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妙玉的几大谜团

 九天揽月123 2022-04-16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今天的定场诗是妙玉的判词,终于说到妙玉了。这是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解读的人物。之所以把她留到最后,主要是因为与她有关的很多谜团,需要看过80回以后的文字才能明白。而吴本后28回的内容,很多朋友并不认可。所以我一度并不想解读妙玉。但作为十二正册里的重要人物,又不能避而不谈。

谜团1  妙玉一出场就是个大龄姑娘

妙玉第一次出现,是在书中第十八回,元妃要省亲,贾府修建大观园。林之孝家的采访聘买了十个小尼姑、小道姑。
另外还有一位带发修行的姑娘,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今年已有十八岁,法号叫妙玉。

这里有一点让人很意外,妙玉一出场就有十八岁了,完全是谈婚论嫁的大姑娘了。而这时的贾宝玉才十三四岁。薛宝钗才十五六岁。妙玉比宝玉可大了不少。所以吴本里,贾政要让宝玉娶妙玉,很多读者就接受不了,单凭年龄这一条,就说不通。

这也是妙玉的第一个小谜团,为什么出场就是一个大姑娘。这一点,只要结合她影射的对象,就说得通了。下一回我们再说。

谜团2  妙玉究竟姓甚名谁?

妙玉只是她的法号,她的俗名是什么,无从知晓。她姓什么,前八十回也只字没提,只说她如今父母双亡,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必须要亲自入空门,带发修行才能好。
通行本后40回当然不会自找麻烦,再去写妙玉此前的身世。它能把主要人物后面的故事交代清楚就不错了。所以我们就不要指望从通行本里能找到答案了。好在吴本没有让我们失望,给了我们答案。
原来妙玉俗姓常,常遇春的常。
吴本第82回
王夫人和贾政讨论贾宝玉的婚事,贾政说已经有了一个比林黛玉更好的人选,王夫人便问是谁。贾政说:
常公有美偲弱女妙玉,模样儿人品不比黛玉强?想当年祖上带兵建功立业,他祖父同咱们是生死相随的同僚,老太太同他祖母亦是知交。
原来妙玉是姓常,常家和贾家是世交,贾母和妙玉的祖母,也关系非常好。贾政还提到了一件事,说当年贾母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蜻蜓满宅院飞,醒来大病一场,请了六安道士来献茶占梦,谁知道是个江湖骗子。后来妙玉的祖母来了,替贾母解了梦,贾母才了了这个心结。


这事我们在“贾母为什么不喝六安茶”那一期说过。就是因为六安茶,会让贾母想起那个六安道士的献茶占梦。这件事妙玉肯定听说过,所以她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而是为她准备了老君眉。
所以贾母不喝六安茶,跟什么绿茶、红茶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因为里面有这么一段渊源。就像毛主席吃红烧肉,从来不让用酱油。就是因为他小时候见到酱油作坊里有死老鼠长蛆了,而留下的心理阴影。如果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也会附会出奇奇怪怪的解读来。

