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在植物园边走边聊

 shineboy1 2022-04-15

‍‍

早呀

🌸
图片

前些日子,下了一场大雪 。赶在初春的最初,小世界往西郊去,游了一趟北京植物园😊

▽ 

图片

图片

图片

越离园子近,越觉得愉悦。那个时候,雪还没化,天还冷着,但并不肃杀冷寂,好像从地里头升起了清明的气息,空气清洁,有种很微妙的美好和生发。

师友f先生在此中办公近二十年,治学著书,对这片山林也无比熟悉。

和所有地方一样,植物园之前,并不是植物园。

作为学者的f先生,带我们在植物园中走了一条人文的路线。途中的每一处,那些人、那些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明白鲜活,但因不为大众所知,便又这样默默藏在了每一处风景背后。

他说,有一次和朋友逛园,走一处,讲一处。友人感慨,以为已经很熟悉的所在,却好像从来没有见到过。

如今的我们,趁着又一个春浓,便也闲步春光里,边走边聊吧。



我们的路线
 

图片


图片

🚩

图片

▽ 

01
国槐

图片

图片

三棵大国槐北侧,即是曹雪芹故居的所在。

门西侧,有两棵,门东侧,有一棵。西侧两株高大壮硕,东侧的这一棵却截然不同,树干斜倚,由南转东,应了这一代流传的民间小曲,说当年曹公的居处:“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

植物园里国槐多。自古以来,北京或北方的都城,宅子和街道的绿化,都以国槐为主。它很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自先秦,在许多古老的典籍中,都能看到人们对它的记载。

图片

图片

《槐荫消夏图》宋 佚名 

对于传统的中国,这种枝脉铺展的大树是一种可靠的祥瑞。

商周时,人们笃信鬼神,认为它有神奇的力量。姜子牙在《太公金匮》中说,天下的神那么多,如何辨别它们的好坏呢?槐树知道,让它生长在门前,会让好的神进入,不好的神便被挡在门外。西周时,天子面对三棵槐树,三公站立其下。三公是最大的官员,后世人们在门前、院中种植槐树,以期子孙后代有“位列三公”的福分。

人们常说物是人非。人常来去,老树不移,它就站在那里,那年代长久、敦实茂密的状态,总是让人觉得信任和亲近。

图片

人来人去,老树不移

城里的大树,因为空间限制和造景的缘故,往往会被砍掉一些枝桠。植物园中的大树可以自由生长,不刻意修剪,经历了多少时间,就是什么样子。

我们去时,它们还没萌发这一季的新芽。可以看到这几百年间,它慢慢长成的完整的样子,从铺展的根脉、厚壮的主干,慢慢向上,开始曲折蔓延,到最细微的末梢。

图片

图片

你看,这就是超过三百年树龄了




🚩

图片

▽ 

02
曹雪芹故居

图片


三颗槐树后,是曹雪芹的故居。
早年的传说和他友人的诗文都说,曹雪芹曾居住香山一带,先是正白旗,后是公主坟。曹雪芹在正白旗完成了《红楼梦》的最后写作与修订。

正白旗是村子的正名,因为附近秋来黄叶绚烂,也被诗人称为黄叶村。传说中,曹雪芹住在这里的时候,有朋友赠送给他一幅对联,云:“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1971年,曹雪芹故居的房主在收拾房子时不小心磕破了墙壁,里面透漏出一些墨迹。揭开墙皮后,是一墙墨迹。其中一幅写作菱形的对联,便是友人赠曹雪芹的那一副对子。为了排成菱形,后面还添了“真不错”三字。

图片

上是故居的小院

下是曹公墨迹的复制

除了这个对联外,墙上还抄录有唐伯虎的诗等等,以及一些民间俗语和兰花画。

著名的书画鉴定、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曾来此处,看过当日字迹的照片,他很肯定那些文字为乾隆时期所书。墙上题壁诗中有一处落款:“岁在丙寅”,乾隆丙寅即乾隆十一年,正是曹公写作《红楼梦》的时间。

图片

《红楼梦图咏》局部  改琦

如今这里被作为曹雪芹纪念馆而保留下来。馆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旗营,第一排有十二间——前七间是在原来的位置,用原来的材料落架重修的

