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苗家阿奶喜欢摸今报老总照哥的光头?因为柳州这方面做得到位!

 南国今报 2022-04-15

好消息:

1月24日,柳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传来消息,国家民委命名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国共236个示范区示范单位上榜。柳州市荣获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可能很多生活在柳州的人

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了解这个城市

比如“柳州有一半的人口是少数民族”

这个冷知识就没几个人说得上来吧?

而且你们知道

柳州有多少个民族吗?

在今妹以往的认知里

也就二三十个吧

实际上有49个!

(是今妹孤陋寡闻了)

柳州市民宗委召开2021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情景报告会。资料图片,柳州市民宗委供图

知识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柳州全市有壮、汉、瑶、苗、侗、仫佬、回、水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9.3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75%。辖区内有2个自治县、6个民族乡。


这49个民族的语言、衣着、

居住方式、风俗习惯……

都有很大区别

但大家却能在柳州这片土地上

和谐共处、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苗族阿嬷甚至能把

今报总编辑照哥的光头当西瓜摸

是不是一件很神奇

又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今报记者总是满怀深情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老总照哥就是精通苗语的侗家人  。小新  摄

中国文明网专题报道:
“照哥站在山头望,村村都有'丈母娘’”
讲的就是
照哥踏遍柳州的山山水水
采访民族团结故事的经历
点击图片可阅读全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这个荣誉来得可不简单

不是说咱把49个民族代表召集过来

开个会宣布“吃好喝好过好”就能成事的

是需要把民族团结的工作落到实处

把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生活

把民族团结的细节刻进日常

在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上

时时刻刻彰显着柳州的开放与包容

就拿柳州最出名的螺蛳粉来说

螺蛳粉产业的发迹史

一整个也是

柳州各族同胞团结追梦的故事集啊!

大家都知道

螺蛳粉的口味特色是

“鲜、酸、辣、爽、烫”

这种令人欲罢不能的奇特口感

其实是来源于多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创新

资料图片

在螺蛳粉的基因里

既有侗族、苗族的“酸食”文化

也有壮族的“稻作”文化

还有“柳江人”柳州先民的“食螺”文化

螺蛳粉产业链的全环节

都离不开各民族同胞的参与

资料图片

柳州在民族地区建立多个原材料基地

桂黔交界的乌英苗寨

田螺、优质稻、高粱等产业兴起

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如期摘帽

融水县汪洞乡香螺养殖基地

养螺面积达6000亩

2160户苗族群众增收致富

融水大苗山里的养螺人都已脱贫。资料图片

2020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入驻企业37家

其中9家由少数民族企业家创办

吸纳劳动力2000多人

少数民族员工达70%

三江梅林二月二侗族大歌节。今报资料图

多家企业在融水、柳江等民族聚集地区

建设豆角、木耳等螺蛳粉原料种植基地

和螺蛳养殖基地

为各族群众创造从业和就业岗位30万

截至2021年年底

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

资料图片

所以,爱吃螺蛳粉的朋友注意了

你们不仅仅是吃粉

更是在为柳州的民族团结工作贡献力量!

另外,柳州还有很多

隐藏在生活中的小细节

也是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有力证明!




56路“石榴红”民族团结主题

公交专线



穿越半个城区的56路公交车

是广西首条“石榴红”民族团结公交专线

不仅车身内外都有明显的民族元素

就连报站语音都使用的是

普通话和壮语双语播报

图源:柳州公共交通

座椅背后还有个二维码

扫码可以听到某个词语的

柳江壮语、融水苗语、

三江侗语和融水瑶语的本地方言读音

另外还能扫码下单乡村振兴产品




卖烤羊肉串的政协委员



维吾尔族同胞买买江·吾曼尔江

从新疆来到柳州已经十余年

目前在白沙路经营烧烤店

资料图片

因为柳州的包容与温暖

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并且通过自己的方式,为柳州出力

“哪里需要帮助,

就联系我们新疆兄弟团!”

买买江还创建了“石榴红”联络站

和社区一起定期开展文化交流

资料图片

2021年买买江当选柳北区政协委员

说不定

你还吃过这位政协委员亲手烤的羊肉串呢

(四舍五入,相当于和炜哥拼过桌!)




“民族绣工坊”

助力困难居民再就业



柳南区鹅山街道车辆厂社区

2009年就成立的“民族工作服务站”

和“民族团结之家”

这些年发挥了巨大作用

资料图片

社区有一本少数民族居民的

家庭情况记录本

谁家有什么困难

哪户需要援手

都登记得清清楚楚

社区还把少数民族工作

与解决群众就业等民生问题相结合

开设民族绣工坊和创业培训班

通过创业培训、就业安置、

帮困救助等一系列服务

为部分困难家庭解决再就业问题

绣工坊绣出的绣球、领带、壮锦、香包等

已飘洋过海,远销国际市场

资料图片




用打油茶和唱山歌拉近邻里距离



大龙潭社区壮、瑶、苗、侗等

少数民族居民多

大家爱打油茶、唱山歌

于是这些年每逢农历二月二、三月三、

清明节等传统节日

大龙潭社区都要组织“油茶会”

资料图片

邀请辖区居民一道品味民俗,拉家常

增进各族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以山歌为媒

除了用来宣传政策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也被灵活用于调解邻里矛盾

山歌成为社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沟通的

最佳载体

图源:大龙潭社区微信公众号

此外,社区还以“民情唱谈会”的方式

收集社情民意

近年来,社区共收集民情民意近300条

并及时通过“惠民工程”为居民解决难题

(所以在广西会唱山歌真的很有用!)

三江鼓楼里的多耶舞。三江融媒体中心图片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每一处茶园,

都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动人风景。

其实吧

柳州人对待“民族团结进步”这件事

就和平时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我们用实际行动演绎着

“石榴和紫荆花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用拳拳之心践行着

民族团结催开幸福花

在融水杆洞乡乌英苗寨,世代在此共同居住的贵州和广西苗族同胞亲如一家。今报资料图片

这也是今妹想让你看到的柳州

真情结出石榴籽

紫荆花城一家亲

在柳州,在这座城市居住的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亲如一家。今报资料图片



来源 | 南国今报综合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