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摩后夹层,消失后为何仍然反复卒中?

 吴海香 2022-04-16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这个病因您能精准诊断吗?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青年卒中的病例,患者38岁,反复出现卒中,且每次卒中的部位不固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跟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冯洁医生回顾一下病例资料。


一、病史介绍



基本信息:男性,38岁,个体户

主诉:反复右侧肢体无力1年,再发并右肢麻木,视物模糊1周

现病史:

2020年10月(节选自当地市级三甲医院出院小结)

患者运动时感左颈咽疼痛,继而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仍可自行行走。当地医院头颅MRI提示:左侧额顶叶多发急性脑梗死。颅内MRA未见明显异常。颈部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夹层。

诊断:
1、脑梗死 其他明确病因型
2、左侧颈内动脉夹层  
3、高脂血症

治疗: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就诊影像资料已丢失)

2021年1月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额顶叶梗死病灶(见图1),DSA提示夹层已经消失(见图2)

图片

图1:头颅MRI平扫

图片

图2:DSA

患者抗凝效果佳,复查颈内动脉夹层消失后,改用了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二级预防。

2021年7-9月

1、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3次,持续时间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2、仍感左颈咽疼痛,向左侧偏头及按压时明显。
3、未予以重视。

2021年10月15日

打篮球时感头晕,视物模糊,右侧肢体麻木不灵活。

2021年10月当地市级三甲医院头颅MRI及头颈部MRA(图3、图4):

图片

图3:头颅DWI序列+MRA

图片

图4:颈部MRA

头颅MRI提示:左侧枕叶、丘脑急性梗死。

头颅及颈部MRA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狭窄及夹层。

2021年10月,当地市级三甲医院完善的其他检查项目:

三大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凝血功能、易栓症全套正常;血糖正常。

血脂全套:LDL-C 2.17mmol/l,余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正常。

甲功五项、免疫全套、狼疮、风湿、血管炎三项、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A谱、轻链、维生素全套、C12正常;TSPOT、输血前四项正常。

颈部血管彩超:左侧颈内动脉中膜厚度增厚。

动态心电图:窦律,偶发房早。

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返流。

TCD发泡试验:未见右向左分流。

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

2021年10月当地市级三甲医院诊断如下:

诊断:

1、脑梗死原因不明型(左侧丘脑、枕叶、急性期)。
2、脑梗死其它明确原因型(左侧额顶叶,后遗症期),左侧颈内动脉夹层。
3、高脂血症。

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阿托伐他汀40mg(强化降脂)

2021年10月23日

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发病以来,精神、食纳、睡眠可,体重减轻8斤(饮食+运动减肥)

既往史:无高血压病,无糖尿病;有高脂血血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好转;常感颈部及肩部不适,喜按摩。

个人史:间断抽烟10余年,2包/周,已戒烟1年。偶有饮酒。

婚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3℃;BP 124/80mmHg;P 73次/分;R 20次/分。

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无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专科情况:神清,语利,时间空间定向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到位,右侧同向性偏盲,鼻唇沟对称,双侧咽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偏身痛触觉稍差,双侧指鼻试验可,双侧跟、膝-胫准,双侧巴氏征阴性。

患者相关资料回顾如上,接下来,一起分析思考一下,造成如此现象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二、病情分析



▌ 分析:

青年男性,反复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的时间流程图如下:

图片

图5:患者脑血管病发病流程

通过这个流程图可以发现患者的梗死累及前循环和后循环,并且均为左侧。

那么病因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1)青年卒中病因

图片

图6:青年卒中病因

▌ 分析该患者:

1、血管:患者存在左侧颈内动脉夹层。

2、血液:患者无危险因素。

3、心脏:患者存在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域缺血/梗死+左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梗死,那么病变在主动脉弓及以下?

我们再看一下该患者的DSA及MRA:

图片

图7:DSA和MRA备注(图中红色箭头所指为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患者存在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考虑责任血管为左侧颈内动脉。那么,该青年患者出现颈内动脉夹层的病因是什么呢?

(2)颈动脉夹层的病因

图片

图8:颈部动脉夹层常见原因

分析一下该患者夹层病因:患者喜欢运动,几次发病在运动时出现,患者有颈部按摩。

患者诉有咽颈痛,向左侧转头明显,治疗过程中请耳鼻喉科协助诊疗,并完善头颅CT三维重建,测量左侧茎突长度约36.6mm

图片

图9:头颅CT三维重建备注:图中的箭头所指为左侧茎突,红色圆圈所指为左侧茎突

由这个病例,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茎突综合征。

▌ 茎突综合征:

由于茎突的长度过长、方位异常、形态异常和(或)茎突舌骨韧带骨化等因素,致使其与邻近的肌肉、血管、神经、黏膜相接触,可出现神经压迫、血管压迫,进而产生的咽部异物感、咽部疼痛感、耳痛、舌咽神经痛、头颈部疼痛和涎腺分泌增多等症状的总称。

图片

图10
A为正常茎突的解剖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图[1]
B为茎突综合征患者的茎突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图[1]

茎突周围的血管与神经:茎突周围的主要血管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走行于茎突后方,颈外动脉跨过茎突前方。颈动脉鞘有交感神经分布,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及颈动脉窦为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分布,与茎突关系密切的是舌咽神经。舌咽神经司鼻咽、口咽、扁桃体、软腭及舌部的感觉及运动。

因此,茎突发育异常或舌骨韧带骨化,导致茎突过长或生长方位、形态异常,会引起周围的神经、血管压迫,进而引起相关的症状。


三、小结:



1、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

2、前后循环同时受累,不仅需考虑主动脉弓及心脏来源血栓,还需要警惕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永存三叉动脉等;

3、转头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前有茎突综合征后有猎人弓综合征,值得我们警惕。

本病例选自第七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青年医师病例报告会。

参考来源:

[1]Badhey A,Jategaonkar A,Kovacs A J A,et al.Eagl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review[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7,159:34-38.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整理:八孔的笛子
本文审核:李土明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yxjsjbx@yxj.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