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相映 才良生辉

 泊木沐 2022-04-16
俞才良经过近30年的不懈追求和刻苦努力,凭着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积累,还有对生活的包容、敬畏及至悟性。他追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一种淡而有味,丽而求逸的个性化风格。在看似不注意的自由中感受天人合一的和谐。艺术如人,才良的作品抒发的是他人生的真谛和独见,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俞才良现为上海书画院书画培训部主任,上海书画院画师。


▲傲霜枝


才良画竹

中国绘画以笔墨为重、气韵为胜、学养为贵。青年画家俞才良勤奋好学,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致力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中,因而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才良擅长为各种不同气侯中的竹子写照,技法变化极为丰富。无论是飘逸玉立的风竹、朦胧欲滴的雨竹、还是寒中藏暖的雪竹、清劲挺拔的晴竹,在画家笔底皆能活龙活现。一枝一叶随风飘洒、枝叶茂盛、欣欣向荣的晴竹,给人以一种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傲雪淩霜的雪竹,犹是出竹影之清韵;雨中之竹则一任痴风骤雨而清雅婆娑。才良有时画竹只两三枝叶,却凝结着画家十几年的默默耕作,画家于乱中求序动中觅静,刚柔之间既具功力,又见韵味。才良画竹从师于沪上被誉为“竹王”的申石伽先生,至于才良的山水画,他更学习了许多古人及现代画派的传统技法,吸取其养料,但在章法意境的刻划上寻找自己的思路,从古扑之中透出新意。才良画作曾多次送展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不久前,他还在德国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文汇报》1994年1月12日报道


▲东山丝竹图


2011年2月上海书画院俞才良等画师赴湖南醴陵学术交流

大年初六,应湖南醴陵市委宣传部邀请,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俞才良、张根宝、杨耀忠、顾宝兴等赴醴陵市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术研讨和交流笔会活动。
湖南醴陵市委、宣传部长丁奇志向画师们介绍了醴陵瓷器的历史。他说,醴陵与火结缘,因瓷生辉,与景德镇。德化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醴陵釉下五彩作品,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造型,无论是传统样式的变体形还是全样式的创造形,都具有造型形体饱满、线形简洁、转折流畅、对比强烈、材料丰富的特征。
近年来,政府集中推介醴陵陶瓷艺术人才、王牌陶瓷企业,着力打响“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提高醴陵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希望能和上海的艺术家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交流活动中,画师们与陶瓷名家切磋烧青花釉下彩工艺,探讨用中国画的用笔和海派艺术的设色,在陶瓷上展现自己的审美意象。
上海市文联办公室《每周动态》2011年2月


▲溪山鸣泉


哈雷旋起中国风
上海画家俞才良访问德国小记
记者:徐燕平
托腮,眼睛一眨不眨,神情凝聚了,前方有一块磁铁,牢牢地吸住了他们——伊丽莎白学校一间教室,弥漫着艺术气氛,那些十五六岁的德国学生,正深深地被中国传统的书画所迷离。执教人是来自中国上海的画家俞才良。
俞才良,一位自幼酷爱中国书画的画家,曾师承“竹王”申石伽和赵冷月等名家,经十多年刻苦不懈,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功力,如今以水墨竹画见长。1991年,他在第一届全国书画篆刻大赛上荣获优胜奖,并多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大展。今年6月,俞才良应德国H.L画廊的邀请,前往德国东部历史名城哈雷,举办个人画展。
6月15日,“俞才良个人画展”在绿荫环抱的H.L画廊隆重开幕。怀着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强烈憧憬和迫切求知。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在一幅幅中国画前驻足流连。当地报纸热情地介绍了俞才良的画展以及他的国家目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一时成为当地的热门话题。
画展所展出的50幅作品,有近一半为德国友人收藏。俞才良不仅得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荣誉,同时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影响了德国青年。
俞才良开始了游学生涯。在哈雷城,他为大、中、小学生上课18次,并参与当地艺术节的活动,在德国朋友邀请的聚会上,他也不时展纸泼墨,他为的是将神秘而迷人的中国书画介绍给更多的德国朋友。
俞才良深知,艺术是无国界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将使艺术之光更加辉煌。在德国,他参观艺术博物馆,仔细揣摩大师们的精湛造诣,为自己的中国画补进一份养料。
在一所业余艺术大学,俞才良面对学生都已习作西洋画数年,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画是喜爱中国文化的关键。俞才良将中国画的运笔功夫和构图章法通过画竹,循循指授给德国学生,他所画的竹,绢秀中透射着挺拔,陪衬着月高风清的意境,颇有一份孤傲,不能不令德国画家折服,其中有人饶有兴趣地提起毛笔,并对方块状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写汉字的学生一坐就是几个钟头。
哈雷小城旋起了中国风,8月下旬,当俞才良即将结束访问的时侯,有三位德国朋友前来与他道别,在俞才先生的影响下,他们将到中国成都学习汉语一年。大家相约:中国,再见!
《上海侨报》1993年12月24日