那一面写着题壁诗的墙皮,已经被妥善保存起来,原来位置的墙面上,是按照当年照片双钩填墨而成,格局、字迹尚存,但精神气却与原迹相差甚大。

图片






🚩

图片

▽ 

03
碉楼

图片

图片

这里的碉楼,是金川战争后,乾隆皇帝令人修建的。

金川土司莎罗奔骁勇善战,曾于康熙末年跟随名将岳钟琪平乱西藏。其后,莎罗奔不断侵扰附近土司,并攻击清廷驿站。为了保证地方秩序、保证通往西藏的信息交通网络,乾隆帝令大将领兵前往镇压。

那里为大渡河经由之处,山高林密,几无平地,人居住、生产都是在山间河谷和半山之上。为了居住和避免侵扰,当地人在山间、山头上修建了高大的碉房、碉楼。居高临下,立于径尺小道旁边。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清军的刀枪大炮在碉楼面前展现不出威力,屡战屡败,一时无计可施——彼时,炮弹不能炸开那楼,只能打掉一点石头或者穿墙而过。大学士傅恒奏报称:“攻一碉难于克一城。”

远在京师的乾隆皇帝苦恼,夜间读书,看到清朝初年开国时候、用云梯攀爬城池的记载,遂修建了三处碉房,选拔善于攀爬的士兵,勤加训练,编练出一支两千人的“飞虎云梯兵”,分批派往前线。

图片《三山五园地理全图》中所画的健锐营正白旗与厢白旗营区

莎罗奔投降后,这一批精锐部队被安置到香山一带,名为“健锐云梯营”。并令金川俘虏在山间高坡上修建了六十八座碉楼,用于纪念金川战役,也用于健锐营的日常训练。为此,乾隆写道:“已习之艺不可废,已奏之功不可忘。”

当年一共建造了六十八座碉楼。如今,还存有六座半,北京植物园内有两座。

图片





 🚩

图片

▽ 

04
引水石渠

图片


这窄窄的、毫不起眼的水渠,也是乾隆皇帝所建。
水的源头有两个,一是碧云寺的泉水,一是我们将要前往的樱桃沟中的泉水——水源头。水渠一路向东,通往三四里地之外的玉泉山。

早在金代,玉泉山景色就以“玉泉垂虹”的名目,被列入“燕京八景”。明朝文人不断吟咏、绘题,乾隆皇帝看过却不以为然,虽然泉水东流,地势多少有下降,但跟“垂虹”相距甚远。他觉得这景象明明跟趵突泉差不多,遂为之更名为“玉泉趵突”。流传了六百年的“玉泉垂虹”由此告别了历史。

图片
是这样一条窄窄的水渠

乾隆想要在这里有真正的“垂虹”一样的瀑布。经过勘探后,群臣发现玉泉山西五六里地的碧云寺、樱桃沟地势高过玉泉山,且泉水流量极大。于是在乾隆二十年,建造石槽,将泉水引往玉泉山西门内。

园林有山即稳,有水即活。石渠引来的泉水在飞淙阁前跌落成瀑布,绕过挂瀑檐和练影堂,注入涵漪湖中,其下有心满意得的帝王。

沿着这引水石渠行走,可以留意石槽的材质,有的呈淡黄色,有的则呈石青色。为乾隆朝修建水渠时,用的是阳台山一带的“豆渣石”——一种黄色花岗岩,石质坚硬而粗糙;青石则是同治、光绪时期修整引水石渠时,限于财力,就近取材、补造的。

图片

树的倒影就在那里

图片






 🚩

图片

▽ 

05
卧佛寺

图片

卧佛寺以古木胜。

比如天王殿前的海松,东侧枯死又萌生二度梅(传植于唐朝),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巨大银杏——如今在寺中,我们可以遇见许多老树。

如果翻阅古往的文献记载,我们会发现,古人记下的老树远多于我们今日的所见。比如明时袁中道来此,写过一篇《卧佛寺记》,全文不见卧佛,只是树。袁中道写道,殿前老树两株,大可百围,树干如铁,树枝是美好的黄金色。枝叶繁茂,覆盖了殿墀周遭数百丈,遮蔽日月,盛夏时,人坐树下,会凛然寒彻,想要加衣。

图片

图片
图片

卧佛寺里的这棵参天大树,叫娑罗树

那时候,限于交通,游人不多。“寺较古,游者不至,长日静寂。”他询问大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娑罗树。他折了一枝,纳入衣袖,准备进城后,拿去找友人黄平倩询问。

