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竹君之子大明:母亲抛弃他后曾恨过她,18岁参军,41岁结婚

 退休老头吴工 2022-04-15

1929年,董竹君因与曾是督军的丈夫夏之时不和,愤而带着四个女儿独自离家前往上海闯荡。走时,她在思虑再三后决定暂时留下唯一的儿子夏大明。

她当时的构想是:等一切有稳定后,再接回夏大明。

当时的董竹君之所以舍弃年仅3岁的夏大明,是因为:夏家重男丁,若她贸然带大明离开,夏家势必会不肯放人。董竹君不带唯一儿子走的另一原因,与夏大明曾过继给无子的夏家三房夏畴五有关。

母亲的这些苦衷,年幼的夏大明自然不会懂得。也因为不懂,在夏家那个封建大家庭长大的他曾经恨过母亲和姐姐们。

1935年,已经正式与夏之时离婚的董竹君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此时的她终于在上海带着几个孩子立稳了脚跟,松口气后,她第一时间差回四川的诗人王云帆前去探望儿子夏大明。

王云帆自四川返回上海后在回信里对董竹君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

“已经去过夏家,他们(夏家人)支支吾吾。我打听到大明在南城小学住读。我去了,看他在大树下玩沙土,我问他'想不想上海妈妈、姐姐?’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很不高兴地回答说'她们早把我忘记了。’说完,仍然玩着。”

文章图片1

董竹君全家福(中孩童为夏大明)

董竹君听到这话时心里一阵发酸,那一晚,她整晚没有入睡。她最不想见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9岁的儿子因为她之抛下他出走对她恨之入骨。

那晚和衣躺在床上的董竹君欲哭无泪,她想起自己这些年所受的苦,也想起了自己生夏大明时差点丧命的往事。

怀夏大明时,董竹君已经26岁了,这个年纪不算大龄,可怀这胎时她却觉得分外吃力。当时,她全身浮肿,脚竟连鞋都穿不进。可丈夫夏之时见妻子因怀胎受苦却不仅一脸嫌弃,还冷不丁地道:“一看,又是个赔钱的。”

董竹君听了心里虽难受却也并不争辩,在重男轻女的夏家,连生四个女儿的她早就习惯他们这嘴脸了。

在四圣祠英国人私立医院生下夏大明后,董竹君才知道:自己这胎竟是怀的双胎,可因为身体太虚弱有一胎未成熟,最后只生下了大明。

因为要剥离胎盘的缘故,医生给董竹君上了麻药,所以到第二天中午时,产后的董竹君才渐渐从医院苏醒。

丫头梅香见董竹君醒了忙不迭地对她说:“您终于生了个少爷,我得赶紧跟老爷道喜去。”说完后,梅香便飞也似的跑出去了。

梅香走后,董竹君却有些发愣。她这才想起,这次怀孕时,夏家没有为她生孩子做任何准备。夏之时说了:“每次你生,家里头都准备热闹一番,可每次都是女娃。”

因为落空四次的缘故,董竹君这次怀孕,夏之时没有为此做任何准备。

因为料定董竹君这胎又将是个女孩,所以当梅香在麻将馆找到夏之时报喜时,他唰地一身从牌桌上站起不敢相信地问道:“梅香,你说的可是真的,太太生了少爷了?”梅香正色道:“是的老爷,千真万确是个少爷,恭喜老爷喜得少爷!”

文章图片2

夏之时听完后心里一阵欢喜,周围的牌友也赶紧起身道喜,随即他欢喜地对牌友们道:“今天咱就到这儿了,我得回去备喜酒去,届时定了日子请诸位来喝喜酒啊!”

