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颐和园中的福寿文化

 昵称63703230 2022-04-15


“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这是甲骨文中“福”字的形象,生动展现了先民祈求神祖护佑的场景。“寿”字始见于西周早期金文,以一个老人的形象表意,寓意生命持续长久。先秦时期的古人将自然崇拜作为祈求福寿的方式,反映了人类在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初和最本能的向往和追求。后世这种福寿观念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1

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敬神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古典园林兴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囿”,初期还处于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秦汉时期受神仙思想的影响,古人开始将福寿寄托于诸路神仙及其构筑的仙山境界,宫苑也多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奠定了园林“模山范水”的基本构思。历经汉唐宋明等朝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至清朝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思想已登峰造极,蕴含着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颐和园与福寿文化

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帝以为母祝寿之名营建清漪园,因袭传统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框架象征“福海寿山”,昆明湖中建南湖、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象征“一池三山”,营造出“佛国仙境”的氛围。光绪十二年(1886),光绪帝重修颐和园,同样是为慈禧太后颐养天年,祈福延寿而建,在大体承袭清漪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大为增加园居、理政和祝寿功能,进一步强化“福寿”的烙印,中华文明独有的福寿文化成为支撑这座古老园林文化的根脉

文章图片2

颐和园各组成要素均经过严谨规划,其对福寿文化的诠释,几乎不可超越和取代;其载体和表现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或流于表面,或深藏内里。举凡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内外装修、陈设器用、贴落彩画、瓦当砖雕、礼仪规制、诗词典故等均蕴含多种福寿吉祥元素,它们从不同层次传达出古人追求福寿绵长和国泰民安的理想与信仰。

文章图片3

仁寿殿福寿纹箍头彩画

园林中福寿具象

福寿表达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除“福”“寿”文字和纹样的直接表述外,还有大量具有福寿寓意的符号,题材涵盖自然山川、神仙人物、传说故事、珍禽瑞兽、名花仙草等类别。

首要的是建筑题名,园中多处匾联以“福寿”命名。如仁寿殿之“仁寿”即“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子曰:仁者乐山,知(同智)者乐水;仁者静,知者动;仁者寿,智者乐。”再如乐寿堂西配殿的“景福来并”匾额,寓意大福、洪福接踵而至。

文章图片4

景福来并匾额

福寿图像中神仙人物多以福星、寿星、麻姑、八仙为代表;传说故事有海屋添筹、八仙祝寿、赵彦求寿等;动物类中蝙蝠、梅花鹿、绶带鸟、仙鹤居多;植物题材的则有桃、松、葫芦、灵芝、葡萄等。

文章图片5

福寿吉祥寓意

福寿元素既有单体,也有组合,同时搭配中国传统吉祥符号如万字纹、祥云纹、拐子纹等,从而延伸出独具特色的福寿吉祥寓意。典型代表有:

五福捧寿:蝙蝠、桃枝、团寿、流苏图案组合意为五福捧寿,多福多寿。《尚书》记载五福为:第一福长寿、第二福富贵、第三福康宁、第四福好德、第五福善终。

文章图片6

福寿双全:蝙蝠口衔绶带、两枚铜钱。“蝠”字与 “福”字同音,寓意遍福、福气。双钱与双“全”谐音,绶带寓意长寿,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

文章图片7

福缘善庆:蝙蝠、香橼、扇子、罄的组合,取谐音为“福缘善庆”,意思是多行善举会得到福气的回报。

文章图片8

福禄万代:顶部蝙蝠口衔缠绕在藤蔓上的大小葫芦,取其“福禄万代”的谐音。

文章图片9

福庆有余:由上至下为蝙蝠、玉罄、双鱼纹,该组合取谐音为“福庆有余”。

文章图片10

历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明的浸润,中国的福寿文化被赋予诸多的情趣、理趣和意趣,具有祈求平安、求吉、纳祥、辟邪、降福等多重寓意,也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创造新时代更加美好和幸福生活的源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