佛经中说,佛祖是在娑罗树下涅槃的。我们常把涅槃解为僧人辞世,但在佛家智慧中,涅槃却是一种最清凉美好的境界。是觉悟后,可以不再为外界所裹挟、困扰的心。

你去看寺中第四重殿,是卧佛殿。殿中悬挂慈禧太后所写的“性月恒明”。便是佛法中最根本的见地:人人心中都有圆满具足的佛性,就如常在的月亮。只是需要穿过浮云阴翳,找到它。

图片

这方题着“性月恒明”的牌匾,是慈禧太后所写

图片

左边是八大山人画的月亮,右边是梵高画的月亮

当然,和世代慕名而来的游人一样,要去看一看卧佛殿中那一尊有名的卧佛。1320年,17岁的元英宗即位,年轻的帝王力排众议,“冶铜50万斤,役军7000人”,浇铸造就了这尊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实心的铜卧佛(一般来说,佛像会在背后留有空洞,用以“装脏”。开光时,由住持高僧讲经卷、五谷、金属肺脏置入其中封存)。

宝床上,铜佛涅槃安详,周围簇拥的菩萨端庄宁和。它身后的“得大自在”,是乾隆帝写的。

图片

卧佛殿里,佛像后的那一方牌匾上写着“得大自在”(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卧佛寺曾经有两尊卧佛,还有一尊更早,本在如今的天王殿中,是一尊丈六金身旃檀卧佛。贞观年间,唐太宗为了悼念征伐高丽的死难将士建了这座寺院,起名兜率寺,那是它的第一个名字。那时,玄奘法师从西域取经归来,那尊檀香木卧佛,便是根据他带回的图纸所造,那也是卧佛寺名字最早的由来。

两尊卧佛共存一寺,明人曾写诗道:“山深双佛榻,铃塔影斜阳。”至雍正年间,木佛还可得见。雍正八年修缮寺院时,被移走了。

许多人来过,有的动手,有的动心,或是皆动皆不动。

图片

图片

枝叶繁茂,眼里有清凉

皇族贵胄自不必说,许多年来,有更迭兴废,它总是皇家出身的名刹。当然还有许多文人雅士,许多百姓和不知名者不留心客。

比如郑板桥。那时候,他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四十四岁的他有治国齐家志,画了《秋葵石笋图》,题诗中有飞扬喜悦:“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为此,他曾在北京逡巡一年,为仕途计,干谒权贵名士。其中,便与卧佛寺当时的住持青崖禅师相谈甚欢。

图片

郑板桥画下的竹子

六年后,他再入西山,访问青崖。那次,下了大雪,禅师留他住下,他在诗中写下了当时:“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之后,他们没有再见过。二十年后,郑板桥辞官归隐,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乾隆帝也爱来,他写了诗,就刻成碑,让龙的儿子之一赑屃驮着。在三世佛殿前,可以找见他们。不过,在卧佛殿前有两块碑却是空白,学者推测,因为乾隆皇帝爱写诗,也爱来这里,所以这碑是预先为他备下的,只是之后他却没有再来。
他也与“见地洞明”的青崖禅师交好。禅师圆寂后,他长久不再来,直到乾隆四十八年左右,老了的乾隆又回来,对卧佛寺进行了一次大修,我们现在可见的寺院格局,便是那之后确定下来的。

当年他来这里时,写给和尚的一首诗中,有这两句: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忙碌的帝王,在点着篆香的寺中,与禅师久坐。

图片

卧佛寺里的无字碑

一程红尘一程山。我们总是这样的,在琳琅喧嚣中摸爬和品尝,让世事磨炼塑造了自己,也有时需要回来一下,闻见松柏的味道,在尘外苍莽中,拨开云雾,看到天真。

关于卧佛寺,其实可以查到许多相关的文章和诗句。或是买一本f先生所著的《十方普觉寺》读,从殿堂古迹、往来古人,到花木水泉,可见的,湮灭的,真是没有再详实的了。对了,“十方普觉寺”是卧佛寺的正名,为雍正所起,也是到目前为止,它的最后一个正名。
你看,说着说着,就有些认真了。我们还是说回花花草草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它们都热闹着呢

寺中是有娑罗树的,历代文字中,莫不记载了它的古老宏大的样子,传是来自西域,唐代建寺时便有。只是位置和数量不尽相同。如今,天王殿前、三世佛殿左后,还各有一株。树牌上的学名为“七叶树”。

