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方:安胃汤顺五脏,安胃腑,能治慢性胃炎、胃粘膜癌前病变

 百花A彩虹 2022-04-16

今天这篇文章,我继续给大家聊聊,慢性胃炎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问题。

当我们突发胃痛,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可能是吃点急救药物,然后等待就医。

文章图片1

说实话,在我们现代的医学水平的治疗手段,大家不会因为慢性胃炎出现什么意外,最多就是受点罪。

但是,在古代呢?那个时候,没有止痛药,没有救护车,我们的祖先一旦犯了胃病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好了,闲言少叙吧。我们要说的,就是出自《脾胃论》的安胃汤。组方如下--

制半夏,干姜,黄连,百合,丹参,乌药,木香,白芍,蒲公英,厚朴,旋覆花,海螵蛸,瓦楞子,甘草。

文章图片2

就是这副药方,千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是靠它续命的。

那么它是怎么治疗慢性胃炎的呢?

在过去,并没有慢性胃炎这一说法。

只是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说,这方子所治疗的疾病的症状、机理,基本等同于慢性胃炎。

那么这个方子所治疗的是什么症状?

胃部胀闷、疼痛,纳少,不知饥饿,消瘦,打嗝,反酸、恶心。

单从这些症状表现来看,已经和现在的慢性胃炎无异了。

文章图片3

再拿一张医案来给大家举例说明吧。

那天有一位女性患者来面诊,49岁,来面诊时患者画了妆,看不出来他的脸色如何,但是她的脉象以及舌苔不会骗人,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患者自述三年前莫名的开始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吃完饭之后会更加严重,伴胃纳差、体重减轻,也在当地的医院看过,效果不佳,机缘巧合之下,前来我这里。

刻诊:胃脘部痞满胀闷、疼痛,纳少,不知饥饿,消瘦,饭后打嗝,偶尔会有反酸、恶心,大便黏,每日1~2次,小便调,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胃脘痛,也就是西医说的慢性胃炎,证属湿热内蕴、胃气壅滞、寒热互结。

患者服用了上述的药方,结果怎么样?

患者服用一周后,前来复诊,说胃部的胀痛明显减轻了许多,包括胃部的反酸还有打嗝的症状都好了许多,饮食也好转增加了。继续服用两个月,所有症状都已经消失,胃镜也显示炎症全部消失,随后也继续跟踪随访半年,病情并未复发

来让我跟你讲讲这张方子是如何医好这位患者的慢性胃炎的,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患者胃脘部胀痛,纳呆,嗳气,反酸,大便黏,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是湿热内蕴、胃气壅滞之象较为显著。

而方中半夏干姜,黄连,三药辛开苦降、清胃温脾、寒热并调、化湿泻浊,共为君药。

文章图片5

百合,在《神农本草经》中体现过,其性甘凉而能养胃中之气津,气清味淡而质重,故润降通利而能清胃中郁热以消胀除满、敛降肺气以通降胃腑。乌药辛温气雄,对本病之阴阳升降逆乱、湿停气滞血瘀尤宜。二药合用,共奏润胃燥、降胃气、行胃滞、活胃络之功,共为臣药。

白芍能“于土中泻木”(《脾胃论》),柔肝缓急、和营止痛,合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胃腑;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而为使药。

诸药合用,胃脾肝肺并治、气血阴阳同调、升降燥兼施,共奏消痞健胃、清热温寒、升清降浊、行气化湿、祛瘀止痛之功。

文章图片6

就是这样,古人就是用这张方子来救治那个时候的慢性胃炎。

但是今天的中国人还有多少知道或者了解这张方子呢?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今天分享给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