梅香回到医院后,自然把夏之时听到好消息后的“异常欣喜状”跟董竹君说道了一遍,董竹君听了心里却五味杂陈。

更让董竹君心里难受的是,虽然她这次生的是男孩,可丈夫却并未在她住院期间来医院看过她一次。

这种种,怎不让她心寒。

董竹君原是青楼女子出身,遇见夏之时并与之相爱后,她设法逃出青楼并与之结了婚。婚后她随夫去了日本,她原以为:她一生的幸福将就此展开。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之前的革命志士夏之时竟一天天地变了,他口口声声革命,实际却是个封建军阀。在董竹君不断在日本接受新思想洗礼,并立下救国救民的宏志时,夏之时却因官场的失意而一天天堕落了。

回到四川后,董竹君与夏之时的矛盾随着四个女儿的相继出生越来越尖锐。夏之时不满董竹君将精力花在几个女孩身上,而董竹君也对夏之时的封建军阀做派和重男轻女思想不满。

若非如此,生下夏大明时,董竹君该多高兴啊,他们终于有儿有女了。

生下夏大明后不久,在大明满月那天,夏之时竟迫不及待地在夏家大摆筵席为儿子庆祝满月。对于这些,董竹君自然很不满,她之不满,一方面因为生女儿时未曾大摆酒,另一方面穷苦人家出生的她,也不愿意这样花费。

可夏之时岂会听她的?在董竹君提出不愿办酒席当晚,两人就大吵了一架。吵完后,酒席当然是照办不误了。

大明出生后,夏之时除了办满月酒的事情让董竹君不高兴外,还办了一件让她异常生气的事:他不顾她的反对,直接将儿子过继给了三房。

文章图片3

董竹君与女儿们

过继后,夏之时还很不满地对董竹君道:“就是一个名义上的事,你年纪轻,就喜欢小家子气,大明不还是你的孩子吗?”董竹君听完当场气得说不出话来。

夏大明出生后,董竹君一面继续经营自己开办的黄包车公司和丝袜厂,一面主持着夏家,这些年来,夏家六房的支出几乎全靠他们二房维系。董竹君曾几次和丈夫提出:不能一味封建大官僚做派,得让六房都出力生产,再这样下去迟早坐吃山空。

可夏之时听了,却鼻子里哼哼道:“你这个人是什么想法啊!”言外之意是,他绝不会放弃他的门第观念和官僚架子。

相比以上这些,最让董竹君难以接受的是:夏之时不同意女子接受教育,所以,若她继续留在夏家,她的四个女儿将都面临辍学且会被早早地嫁做人妇。

这些,显然不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董竹君所想。

另一方面,董竹君与夏之时之间因各种问题导致的夫妻矛盾已经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在这种情势下,“出走”成了当时董竹君之唯一的选择。

母亲面临的这种种,年仅9岁的夏大明自然不会明白,即便她将这些通通告诉他,他也很可能不会懂。

收到信后的第二天天亮时,董竹君起身走到了窗外,她喃喃看着通往儿子所在四川老家的方向道:“大明啊,你何时能理解妈妈的苦衷啊!”

人都说母子连心,这话果然不假。

不久后的一天,在上海的董竹君竟突然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信里他写到:“我现在明白了,妈妈是个好人。今后,有人要说你坏话,我就用拳头打他。”

收到这封信后,董竹君又是一晚未眠。儿子对她之态度的突然转变起因是什么她并不知道,但她心里高兴极了。

实际上,夏大明之所以突然给母亲写这样一封信,是因为他后来通过夏家的勤务兵卢炳章知道了母亲的为人和种种。

卢炳章是夏家十几年的老人,相比经常对董竹君口吐不满的夏家人,知道实情的他却从来对董竹君满是感恩。

因见到夏大明在提及母亲时满是怨恨,他便寻了个机会跟他叙述了相关。期间,他不仅将董竹君的为人告诉了夏大明,还将她在夏家所受的委屈和付出的辛劳也一一告诉了夏大明,得知真相后的夏大明对母亲充满了崇敬,他当即告诉卢炳章说:

“我再也不信那些人的话了,我妈妈真的是好人,我就说那么美的一个人,怎么会像他们说的那样坏。”