我们去到时,是蜡梅的季节,长在卧佛寺琉璃牌坊内、鼓楼前后。一点点浓郁的黄色,衬着朱红的院墙,这景象在北京极为有名。现在蜡梅花期早过,明年要赶早,但可以步至三世佛殿西侧看看著名的牡丹。

图片

那时节,一簇簇腊梅映衬着朱红的院墙

明朝时,牡丹是卧佛寺的一绝,由太监栽种,献入皇宫。如今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也在相近的位置种了一些。四月正是时候。

当年卧佛寺周遭山上俱是山桃、山杏,春来,满山皆白,如同飘雪。有一株粉红色的杏树,花势尤盛,在诸多白色的桃、杏中特别突出,古人曾沉醉其中,他这样写到:

大可盈抱,且殊丽,三人缘而上,则枝轮樛覆,若倒挂茱萸,网网外,复施百步锦帐。余怡荡不自持,而日且哺矣。”

图片

图片



🚩

图片

▽ 

06
路过竹子和碑刻

图片
集秀园所在的一片,是植物园的竹园,生长着五十多种竹子。据说是历史上北方地区最靠北的竹子生长区。
竹子喜湿,在南方蓊郁,但北京气候干燥,并不适合它们,多是在水处零星分布。但是历史上北京却有两处大面积聚集生长的竹林,一是现在紫竹院公园一带,相传过去这里曾有温泉,水汽氤氲。再一处就是这植物园樱桃沟中。樱桃沟三面环山,泉源密布,空气比较湿润,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小环境,所以能生长比较大面积的竹子。明人刘侗曾写这里竹势的繁盛:“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孙大于母。”

图片

图片

这一处,是集秀园的所在

沿着石道,绕行,我们会经过一些遗址和旧物。比如林间有一道昔日皇帝行宫的老墙残留,残垣连着新补,如水波纹样起伏。

墙壁外,是明代太监邓铿于1470年所建的隆教寺。隆教寺曾与卧佛寺相望,现已不存,只留下了两通明朝中叶的石碑,一通是1480年,皇帝赐寺名所立的“敕谕碑”,一道是1486年,寺庙重修时所立寺庙田产范围碑。

“上以阴翊皇度,下以觉悟群迷,功德所及,幽显无间,故世好善之士崇奉之者遐迩亦无间也。”1480年的石碑上说,这世界上敬佛向善的人,不论身在何处,也都相通和无间的。

图片

图片

是春天了,竹叶与花都茂密

1486年重建的石碑上描述了隆教寺当时的形貌。说佛殿、伽蓝祖师殿、天王殿、左右斋堂、禅堂及各类法器、粮仓与厨房,无不具备,“岿然为一大丛林”。

道旁那两通成化年间树立的石碑,楷体工整,依然被赑屃驮着。相比卧佛寺中清代赑屃,这两尊明朝赑屃,明显短促了不少。

图片

图片

石上的碑文

图片






🚩

图片

▽ 

07
樱桃沟·退谷

图片

樱桃沟因为明清时代山涧旁生满樱桃树而得名,后来盛况不再,如今的毛樱桃们为后来补种。
谷中有栈道,上下起伏,山石溪涧错落,伴着水杉和各色竹木,大约八九百米,通到石渠所引之水的尽头,水源头。
我们到时,雪没还没有化。白雪和山石相间,小径如线,恰如古人画意。沟中游人偶然几粒,间有旧时留下的屋宇、今人新建的亭子,错落着融入一卷中。

它的正名叫退谷,因为一位名叫孙承泽的学者和鉴藏家而来。

图片
第二任“退翁”周肇祥所修建的鹿岩精舍的门扉

孙承泽是明末生人。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京师时,他正任着明廷的“刑科都给事中”。那一天,他在入宫面圣的途中闻知崇祯皇帝自缢,回家后,又得知家眷投井的消息。他决定自我了断,却被救回。

不久,孙承泽被李自成军队拘禁,被强行给了一个四川防御使的职务。他虽未出任,却因此事被定为“降贼”。

事情发展得很快,两个月后,爱新觉罗氏自关外入京。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大顺王朝覆灭,爱新觉罗氏登临,历史走到了清朝。

