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山里

 马尔的视觉 2022-04-16

老谢说他又回归山里了,把“山里人家”的旗帜重新竖立了起来,邀着去玩。

他说的山是二泉山,所谓的“山里”就是曾经在小城很有些名气的张院。

背依二泉山的张院辉煌过,十来年前它统领了小城农家乐的潮流。村里上上下下横竖着几条街,好多人家都在开饭店,农家食材农家菜。最红火的时候一桌难求,翻台是常见的事。

那时候家用车尚未普及,公交也不便利,但需求旺盛。到张院吃土菜去,成为与去龙脊山尅蘑菇鸡一样的流行而时尚。

后来不知为何,张院的灶火却渐渐地冷了下来。小城的农家乐尚未息热,张院却一天天地门庭稀落起来。

回头去想张院农家乐的兴衰,其中一定生出了些因果,斩断了市场那只热捧张院的手。

十分可惜。

但它也保存下光芒。

十多年前,我还不相识的一个叫沈怀远的男人,最初在张院由农家乐闹着玩,十年打磨与坚持,最终奉献了一座文化山庄。

如今的东篱花枝招展,拥有果园、菜地、鱼塘等农事体验区,汇集了琴馆、茶室、书画室、非遗工坊、农家书屋、集装箱咖啡馆、帐篷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文化设施。

被评为安徽五星级的农家乐东篱,面目一新地屹立在张院的东方。

老谢也在东篱之后开起了“山里人家”,老院子、老物件、农家菜、小木屋,粗粗壮壮的谢庄主也摆弄起茶艺细功夫。

文化的熏陶有时你能够看得见。

老谢开办“山里人家”不久便打响了“谢庄主”的名头。他很享受这个称呼。

“山里人家”也有了承续张院农家乐,面貌上更显风雅、幽静的小名气。

东篱堂主老沈拍着山里人家谢庄主的肩头,夸他为现代乡绅。

前些天谢庄主邀请一帮书画家、收藏家来张院玩,我们便见他在自家住的小院,重新竖起了“山里人家”的标牌。

老谢断事、做事精明,为人也厚道。文化人都把他当圈内人看。

我又想起当年红火一时的农家乐张院。

老谢面靠二泉山的家,扩展为两进的小院,面容上刻意修整了一番。

院内设置了可以掼蛋、饮茶的休息室。他亲自操持着泡茶待客。

利郎书画院的一帮画家,也把自己的雅集放到了这里。

我和赵规划老兄三次合作掼蛋皆败北,张院之行获得首胜。

谢庄主的意思,重开山里人家餐饮生意倒是其次,就是给朋友们找个玩耍休闲的地方。

假山、鱼池,花花草草的点缀其间,张院小山村里又增一处看着养眼的景观。

他其实早前已进入了准退休模式,没事出去游山看水。把“山里人家”再推出去,一半是生意头脑歇不下来,还想着存续张院农家乐的以往风采;另一半也是为自娱自乐。

新山里人家的规模小了许多,三四间包房都不大,却叫老谢收拾出不同于老张院旧式风格的文雅来。

一看墙上挂的四大美女图,就知是画家王金玉的手笔。

他笔下的美女有股媚劲,眉目传情。

规划兄分别给谢庄主题写了“乡味”、“乡情”等那样的堂号。

谢庄主的闲情闲心,很浓烈地显现在新“山里人家”的摆设里。

认识老谢有三四年了,就觉得他人越来越风趣,也越发有了文化的声息。

穿着打扮上,却还是山里人家的样子,几十年不曾变过。

作者相关文章

张院真是块文化宝地

小城美食地图:东篱药膳

东篱杏花开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