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被严重低估的小方竟然治愈了如此奇怪的疑难杂症!

 夜半钟声潇潇雨 2022-04-15

这个病人是几年前,应该是好几年前了啊有一个病案让我历历在目,因为我行医至今就见过一例这种病案。

那是2014年的时候啊,离现在有八年了那么我的房子装修,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我要去监工嘛,有时候偶尔去看看

有一个装修工人就跟我说,因为已经知道了我是一个中医,他跟我说,他夫人有一个怪病,到处都没治好啊,问我有没有办法

那么我的兴趣就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别的对那种其他医生治不好的疑难杂证,我是特别的感兴趣啊那个时候我的这个好胜心很强啊,就是别人解决不了的,我要想尽办法都要想去解决它。

我当时就来了兴趣,我说什么疑难杂证到处没看好啊

他说他夫人呐,每到晚上睡觉,那个唾液啊,就往外流,流的多夸张呢,要用卫生巾把整个枕头和头部所在的范围全部包住

为什么呢?因为的唾液将会将整个床单周围全部湿透,就那么多的唾液。

我说你这唾液量这么多枕头周围都要用卫生巾挡住他说是的,而且这个病都有十多年了。

当时啊,我就想到了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这个流涎啊,应该是归脾,五脏六腑里属脾啊,那么我当时的第一条件反射,就是一定跟脾有关,这是第一

第二这个病一定能够用到益智仁,因为我们在学中药学的时候,益智仁能够摄唾,我记得非常清楚啊用两个字“摄唾”意思是统摄唾液的意思

所以单用中药学的条件反射,我想到了益智仁单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条件反射,我想到了是属于脾啊,因此一定脾虚,所以我在没有见到这个人呢,我就想到了此人脾虚,我在健脾的基础之上加益智仁。

另外,我们又条件反射的想到金匮要略的这条条文了。

金匮要略原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甘姜汤以温之。

所以呀,有时候记忆的一些片段式的知识点呢,它会条件反射式的反应出来啊。

那么我选用了甘草干姜汤加益智,用炙甘草20克,炮干姜10克,益智仁30克。

另外这是个农村妇女,长期要做农活,受到了寒凉。还有一个受凉就头顶痛的这么一个毛病。

于是乎,我在这个基础之上加了吴茱萸汤,等于说用了甘草甘姜汤加吴茱萸汤加大量益智仁。

因为吴茱萸汤也有条条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那么就这几个简单的方药,没过多久,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

那么这个病呢倒是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多自豪,因为这都是张仲景的东西,只是让我想到啊。这个碎片化的知识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你的一个条件反射极有可能解决一些疑难杂证。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另外两个病案。

有一个患者患了劳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且时有血渗出,痛楚不堪言状。余按其脉数而无力,口不渴,舌苔白腻且滑,胸痞闷,微咳多涎唾,大便畅。是由于劳甚伤于湿热,复损于血所致。

但以服寒凉药多,热已清,湿尚留,治以利湿滋阴疏经和血为宜,处猪苓汤加牛膝、丝瓜络。连进10剂,血病虽减,淋则依然,且胸满咳痰转增。

这是由于水湿上泛,寒生于肺,上窍不通,下窍难利,故上之,乃寒非热,下之淋非热而属湿,其重心不在下焦而在中上二焦,法宜温肺健脾。

因书服甘草干汤。 生甘草24克,炮干姜9克。进1剂,逐渐尿长痛减血止,且胸舒涎少,前方既著显效又服5剂,病遂全愈。

还有一患者感冒后腹泻不止。原本发热恶寒,腹痛泄泻。服发表消导药,表解而泻末止,以为虚也,复进温补药,泻得止,而腹胀且痛,又服泻药,遂泻不止。

现腹鸣,日泻56次,不胀不痛,口淡乏味,舌苔薄白、不干,脉弱无力。

乃胃寒而脾末大虚,在理中汤下舍参术而用姜草,则成甘草干姜汤,具有温胃阳补脾虚之效。

药用:炙甘草24克,干姜9克。温煎频服,一日二大剂,泻减效著连服二日,泻全止,用异功散调理而安。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 

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她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这样的尊称。

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又说:甘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七世纪甄权也说它“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除去须根,晒干,切成厚片供药用。其性味为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消,解万毒……”。

其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孪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Image 

然而,甘草决不只是担负调和诸药的重任,也不仅限于能解诸毒,它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

《名医别录》说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协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甘草有生用与炙用之别。中医临床上早已总结出,甘草生用则通,灸用则补的经验。

因其性味甘平,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用治疮疡肿毒、湿疹、发热等须用生甘草。

如经蜜炙后性味变为甘温,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有温中散寒,除邪热,补脾胃,润肺益气之功效。

但是甘草“味甘”,凡是甘味的药品,起作用都比较迟缓,不常用于治疗急症,还能妨碍消化功能,加重各种“湿证”的症状。

此外,甘味还可能导致“肾气”受损,因而“肾病禁甘”。可见,即使根据中医学说,甘草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禁区很多。

根据“十八反”甘草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同用,但临床中只要掌握甘草与海藻的用量,它们两者是可以配伍的如海藻玉壶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