图片

清廷厚葬崇祯皇帝,并与故明官员说,要同心协力,共剿西逃的李自成军队。比起对李自成弑君谋逆的愤恨,旧朝臣子对清廷的态度更为缓和,言说“国仇未报,不敢任职”的孙承泽渐渐顺遂,他重新开始为朝廷工作。

从明朝的“刑科都给事中”为清廷的“吏科都给事中”,史官的记录中,这是一场改任而非篡政后的新任。但对于世人和孙承泽归隐的旧友,甚或在他的心里,终究抹不过“贰臣”二字。同时代的人将孙承泽与拒不投清的明臣对比,说他“初附东林,继降马贼,终乃入于国朝,自知为当代所轻”。

他在清朝为官的历程基本是顺利的。官至侍郎,生活也适意,在京中有几处书房,许多同好,最爱字画文物。直到1652年,一位好友获罪,他受到牵连、被迫辞官,但很快又被召回。孙承泽感觉到时局和人事的变化,虽有退意,一直未被允许。第二年,他又因举荐这位友人触怒了顺治皇帝,被斥为有利己的隐微、结党营私的恶习。于是他再次称病告老。

图片

春寒料峭的时候,树木还未发出新芽

59岁的孙承泽离开了官场,但留下了涉案的污名。

他来到西山,在樱桃沟中置地,建造起退翁亭和屋舍,将这里起名为“退谷”,自号退翁、退谷老人。他往来于这里和京师,入山时,带去了经卷古籍千余卷。
退隐的晚年,孙承泽编著出了很多书:传记、方志、典制、金石考、书画论、注经、理学著述、明朝章疏。虽然这些东西在他早年就开始研究、搜集与累积,但真正的落成,都在这退隐后的二十余年中。

穷年席研,仰屋梁而著书不休。”三十余本书,几乎每一年,都有著作完成。

图片

后人新建的“五华亭”

图片

有人说,他这样的勤勉,与他改节仕清和涉案归隐的“污点”有关。

其实不然,中国儒家向来主张进则佐理君王,退则学问教育,此不独孙承泽。他当然是在意名誉的,但心里真正在意的却未必是仕闯、仕清。一样有此经历的大官名士实在太多。但存史、向圣却是心里确定的东西。他觉得,那是他的职责和人生意义。

在和朋友的谈话中,他曾说希望将自己的一颗心留于史册,并以汉代学问家伏生自喻。在他撰写的书中,也多有历史、水利、治理国家的内容,应和着他经世济民的理想。

图片

植物园里的嫣红与柳绿

政治上或有未尽之志的遗憾,但他也一直都有着另外一条快意的人生线索。他的一生中,都喜欢着字画和古物,并案头常伴。

他用了很多心,费了很多财物在其中。曾经在旧摊中寻到过黄公望和荆浩的山水、从兵人手中购得倪瓒的《狮子林图》,在报国寺松下的市集上看到过王羲之、王献之的《洛神赋》。作为当时的大收藏家,阎立本、怀素、欧阳询、米友仁、李公麟等等大家的字和画,都曾藏在他书斋中。

图片

图片

上为王献之的《洛神赋》局部

下为倪瓒的《狮子林图》局部

但他也不执着于拥有。曾藏有一件赵孟頫为黄庭坚的《书杜诗》所题写的跋文,许多年间,他都在寻找那一卷《书杜诗》。后来,发现那诗卷为友人藏着,于是将自己收藏的跋文赠给了对方。记述中,他用的是“归之”二字,一诗一跋,都是上乘之作,令它们回到原来的样子。

他还曾在集市上遇到索价高昂的珍稀的《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和友人想尽办法筹措,乃至卖掉衣物以换取。他记下这件事,说之所以这样尽力,并不只是为了一己所好,更担心商贩为了利益,将这件作品分拆了出售,使它破碎。

图片

樱桃沟里参天的枝桠

米芾的一段话很得他的心,常常引用。大意是,喜爱这些书画古物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种,好事者和鉴藏家。前者虽也向好,但多不明所以,只因经济许可而搜罗,却不是真心的热爱,也不能专研,让这件事成为了一种装饰和附庸。鉴藏家由真心的兴趣而起,进而专研,他们遍阅记录,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甚至自己也能书画。行家,行家,此之谓也。