谜团3  妙玉凭什么能入选十二正册?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都是四大家族的女子,或者是和四大家族有婚姻关系的,比如秦可卿。唯独妙玉,跟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连亲戚都不是。为什么十全十美的薛宝琴没有入选,性情古怪的妙玉却入选正册,而且还排名第六?
因为贾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位女子里,妙玉是其中之一。前面三位大家都知道,林黛玉,和他是木石前盟;薛宝钗,和他是金玉良缘;史湘云,和他是白首双星。
那妙玉呢?妙玉也和贾宝玉传出过绯闻?
前八十回里有暗示,比如妙玉把自己经经常用过的绿玉斗杯子送给了贾宝玉。即便是现在,那也是关系亲密的暗示。比如妙玉自称槛外人,宝玉自称槛内人。
那八十回以后呢?通行本后40回里,也有过一些暗示。
在通行本87回妙玉在惜春屋里下棋,无意被宝玉碰见,只见妙玉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妙玉起身理理衣装,重新坐下,痴痴地问着宝玉:“你从何处来?”
这一幕被惜春看在眼里,故意点破笑话妙玉。妙玉当然害羞起身告辞,又故说很久没来,不认得回去的路,贾宝玉当然主动领路,两人难得地单独在一起。结果听到了林黛玉的琴声。妙玉听琴知音,评点了一番
其实通行本对妙玉故事结局改动不大,吴本里虽然没有妙玉见了宝玉脸红的情景,但也有无意中听到林黛玉弹琴的情节,并且两人成了知音。正因为如此,当听说贾政让她和贾宝玉结婚时,她又惊又羞,又觉得对不起林黛玉,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贾府。于是连夜离开,结果在瓜洲渡被一帮野和尚掠走了。
其实在第五回,贾宝玉魂游太虚时,也有重要提示。当时除了警幻仙姑和秦可卿之外,还有其他仙姑,其中有四位,有名有姓,分别是
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
对应的就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
当然有的学者,比如刘心武老师认为,钟情大士是史湘云,引愁金女是薛宝钗。我还是认为钟情大士是薛宝钗,钟和薛宝钗的钗一样,也是金字旁。薛宝钗也被称作“山中高士晶莹雪”。
引愁金女的金女是史湘云,因为她有金麒麟。好在度恨菩提没有争议,就是指妙玉。恨,是遗恨,是非常非常遗憾的意思。妙玉是无瑕白玉遭泥陷、王孙公子叹无缘,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遗恨呢!
刘心武老师还说那首《枉凝眉》是写史湘云和妙玉的。他认为《终身误》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是钗黛合一,《枉凝眉》就是写史湘云和妙玉,一个是阆苑仙葩,是史湘云,她是海棠花;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是妙玉。
这个解读,我同样不认可。因为史湘云和妙玉有单独的曲子。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判画,都是共用的,所以这两首曲子也是给她们的。其中《终身误》是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关系: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谁意难平?当然是薛宝钗。因为无论薛宝钗怎么贤惠,贾宝玉依然“只念木石前盟”。以前我们也说了,这其实影射了当时天下人对满清的态度,认为清朝得到的是假宝玉,是假的政权,不是华夏正统。清王朝再怎么惺惺作态、邀买人心,但汉人依然不认可,还是怀念故国明朝。
而《枉凝眉》就是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林黛玉是阆苑仙葩。而美玉无瑕,其实是指通灵宝玉。林黛玉代表明朝,代表华夏正统,是真正拥有通灵宝玉的,然而她却丢掉了天下。结果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眼泪从秋流到东,从春流到夏。
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关系,才是全书的主线,也是历史的主线,那就是明亡清兴。而和史湘云、妙玉的关系,只是南明历史的转折点。史湘云、妙玉,达不到和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的位置。《枉凝眉》不可能是写史湘云和妙玉的。不过,妙玉入选十二正册,还是完全够格的。

谜团4  妙玉为什么自称槛外人?

贾宝玉生日,妙玉派人送来一个帖子,自称“槛外人”。这让贾宝玉百思不得其解。好在邢岫烟为他解了谜。原来妙玉认为,汉晋唐宋以来,都无好诗,只有两句好,就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铁门槛,就是侯门公府人家的门槛,包了铁皮,千年不坏。代表门第显赫。土馒头,其实就是坟墓。意思是即便门槛千年不坏,但人不到百年就死了。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房子装修的再好,也就是个临时的住所,那个小盒才是永远的家啊”。
妙玉自称“槛外人”,意思是已经跳出红尘富贵之人。那贾宝玉当然要自称“槛内人”,意思是自己还被这红尘富贵所困。
贾宝玉经过邢岫烟的点醒,也马上想到了他们家的庙为什么叫“铁槛寺”。可他忘了,他们家还有个馒头庵。第15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馒头庵原本是叫水月庵。明月已成水月;水月庵,已成馒头庵;红楼掩面人,已成了青冢骷髅骨。
妙玉跳出了铁门槛,回头一看,发现所有的红尘富贵,都会化作尘土,最后的归宿都是一个土馒头。而贾宝玉他们,还沉迷于镜花水月之中。和贾瑞沉迷于风月宝鉴里的美人,却不愿面对背后的骷髅,没有本质区别。
另外,槛外人还有妙玉身份的暗示。
槛外一词,出自王勃的《滕王阁诗》。很多人只知道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其实当时是在写诗,把大家写的诗编订在一起,前面再写一篇序文。就是《滕王阁序》。同样的道理,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集序》,也是一篇序文。是为《兰亭集》写的序文。《滕王阁序》最后,也有王勃写的一首诗,但名气远远比不上他的序文。不过最后四句,依然是唐诗中的绝妙之作,我们来回顾一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最后一句,就提到了“槛(kan)外”,只不过在诗中读jian,是栏杆的意思,不是指门槛。但或许在唐朝在明朝,是一样的读音也说不定。