▲秋江帆影


中国竹“走”向世界(荷叶青)

在多次送展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后,青年画家俞才良去年在德国办起了他个人作品展。
这是应德国H .L画廊之邀请,俞才良前往德国东部历史名城哈雷举办个人画展的。荫环抱的H.L画廊顿时激杨起了中国风。人们从德国各地甚至从邻近国家纷至沓来,驻足流连于一幅幅中国画前,画展所展出的50幅作品,有一半被德国友人购下收藏。展出期间,俞才良还为当地大、中、小学生上课18次,参与当地艺术节活动。他不时展纸泼墨将中国竹“移植”于欧洲。
才良擅长画竹,技法丰富多。应不同气侯之异,画家抹出种种竹姿,飘逸玉立的风竹,一枝一叶随风飘洒;胧欲滴的雨竹,几经疾风骤雨而清雅婆娑;雪中藏暖的雪竹傲雪淩霜,映出竹影之清韵的;清劲挺拔的晴竹,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处处透出画家的功力。
才良画竹从师于沪上被誉为“竹王”的申石伽先生。他自幼酷爱中国书画,经十多年刻苦不懈,终得成果。就是在德国期间,他也不忘借机参加当地艺术博物馆,揣摩大师们的精湛造诣,设法将西方文化的精华移植于中国画之中。
俞才良画竹走向世界,也必将东方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
《新闻报》1994年5月29日报道


