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动机问世,失传已久的技术饮水鸭

 X两肩霜花X 2022-04-16

2017-04-24 22:38

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雅·依·别莱利曼(Я.И.Перельман) 曾在1936年编著的《趣味物理学续编》中写到:有一种中国的儿童玩具,谁见了都觉得奇怪。它的名字叫“饮水小鸭”。把这小鸭放在一杯水前面,小鸭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杯里, “喝”完一口水,又直立起来。可是直立一会儿,又会慢慢俯下身去,等到鸭嘴够到了水, “喝”了一口,又会直立起来。这种玩具是“不花钱”的发动机的一个典型。

别莱利曼一生写了105本书,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学读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这位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非凡贡献的趣味科学大师,不幸于1942年3月16日饿死。

另外,日本东北大学教授酒井高男编著的《玩具与科学》中也提到过这个玩具。

1946年,在美国的一份专利文件中,Miles V.Sullivan 描述了一个类似的派生设计(专利第2402463号)。

饮水鸭属于“热力发动机”类型。它是利用物理学中的蒸发凝结、力平衡等原理设计制成的一种装饰性摆件玩具。 了解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物理学热力学知识!

乍一看,饮水鸭的结构有点象温度计。不过,它和温度计不一样,因为温度计是靠液体自身的热胀冷缩工作,而饮水亚是靠蒸气的压力来工作。

这只鸭的身体包括2个玻璃球和1支玻璃管,玻璃管将二个玻璃球互联起来,形成一个密闭的空心腔体。在玻璃管上的适当位置固定了转动轴,转动轴的支架被设计成鸭腿部的形状。

2只玻璃球中,一只较小的作为头部,另外一只在下面作为腹部。玻璃管的下端一直伸到了接近腹底的位置。在身体内部有少量的特别的液体,通常采用被溶解了鲜艳颜色的亚甲基氯化物——二氯甲烷(CH2CL2)或者液态乙醚(C2H5OC2H5)。这一类液体很容易蒸发,它们标准的沸点接近室温,也就是说它们在室温下就能够气化变成蒸气。

由于腹部有液体,使重心在转动轴以下,因此这只鸭最初是呈站立的姿态。

尾部粘上的一束羽毛纯粹是为了装饰用,它对于饮水鸭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贡献。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物品是1杯水,没有它,饮水鸭是不会动作的!别忘了这杯水的作用。

头部(包括嘴部)通常被粘上一层红色毛毡,这种材料的吸水性很好。在第一次使用时,你要把饮水鸭的头部按在水杯里,让这只鸭头部的毛毡吸水被浸湿。当你放开手后,这只鸭摇摆起来。由于毛毡上水的蒸发,导致头变得比腹部温度稍低(即有一个“微温差”)。而鸭的摇摆的行动又协助了蒸发的加速(就象你沾水的手在空中挥舞感到更凉快一样),真是天作之合!

虽然头部和玻璃管的上部看起来好象是空的,但是它们里面实际上是充满了从二氯甲烷蒸发出来的蒸气。二氯甲烷或者乙醚是制作饮水鸭的绝好材料,因为它们都具有“低潜热”,很容易蒸发,不需要获取很多热量就能气化变成蒸气。

由于头部温度降低,一些蒸气冷凝,成为流动的小液滴(就象水蒸汽接触到冷的玻璃窗凝结成为小水滴流下来一样)。

蒸气凝结成为小液滴后,占用的空间减少,这使头部里面的压力比腹部稍低,头部和腹部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了液体被吮进玻璃管上升进入头部。你也可以理解为腹部液体产生的蒸汽压力推动液体沿玻璃管上升进入头部(因为头部气压低于腹部),这更减少了头部蒸汽的数量,同时降低了腹部压力。这样更加进一步导致液体蒸发,造成更多蒸汽将更多的液体强制压入玻璃管上升进入头部。

随着液体沿玻璃管上升进入头部,它逐渐改变了这只饮水鸭的重心。使重心逐渐移动到转动轴以上,这导致它倾斜越来越多,直到它最终“头重脚轻”地低头“饮水”。这个动作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饮水”效果。但是,我认为这个动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使饮水鸭巧妙地补充了头部毛毡所蒸发掉的水份。

当饮水鸭的身体差不多呈水平状态时,在腹部内的玻璃管的末端与液体脱离接触, 2只玻璃球的空间连通,在腹部的液体之上的蒸气现在可以迅速地通过玻璃管进入到头部,使头部和腹部的气压相等,气压差消失。这时,以前移动到头部的液体汩汩地向下流回腹部。

由于头部的液体流回腹部,它迅速地移动了重心,使其回到转动轴以下比较低的腹部,因此这只鸭的头部离开玻璃杯,摇摆着恢复直立状态。然后,头部毛毡上的水份又蒸发,饮水鸭重复上述过程,不停循环,就如同一台“永动机”一样时刻不停地工作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