中“砂轮加工机床选型定型研究设计”创造了六室多个第一。人员多,共8人;成果多,共7台机床;应用多,制造近百台;效益好,产值数百万元;获奖多,三个省级两个市级。大小异型砂轮加工机床采用了刚性主轴,液压卡盘、液压密封滚动导轨、封闭刚性床身等先进技术,与各砂轮厂简陋车床不可同日而语,在山西省浮山县机械厂制造,获山西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临汾市一等奖。砂轮刚砂平面磨床改变了二砂进口东德设备的布局,将工作台周边立柱改移到台孔中间,紧凑占地小,立臂可摆可不摆,大小两档四个规格,采用了交叉滚子轴承和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提高了机床刚性,简化了设计和制造,通用部件达70%,在阜新机床厂制造,获市二等奖和辽宁省三等奖。整个课题还获得了河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20多年间,我跑了100多个城市,到过近百个砂轮厂,曾在一砂、北京、天津、烟台等砂轮厂驻厂工作,往往长达半年,结识了上百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上述几厂的工人师傅还请我到家里吃过饭。我磨过油石,车过砂轮,开过电炉。一年中往往半年出差下厂,经常买不到卧铺。我曾连续三个夜晚坐火车,赶到阜新,一砂联系工作,坐夜车回郑后立即向室主任汇报,困得只要不说话就会睡着。在行业一次设备会上,课题总结国外情况、行业规划大小报告都归我做,忙的没有休息时间。也因出差多,工作忙,73年妻子调来后,独自承担家务,落了一身慢性病,这让我深感内疚。

  在当了10多年副组长、几年组长之后,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9年我被任命为第六研究室副主任,一年后又升为主任,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1982年,部局任命我为三磨所副总工程师,主管所技术改造工作,半年中赴京向部有关司局汇报10余次。这项管事不管人的工作,我很满意,也非常尽力,打算一直干下去。

  我喜欢看书看报,政治学习积极发言。我订阅了《红旗》《学习》等杂志,通读了毛选四卷,精读了《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党委书记赵群一曾多次到我室参加政治学习,让我就政治时事学习在全所大会上发言一次。我有幸被评为郑州市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并随赵书记参加市代表团到大庆参观学习,深受教育感染。

  1981年6月30日建党60周年前夕,我再一次提出了入党申请。次年7月1日,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我从1950年1月14日成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中国第一批团员之后(我曾作为武汉大学团员代表参加了武汉市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三十多年来怀有的美好梦想。我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怀有爱国梦,于1951年1月13日以武大二年级学生、团员,响应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走上了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之路。尽管有过多次曲折,但从未动摇过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的信念和情怀,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我都经受住了考验。50岁入党是我一生的光辉时刻。

  1983年7月,部任命我为三磨所所长,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已习惯解剖自己,自认为不适合当所长,愿意管事,不愿管人。但作为党员,组织的安排我无从拒绝,只能尽心尽力去做。后来还兼任了党委书记。十多年的酸甜苦辣,渡过了我另一番人生。最初几年苦思苦想,比搞课题复杂得多。尽管早年就知道陆所长说过要拿得起,放得下,但我因能力不足,性格不宜,虽勉强拿起来了,却总是放不下去。搞课题想问题,压力小是动力,真有乐趣;当所长想问题,压力大受不起,苦练胆识。果然不到两年,85年4月30日“五一”前夕,又劳累、又紧张,我刚想放松一下,却突发了美尼尔氏病(内耳性眩晕),天旋地转,无法站立,只能躺下,一头虚汗,直想吐。85、89年虽两次住院,均未治好,常常复发。再次连任时,所务工作基本委托严文浩副所长,党委工作则委托邵德厚副书记,我常常只能上午来所上班。93年后所长不当了,虽为书记不管事。94年起病情逐步减轻,后来耳朵不聋了,病也就好了。95年在我多次请求下,部人劳司同意我退休,已经超过60岁2年多了。

  当所长自然有许多职务行为,要为职工办一些事,这都是应该的,就不写了。我当所长奉行的是“处事为公,待人以诚”,绝不以权谋私。不是管住职工,而是为了职工,任期工作要能经受住职工评议和历史检验。一时一事有职工骂,不可怕,但不能在卸任后遭众人长久骂。十多年的领导岗位,我没有看过任何一名职工的人事档案,不必要;没有看过任何一个课题的技术资料,不需要。我不计个人恩怨好恶,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对事而不对人。

  接任所长时,部局要求不是要守业,而是要创业。所如何改革开放,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定位、存在和发展,如何从所情、行情、国情出发预测规划所的未来,这是我长久思考谋划的主要问题。我想的不是三年五年的事,而是十年几十年的事。因此有了一些非职务行为,在纵向垂直领导之外,搞了一些横向沟通和联合,主要是两件事,兴办联营厂和创建工程中心。建所45周年时,我曾写过一篇创建工程中心的文章,最近又写了关于所的历史回顾一文,写了这两件事,此处就不多谈了。

  办联营厂和建工程中心都不是部局布置的任务,但却是所里的两件大事,第一个联营厂深圳郑园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先斩后奏,85年10月获深圳市政府批复后我们才去向部局汇报,就这样也未获同意。后来再次汇报说是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建一个技术窗口,这才勉强同意兴办。89年我所与日本大阪金刚石株式会社正式达成合作协议,部局再次反对,因地方政府已立项,叫我们推荐一个地方厂顶替,这才有黄河实业集团与日本合资的事。工程中心也是先通过省科委、省政府获得支持后,一起拿着省政府的专文到国家科委汇报后立项的,立项后再反过来从机械部提出正式申请。我所是机械部第一个工程中心,在部局召开的所长会议上一些所长竟问我:你搞那个中心有什么用?兴办联营厂使我所非常容易地获得了国家首批100家科研院所的对外经营自主权,也为申建中心创造了有力条件。如果晚几年,我所的中心可能难以通过行业评审。(当年部里第二个申报所就未获得通过)。本来就够忙够累的,又额外找了这几件事,变的更忙更累。我一生崇敬诸葛亮,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磨,磨料——磨具——磨削,将坚硬的磨料制成锋利的磨具用于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磨削。三磨,三磨,磨琢,磨励,磨练,我在三磨所的一生,从一个军人、大学毕业生经过磨琢(品行)、磨励(志向)、磨练(胆识),成长为一名磨具专用机械设备的研究设计人员(被评为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再到所长的顶层管理岗位(被评为部直属单位优秀领导干部,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先进个人)让我使尽浑身气力,发挥和超常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建所55周年之际,回顾我与三磨所的一世情缘,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我感谢改革开放提供的良好大环境,感谢三磨所提供的人生大舞台,感谢在同一舞台上的历任所室领导和众多同事,我们共同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我虽已卸任谢幕多年,却一直深深地怀念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