米芾原文中,有“又复心得”四字,懂得是重要的那件事。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才能不执着于“有”,而有着任“烟霞过眼”般的潇洒。他不止一次记录过友人藏有书画珍宝,却并不识货的事,说它们曾留在自己的书斋中,但他从没有留取隐瞒,都奉还了。

图片

 《米芾拜石图》陈洪绶

物为暂得,不可为此拘役。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居的他,将这份倾力投入的爱好称为“余兴”。

樱桃沟的红星桥内便是他当年居所、书房的范围,建筑当然都经后来人修葺过的。他起居待客的地方名“水流云在之居”,藏书读书写书的地方名“云桧书巢”。惟水、云、木、石可以理解他。

图片

图片

他有一间居室名为“岁寒堂”,其中曾藏着杨无咎的竹、赵孟坚的水仙、王冕的墨梅、吴镇的松泉,孙承泽把自己列入其中,称为“岁寒五友”。

在谷中的日子,当然也会有寂寞。但朋友会不时而来。有一次,友人们到访退谷,大家开樽展卷。其中一位带来了江贯道的《长江图》。看毕,大家纷纷感叹,真是好东西。孙承泽记云:当时,唯独自己沉默,然后,慢慢地拿出了更胜一筹的巨然的《林汀远渚图》。相比之下,更浑然天成。赢了。真是快乐满足啊!

图片

巨然所画的《湖山春晓图》局部

孙承泽辞世于1676年,时年83岁。不知道他最终是否是释然的。临终前,他写下了两句诗:进退死生两大事,孤心留取照幽墟。

在他自己的记述中,在退谷著述的日子里,他过得真的不错。注易经,读李杜,累了喝点茶,整整书,“或坐藤下抚摩双石,或登小台望郊坛烟树”,且身体好,食量也大。

1920年左右, 这里归周肇祥所有。这位曾任京师警察总监、山东盐运使、代理湖南省省长、湖南财政厅厅长等高位的书画皆能、好金石鉴赏的大玩家也曾退隐来这里生活,也号“退翁”。梁启超为他题写了“退谷”二字,刻在他修建的鹿岩精舍门外右侧的石壁上。

图片
梁启超所题写的石壁上的“退谷”二字(图片源自网络)

那是当时的一位大家。作过中国画学会的副会长、历史陈列所(今国家博物馆前身)第四任所长,还曾与李四光阻止了斯坦因等外国人对中国西北的单方面考察,也曾反对故宫文物南迁……

在周肇祥为自己写的墓志上,说自己皈依佛法,向来不写曾经的官爵,因为那非他最本质的愿心。其实,孙承泽也表达过相似的思路,他说幼为诸生,老为经生,已为厚幸,唯时当多事,未能恝然——退隐著书的生活已经是人生的大幸运,只是当时在政事中时,没有条件可以漠然和潇洒。

或者这也是世间的一种殊途同归的节奏。先有足够的起伏热闹,于是也可以足够野逸淡然。只是无论诸生经生、宦门佛门,在其中时,都用心良深

图片
《寒山隐居图》局部 清 石涛

新中国成立后,退谷被收归国有,1956年,归北京植物园管辖,定名樱桃沟,和卧佛寺一起对游人开放。

其实,如今我们所见的,已经不是两位退翁生活时的样子。六七十年代,谷中遗迹被破坏很了多。山路被拓宽修葺,炸掉了谷口本有的天然石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格局已经不见。

但又觉得并不可惜或意外。林生草长,身在谷中,依然觉得山林清凉可爱,这土地和时光,以及其中的人事,本来就是一层又一层的。

图片
图片

一树花的可爱

图片




🚩

图片▽ 
08
香椿树

图片

民国时期,樱桃沟中,香椿树数量还不少,现在就剩几棵了。那时侯,每到春天,城里的大饭店都会到这里来买椿芽。

把它列出来,是为了应春天的景儿。来此的头一天,恰好吃了香椿炒鸡蛋。每到一个时节,便要吃相应的食物,觉得心下踏实。作为春天的代表食材,香椿年年都吃到,却从来没有见过长在大树上的。

所以当f先生说“你看这是什么?这是香椿树”的时候,竟然吓了一跳,它竟然,那么高。

图片





🚩

图片

▽ 

09
水源头

图片
水源头 

樱桃沟尽头的乱石中生出了泉水,名为水源头,这是此行的终点。一路走来遇见的石渠,便是从这里引去了玉泉山。

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水尽头》中写得可爱:“山中人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说在这儿,鸟声树声泉声相融,坐了好一会儿,才分辨出谁是谁。