▲江山呈秀


《山居秋韵》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王维的《山居秋暝》,每次读到这首诗,无论于何时何处,心都可以在瞬间步入诗境。眼中所看到的,是一幅明净如洗的秋山图,万里山河,苍茫无边。
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画里相逢,可以如此惊心动魄。当我第一次邂逅海上著名画家俞才良的《山居秋韵》图,就被那磅礴的山水气势所倾倒。万木萧萧,千江沧浪,其间隐藏了多少村野人家,花魂鸟魄,以及岩石沟壑,虫蚁尘埃。相信所有赏画之人,都会不由自主被这浩荡秋山,澄澈秋水所深深感动。甘愿沉醉在画中,乘白驹而行,再也不要走出来。
一直认为,画山水的人,该有博大的襟怀,否则又如何将万顷河山,悠悠碧浪,泼洒在一张狭窄的宣纸上。尽管,我无缘与俞才良先生相见,但是却与他的山水画结缘。他将山山水水都幻化作水墨,让我愿意折时光为舟,拨开云影天光,独自于江浪中漂流。不为寻谁而去,不问是否找得到归途,只想将自己彻底放逐,就这样绝尘而去。
画山水的人,必定有一颗慈悲之心。俞才良先生的这幅画,让每一座青山,每一条河流,每一棵草木,每一块岩石,都有了生命与情感。它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使命来到人间,让那些在喧哗尘世找不到安身之所的人,有了灵魂的归宿。而芸芸众生得以避开车水马龙的市井繁华,在静山涵水中安放心情。
我看到俞才良用一支良善的笔,一支灵逸的笔,生动地描摹出壮美河山。那应该是一个美好又感人的过程,无须经历多少漫长的昼夜,只消几个刹那,远山秋水就在纸上流淌而出,栩栩如生。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万物生灵的悲悯之情,而赏画的你我,恍如身临其境,端然于水墨之上,成了世间顾盼悠悠的风景。
画画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旅程,一位成名画家,必须与水墨交换心性,倾注深情,才可以画出旷世超绝之作。画家俞才良今日的成就,是凭借其一朝一夕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翰墨,累积而来。在他的画中,看到了静美山河,赏阅了风流时序。那饱满的山水,是他内心丰沛的思想情感;那淡泊明净的图画,是他尝历了世情百味之后的从容与平和。
俞才良先生的山水画,亦参透了清淡的禅意。画中那份不与俗流的超然与宁静,像是被秋水过滤了一般的纯粹。再入画中,想三千世界,这落木秋山,该有多少人迷失津渡。寒石古径,苍苔露冷,又该有多少人感叹流年偷换。尽管如此,我们都甘愿抛掷浮生世事,闲倚云崖水畔,做一个垂钓岁月的隐者,与万物倾心交谈,和草木做一世的知己。
画里相逢,让你我欣赏了山水秋韵,品悟了大美人生。让每一个世人,都懂得对大自然感恩,每一种生灵,都相信因果缘分。就让我对着俞才良先生的《山居秋韵》图,许下一个良善的心愿,愿祖国山河,年年壮美,岁岁长宁。
白 落 梅 2011年6月13日
(作者系CCTV-3音乐频道栏目专栏作家 CCTV-4散文诗歌栏目的专栏作家)


▲春雨树阴


中国竹“走”向世界(荷叶青)

在多次送展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后,青年画家俞才良去年在德国办起了他个人作品展。
这是应德国H .L画廊之邀请,俞才良前往德国东部历史名城哈雷举办个人画展的。荫环抱的H.L画廊顿时激杨起了中国风。人们从德国各地甚至从邻近国家纷至沓来,驻足流连于一幅幅中国画前,画展所展出的50幅作品,有一半被德国友人购下收藏。展出期间,俞才良还为当地大、中、小学生上课18次,参与当地艺术节活动。他不时展纸泼墨将中国竹“移植”于欧洲。
才良擅长画竹,技法丰富多。应不同气侯之异,画家抹出种种竹姿,飘逸玉立的风竹,一枝一叶随风飘洒;胧欲滴的雨竹,几经疾风骤雨而清雅婆娑;雪中藏暖的雪竹傲雪淩霜,映出竹影之清韵的;清劲挺拔的晴竹,枝叶茂盛,欣欣向荣,处处透出画家的功力。
才良画竹从师于沪上被誉为“竹王”的申石伽先生。他自幼酷爱中国书画,经十多年刻苦不懈,终得成果。就是在德国期间,他也不忘借机参加当地艺术博物馆,揣摩大师们的精湛造诣,设法将西方文化的精华移植于中国画之中。
俞才良画竹走向世界,也必将东方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
《新闻报》1994年5月29日报道


▲崋亭松風


第二届上海山水画小品邀请展

由上海书画院、海上山水画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山水画小品邀请展”于2010年4月24-27在上海图书馆隆重开幕。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杨益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党组书记迟志刚、著名画家陈佩秋、上海书画院院长江宏、乐震文等出席了开幕式。
2009年3月,上海书画院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山水画小品邀请展,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时隔一年,第二届上海山水画小品邀请展的展出内容和展品水平比第一届更加丰富精彩。尽管是小品展,沪上知名的山水画家几乎全体亮相,从老一辈的陈佩秋,直到初出茅庐却颇有造诣的年轻画家,81位作者,160件作品。上海山水画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老一辈画家雄风不减,并且积极创新,新一代画家则励精图治,不断完善和开拓。前来观展的市民纷纷表示领略了当今沪上画坛的精彩。
作者:张晓翔


▲江色千重碧烟光无限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