收到儿子的来信后的第二天,董竹君便立即提笔给儿子写了回信托人带去。之所以要托人送信,自然是为防止信件被夏家其他人私自拿了去。

可即便两人终于偶有通信了,见面对当时的母子两来说依旧是极其奢侈。当时的母子俩,一个在上海一个却在四川老家。最紧要是:当时正值战乱年代。

世道越乱,董竹君越是担心远在老家的儿子的安危。

1944年,年18岁的夏大明正在成都“蜀华中学”读高二,因为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他竟为了践行“报国之志”毅然投笔从戎。参军后,他和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新一军当时的军长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孙立人。

文章图片4

自此后,夏大明便一直扛着枪在战场上打鬼子。

1945年,中国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夏大明和他的尚活着的同学们都高兴极了。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却被告知将随大部队前往东北继续作战。

那一刻夏大明的同学惊呆了:“日本人都撤走了,我们去东北跟谁打?”夏大明知道上东北是去打内战,而这些是他最不想看到也绝不想参与。

为了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夏大明在当年年底于香港九龙托好友周骏之给母亲写了一封求助信,在信里他写到:

“他们的队伍已停留在香港九龙,不日开往东北。很想回家无法脱身。”

董竹君拿到儿子的信后立马让女儿夏国瑛去找国民党元老杨虎,她告诉女儿说:“你请杨虎写信给大明的顶头上司孙立人,就说让请假两周,回沪探母后再去东北。”

夏国瑛听完后立即前往并找到了杨虎,杨虎听完后便命秘书写信给了孙立人。

为了避免延误,拿到信件后,董竹君让女儿拿着信件亲自前往营救夏大明。

不久后,夏大明被营救回了上海。直到此时,分别十多年的母子俩才终于再度重逢。母子团聚那天,在董竹君位于上海凡尔登花园的家里,她抱着已经22岁的儿子失声痛哭。

那一晚,直到深夜时董竹君依旧激动得睡不着觉,刚见儿子的她很想一直守着儿子,可她又担心自己会打扰儿子休息。

那晚,儿子夏大明其实也和母亲一样:不想这么快和刚见面的母亲分开。回到房间后,他也一直未入睡。

半夜,董竹君偷偷下了楼,她想看看儿子是不是已经入睡了。蹑手蹑脚走到大厅时,她竟看到儿子正在大厅徘徊,看到母亲后,他愣了下道:“反正睡不着,出来走走。”

董竹君见状便干脆拉着儿子在沙发上絮叨,当晚他们竟一直聊到凌晨三四点。董竹君将自己从夏家离开后的种种都告诉了夏大明,而夏大明也把自己在母亲离开后的种种悉数告诉了母亲。

那晚后,母子俩的心再次紧紧相连。

文章图片5

董竹君、夏大明与夏国瑛

后来的夏大明当然没有继续回到孙立人的部队,离开部队后,他先后进入了大同中学、江苏省南通农学院学习。

在母亲的影响下,夏大明也开始接触革命,他还加入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通院团契”。1947年,夏大明因对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和腐败不满组织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学生运动。

因为组织反蒋的缘故,夏大明两次被学校开除。正是在这期间,得知儿子境况的夏之时给他写了一封信,关于这封信里的内容,后来的夏大明在回忆中是这样说的:

“在1948年,我父亲当时已经与隆昌的唐则语结婚9年了,但想到当时上海情况凶险,他写信喊我和母亲回四川,说房间已经替我们安排好了……”

收到父亲的示好信后,夏大明第一时间将信交到了母亲手里。

夏大明始终觉得母亲和父亲虽然已经离婚,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一直在。因为,即便再婚后,他也曾无数次听到父亲念及母亲的好,而他母亲的卧室床头也一直放着他们的结婚照。

