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上生长:不要偷懒,也不要耍机灵

 平凡女子游书海 2022-04-15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1

当初买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因为书名吧,书名看着便是给人一种力量,大概,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我们或许也会发现走不动,或者停滞了。

积极的人还是会想要去突破,突破局限,突破当下,突破自我。哪怕此时此刻,你举步维艰,可是如果找到一种支撑,或许你会坚持下去,书名大概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因为我也想知道,向上生长,我们该如何做,如何向上,如何生长。我对自己的要求肯定不是止步于此。而读书,其实是从他人的经验,眼光中找寻自己前进的突破口。

看完了这本书,我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便是,想要向上,首先,心态要积极;其次,你要承认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再次,学会突围;所有的一切归于根本,便是你要脚踏实地;最后便是学会去看懂趋势,尝试着去掌控未来。

关于积极,可以理解为心态上的积极和处事上的积极。

心态上的积极,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乐观。小的时候,乐观开朗的人活得更加地洒脱。长大了,乐观开朗积极的人,在面对人生很多的挑战时,更容易让自己不受伤。

至于处事上的积极,你会发现做事比较积极的人更有活力和干劲,执行力也比较好。就拿学习这件事来说吧,依然记得,初中政治课本说过一句话,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在校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是在学习,但是没有人说毕了业你就学习也结业了。

积极乐观的人,在校期间会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理想,毕业了持续在这方面深耕,渐渐地,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反过来,消极的人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认为,读书无用,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或者言语暗示自我,渐渐地,他便对此事毫无兴趣,之后很多的认知便停留在当初的某年某月。

积极与消极,两种不同的态度,最终导向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结局。积极的人,一直都在向上生长,一直都在突破自己舒适区,他知道自己还不够好,所以从不懈怠。消极的人,停滞于生命的某一个阶段,而后渐渐被淘汰。很多时候,不是岁月淘汰了你,而是一开始你便放弃了自己成长。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2

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这辈子最豁然开朗的时刻,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

或许,大伙刚看到这句话会觉得无法苟同,因为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承认或者面对的事情。可是,就像作者说的:“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要是放在几年前,我或许并不认同,如今却也是对此话深有所感。

为何这几年的认知发生如此变化呢?讲个这几年一直在关注的现象,我的职业是教师,每一年我都会遇见一群新的学生。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学生中,总有一些个学生头脑灵活,逻辑清晰,但是却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效果总是那么差强人意。因为我本身好奇心比较重,曾经针对某一节课或者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和某些学生面谈,交流和沟通,因为我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很多的交谈中会听到以下类似的话:“老师,我以前的成绩也是很好的,上了初中突然对学习没兴趣了,只要我想,我一定可以学得很好。”

“我曾经也是单科成绩满分的人”,或者是“我曾经也是班里的第一名”…….在这些谈话内容中,我关注到,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十分的自信,这是好事,但是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对自己能力绝对认可。

当我反问:“那现在为何如此?”他们都会给出类似“主要是现在的自己不想认真读书”。

遇到类似的学生,每一次交谈我都得想办法让他们去意识到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学习这件事就像马拉松,需要每个人持之以恒地努力,当初做得好的事情是因为自己曾经花时间在这件事上死磕,而今达不到那种效果很大的原因便是自己注意力转移了。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智商太大的差别的,还是得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

而每一学期或者每一学年的结束,你会发现,那些认同你观点的,重新开始努力的同学进步是很快的。而那些踏步不前的人,其实也是因为他始终不接受我的观点,他依旧停留在他的认知中。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其实没什么,因为普通,所以没有天赋异禀,你的每一份收获都需要靠自己去努力拼搏。你才会花时间去好好努力,你才会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你才能静下心来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为向上生长打好一个地基。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03

关于成长,其实也没有时间之分。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三十年前,一个是现在。”当你面对生活中很多不满,当你决心要改变,当你想要挣脱眼前的束缚,不用觉得太晚,当下开始便是最好的时机。

成长,好像也没有任何捷径,最稳妥的道路便是学习。我记得作者在书中说到:“在学习的前期,一个人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全局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投入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突然清晰了。”

这大概也解释了曾经我们一直强调过的“一万小时定律”,没有人注定在哪一方面是专家,看的依旧是你投入时间的多少。就好像物质变化的规律那般,量变产生质变。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催生质变。

道理是这样说,但是反观周遭的一切,你或许会感慨,为何优秀的人依旧不多?为何能成为专家的人依旧不多呢?我想可以用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不要偷懒,不要耍机灵。”

我们都曾感慨,岁月是把杀猪的刀,不仅改变了容颜,还抹杀了我们的理想,把当初的翩翩少年变成今日的油腻大叔。

刚进入社会,或许大家的起步都是一样的,都是青涩少年,都是懵懵懂懂,两三年过去了,当初一起毕业的人如今的各种际遇早就各不相同了,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一开始或许你还会告诉自己要努力,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了,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总觉得差人一大截。

慢慢地,有些人开始找偏路,想着说看能不能半路超车,跑到最前面去了。殊不知,当你超过一段路之后,你发现,你的前方依旧会有人跑得比你快。于是,你不管自身的硬件设备,依然加足马力继续超车,可是前方依旧还是有人在你前方……此时,有些人开始慌了,一时冲太快硬件消耗太大,此时已经无能承担了,崩了。

其实,年轻的时候,是我们可以犯错的年纪。在这样的年纪里,你需要的就是不断去尝试,不断去积累,而不是总想着要超车。有一个法则叫:“复利法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涌现出完全超乎想象的东西。同时,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寂寞的过程,你得沉得住气,才能收获你该收获的东西。

作者在书中也讲到,但凡和积累有关的事情,关键是要每天都要做。比如写东西,曾经自己习惯性会记录一些东西,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搁置了几年,当我再次提笔的时候,发现总是那么囊中羞涩,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写出来的东西却是十分枯燥,而且很容易就写不下去了。

后来,重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写作,大概是一周七天写五篇的节奏,慢慢地,下笔的感觉变回来了。现在的话,依旧会坚持每周坚持写一篇或者两篇的读书笔记。如此,我的语感才能依旧在我想要的水平之上。

向上生长,向内探求,人生的每个阶段,其实都是一段篇章。这一段又一段的篇章,构成的便是你这一生的记录。为何讲究向上,因为“不进则退”,为何讲究向内,因为外部依附终究成全不了自己,你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想法落实为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不要偷懒,也不要耍心机,因为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