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阳散火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案

 心海真情2020 2022-04-16

洪某,女,34岁。2014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自14岁初潮后即月经稀发,2月~1年行经一次,量略少,有血块,经期腰酸,小腹坠痛,腰腹凉喜温,经前巅顶痛,恶心。2012年在外院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服达英-35治疗3周期,停药后仍不能出现规律自主月经,之后间断服中药、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次末次月经8月18日(服地屈孕酮行经),末次月经10月16日,经前基础体温单相。刻下:前胸、后背、颈项部痤疮,连接成片,面红灼热,腰酸,脱发迎风流泪胸闷气短,劳累、生气后加重,食后脘痞,大便正常,舌体胖,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迂曲,脉细弦。2014年9月29日于广安门医院查女性激素:E247(21-251)pg/mL,FSH4.2mIU/mL(3.35-21.63),LH14.83(1.8-11.8)mIU/mL,T0.48(0.108-0.596)ng/mL,P0.27(0.1-0.3)ng/mL。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查看更多内容

中医辨证:胃热脾虚,阳郁化火,肝肾亏虚

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以升阳散火,清胃健脾。

予升阳散火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羌活30g,防风10g,独活15g,柴胡6g,升麻6g,葛根30g,清半夏10g,黄芩20g,黄连10g,干姜6g,杜仲30g。7剂。常法煎服。

2014年10月30日二诊:服药后,食后脘痞消失,诸症减轻,大便溏,日2次,舌体胖、质略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患者胃热脾虚之象已缓解,故去清半夏、黄芩、黄连、干姜,改柴胡10g,加白芍15g以疏肝柔肝,加菟丝子15g、仙灵脾15g、生熟地(各)15g、枸杞15g以补益肝肾,加丹参15g以凉血活血,加炒白术15g以健脾。

患者服上方7剂后,基础体温出现双相,持续高温相13天后于2014年11月17日行经,继服7剂后痤疮明显减轻,仍腰酸,口干,脱发,乳胀,大便溏,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此后规律行经3次,2015年2月月经逾期未至,查尿HCG示阳性。

按语:患者因“月经稀发20年”来诊,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曾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仍未恢复自发排卵,初诊时前胸、后背、颈项部成片痤疮,面红灼热,食后脘痞,腰酸,脱发,迎风流泪,胸闷气短,舌体胖、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迂曲,脉细弦,综观舌、脉、症,辨证属本虚标实,以胃热脾虚、阳郁化火为标,以肝肾亏虚为本。《灵枢·海论》说:“胃者,水谷之海”;“阳明经常多气多血”(《素问·血气形志》),“冲脉隶于阳明”。胃气以降为顺,正常情况下,胃气和降,水谷化生的气血在胃气的作用下得以下注冲脉、胞宫,定期满溢而为月经。胃热炽盛,不仅耗气伤血,还致胃气不降,使气血不能下注冲脉、胞宫,故见月经稀发;火性炎上,故见前胸、后背、颈部成片痤疮,面红灼热;胃热脾虚,升降失调,故见食后脘痞;肝肾亏虚,失于濡养,故见腰酸,脱发,迎风流泪。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以升阳散火,清胃健脾,予升阳散火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7剂后食后脘痞消失,说明中焦已恢复升降功能,故去半夏泻心汤,加入补益肝肾及调肝之品,患者逐渐恢复自发排卵,受孕收功。(郑冬雪,刘新敏,程冉.升阳散火汤妇科应用举隅.江苏中医药,2015,47(7):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