图片

《山水人物册页》 明 陈洪绶

有什么可玩耍的呢。可以听泉,可以去找找看附近石头上书法。比如水源头的一处岩石上,刻有不知谁人所写的“志在山水”,附近有1935年学生运动中,清华和北大学生刻下的“保卫华北”。还有一些,隐藏在不同的角落。

还有去看元宝石和石上松。非常好认。由“保卫华北”向前数十米,即是水源头,水源头一侧即是元宝石,上大下小形如元宝而得名。石上松则在其后,是一块高十米的巨石,石身有裂缝,其中一棵侧柏生出,一支树根露出了石外,只有一支树根深入石缝去向泥土为生。它是如何做到,还未有正解。

图片

这是石上松,传说中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由来

香山地区民间百姓传言,住在附近的曹公爱来此盘桓,于是,大家说,元宝石就是《红楼梦》中那块青埂峰下的通灵顽石的原型,石上松则是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由来,曹雪芹是因为看了它们,才有了这样的构想。

元宝石的下面有个洞,其中有一方石床,后面还有小洞,犹如窗牖。大概是曾有人在此居住或修行过。第二任退翁周肇祥曾带着仆童来打扫清理它,还把此事刻成了小碑,嵌在洞中。

那石头的背后,有曾经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题的“白鹿岩”三字。传说,辽代时有仙人骑白鹿往来于此。记载中所描述的仙人停驻的石头,其实和这块元宝石差异很大,虽然是认错了,但这个神话大概是关于樱桃沟最早的人文记录了。

图片

图片

上图是元宝石,也是百姓传说中《红楼梦》中那块青埂峰下的通灵顽石的原型





🚩

图片

▽ 

10
折返

图片
一路走到澄明湖边。那时湖上一片雪白,对头是黛色的山脉。
有一对谈恋爱的人,抱在湖边。四周太空阔,掩无可掩,装作没看见都不行。但他们仍坚持到我们走近了,才松手。

虽然在窃笑,但主要的感觉是怡然,心里有一片空阔爽朗。是林木山川啊。是爱情啊。

图片

雪早已消融,水很明艳

图片

图片


11
澄明湖边

图片

走了好一阵子,我们在澄明湖边歇脚。

一道葱爆羊肉上来,f先生尝了一筷子,说:“你们吃出来没有?这葱是山东葱,是脆糯甜的,不像一般的葱干,而且辣。”

不说还好,一说,只觉得美味得眼泪都要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天的玉兰花已经含苞待放





12
辞别

图片

辞别时,不到黄昏,各自回去做事。

说着走了一路,觉得心中很满。以前游植物园,就是花花草草,空气新鲜,也十分好。但因为知道了更多,就觉得和这里多了些往日没有的感情和关联。

于是道谢,约好等化了雪,开了花,再来相聚,再走一次同样的路,拍照给读者看。

图片

图片
春天已经在蓬勃中了

三月是迎春花和玉兰,还有山桃,山桃开完了碧桃开,然后,郁金香就要开始了。四月初牡丹开,四月中下旬到五月前后,是芍药和海棠开。三月到六月,是植物园花期最繁盛的时候。

图片

图片
满目皆是粉绿

还有最后一点唠叨。

是在园中聊天时,f先生说自己研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二十年,写了上百篇论文十多本书,到现在,才觉得终于摸到了曹雪芹先生的衣角了。他说:

是这样啊,你不把这个事儿当事儿的时候,那不是事。当你把它当事儿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把它弄清楚一点。

我们觉得感动。为无尽的时空,永不缺席的春天,还有每一时刻中,用心尽力在追寻和生活着的小小的人们。

图片

春天里,宜行游

也宜卧游,读书,分享

好好对待自己和他人💪



感谢:樊志斌先生的讲解和帮助

参考:

《曹雪芹传》《十方普觉寺》- 樊志斌著

《儒士、贰臣、收藏赏鉴家——孙承泽(1952-1676)之生活、绘画品味与影响》- 林婉瑜著

- The End -

图片

也许
你还想看这一些
(点击图片就可以看到啦)

去洛阳,看牡丹

图片

糊说 | 春天教我的事


图片

图片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Lstudio@VIP.126.com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