可出乎夏大明意料的是,母亲董竹君看完信后拒绝了父亲的安排。自此后,夏之时与董竹君之间便再也未曾有过更多来往。

文章图片6

董竹君与儿女们合影

解放后,夏大明一面继续在南通学院念书,一面负责该校青年团的工作。

1950年,夏大明被调至南通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市委任学生部副部长,正是在这一年,夏之时被错误枪毙了。夏之时的死,让董竹君和夏大明在悲痛的同时,也清楚了政治的险恶。

父亲夏之时死后的第二年,即1951年,夏大明转入北京农机学院工作,他这种选择多少是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

可该来的,从来躲不过。

根据董竹君回忆录《世纪人生》中的记载,夏大明调换工作6年后的1957年,他便被错划成了右派,之后他被下放劳动了三年。

儿子被错判成右派后,董竹君心力交瘁,可此时的她也正面临各种问题,所以对于儿子的艰难处境她只能巴巴地望着。期间,她除了在精神上给予他安慰外,做不了任何。

1962年,夏大明才好容易被摘掉了右派帽子。

此时的夏大明年已经36岁了,可因为政治的缘故,他一直未婚。

1966年底,那场特殊的大革命开始后,董竹君被抄家。之后,她为了避祸移居到了位于北京和平里的儿子大明家。

1967年5月12日,已经恋爱多时的夏大明终于与女友杭贯嘉在和平里的家里举行了婚礼。这年,夏大明已经整整41岁了。

文章图片7

董竹君与夏国瑛和儿子儿媳

因为正处于特殊时期,他们的婚礼办得非常简单,董竹君去为儿子儿媳婚礼买鲜花时,竟也是偷偷去偷偷回。

夏大明结婚五个月后,母亲董竹君便被关押了,自此,他便再度与母亲分开了。

行到此时,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母亲入狱后不久,夏大明也因保护干部子女被批斗并被开除了公职。

关于夏大明在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董竹君在回忆录中并未做过多的讲述,她只写到:“他吃苦不少。”

好在,光明终究有来临的那天。1972年,夏大明再度与出狱的母亲团聚。

1979年时,董竹君和夏大明都被彻底平反了。之后,夏大明恢复了公职,他们母子自此后也再未曾被迫分开过了。

此后,迎来光明的一家子终于过上了凡尘认为的其乐融融的日子。

夏大明和杭贯嘉的女儿、董竹君孙女小莙后来在北京高校取得学士学位后去了美国加州,并在一家大型电脑公司担任了工程师。

相比女儿和姐姐们的远走国外,夏大明则选择了和母亲待在国内。这多少因为,他觉得:母亲身边总归需要一个人打点。

文章图片8

老年董竹君与儿子儿媳等合影

1997年,年97岁的董竹君走完了她的世纪人生。自此后,这对历经磨难的母子再次被分开。

母亲死后,夏大明一直珍藏着母亲留给他的遗物,她的照片一直被他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他说:“家里四处挂着母亲的画像,能让我错觉她一直都在”。

如今的夏大明年已经94岁了,可他依旧耳聪目明,他非常喜欢和年轻人谈论他母亲董竹君的往事。在提及母亲和父亲的恩怨时,他为父亲说了一句公道话,他说:

“母亲的成功,当然跟她的性格和智慧有关。但鲜为人知的是,(帮助董竹君的)这些国民党要员和权贵,其实很多都是我父亲的故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母亲是一直利用我父亲的关系资源。”

在谈及父亲和母亲离婚后是否还有感情时,他说道:

“母亲所创“锦江饭店”的名字,是取自成都的锦江,是母亲对与父亲在成都那些日子的怀念。就连锦江饭店的菜,也是以川菜为主。你说我母亲心里有没有我父亲?”

文章图片9

董竹君与锦江饭店

而在谈及希望能活多少岁时,这个年已耄耋的老人顿了顿说:

“我母亲当年想活100岁,却只活了97岁,我想替她活到100岁。我活着,她就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