阁中帝子,是指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滕王阁就是他修建的。妙玉自称“槛外人”,说明她原本也是“阁中帝子”,也是和滕王一样,原本是个王爷。
那她是哪位王爷呢?这到下一期再说。

谜团5  妙玉真的影射大诗人吴梅村吗

关于妙玉的谜团还有很多,但只要揭开她的影射之谜,很多谜团自然也解开了。关于妙玉的影射,网上解读有很多,其中流行最广的说法,是说妙玉是隐喻作者本人。这里说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吴本的作者吴梅村,就是大诗人吴伟业。理由是妙玉被掳走流落风尘,但她依然选择了忍辱偷生,是影射吴梅村当年并没有自杀殉国,而被迫仕清,做了贰臣。
第二个理由,妙玉和吴梅村都爱梅花。红楼梦里的人都知道,最好的梅花在妙玉那里,她还用梅花山的雪泡茶。她当年住得玄墓山蟠香寺,就有很多梅花。吴伟业爱梅花是出了名的,他曾在自己的别墅外,遍种梅花,并且改名梅村。
这些理由基本能自圆其说,我不能说它对,也不能说它不对,影射解读,往往不是一个答案。或许妙玉真的有作者本人的影子。
但是别忘了,《红楼梦》是隐写历史的,书中人物,其实对应的是历史人物。如果作者是吴梅村,他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是在给后人留下一部真实的、隐写的历史,而写历史应该自己要跳出那个时代的圈子,从而能够客观地忠实地记录历史。事实上吴梅村写诗也是这样,他写了很多长篇叙事诗,他的诗被称作“诗史”——用诗记录的历史。
他也写了很多戏曲,比如《秣陵春》,写的也是末代王朝离乱的故事。
不管是写诗、写戏曲,还是小说,其实他都是在写历史。吴梅村始终泣血难忘的,还是明朝亡国的那段血泪史。既然是写历史,他用不着把自己写进去。更何况,明末清初那么多帝王将相、那么多风云人物,吴梅村根本排不上号,他对当时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影响力。他只是个诗人,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他就相当于唐朝的杜甫,面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他是毫无办法,甚至还自身难保,他只能用诗记录那段历史。所以杜甫的诗被称作史诗。而吴梅村的诗被称作“诗史”。
妙玉在十二正册排第六,是贾宝玉情感生活里最重要的四位女子之一。贾宝玉又和通灵宝玉绑定在一起的,而通灵宝玉代表皇权、代表政权。和贾宝玉有情爱纠葛,往往代表这个人与通灵宝玉有关系,代表这个人一度得到过皇权。
而吴梅村虽然是探花郎,但他一辈子没有做过大官,在明朝时他是翰林院编修,后来在南京国子监做事。在清朝,也是国子监祭酒。从来没有参与过军机大事,跟皇权更是不沾边。
吴梅村只是纯粹的文人。他能做的,也只能用手中的笔,和满腔的血泪,隐写下那段血泪的历史,给后人留作宝贵的借鉴。而妙玉的影射,应该另有其人。下一回我们全面解开妙玉的影射之谜。下回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