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成珍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22-04-16

山水画家崛起的显要例证

山水画是丹青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可以称为核心载体。因为山水里包含的内涵太多,精神的、物质的、哲学的等等,所以画山水也是有益文化传承的艺术功德。著名山水画家陈成珍女士,是正在崛起的一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她的山水作品,可以成为传统文化古今永传的推动力量。

陈女士是 70 后画家。这一代画家的学养非常好,在山水法度磨砺的过程中,态度普遍端正,用功很深。再加上这一代画家正处于传统文化走出去,形成软实力的背景之下,所以他们的艺术视野更为开阔,画画有雄心,也有大志,创作山水意象饱满,主旨弘大,既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也是新山水在当代焕神的顶梁柱。

陈成珍作为 70 后画家队伍当中的佼佼者,在画坛行走渐有影响力,再假以时日,以陈成珍为代表的这一批画家,必定能独挡山水文化的传承一面!让山水画不但在国内得到复兴之旺,在国际艺术层面也会拥有非凡的影响力!

画山水必讲文人功。文人作山水有品位,如果离开文人修养作山水,技法的东西就算是弄到顶级娴熟,也会处于匠的层面。山水的品位和质量,会深刻受到创作者文化修养高低的影响。所以清代山水画家龚贤曾经说,宁愿成为依诗文修养而作山水画的生手,也不可以离开诗文作匠气十足的熟手。了解过陈成珍女士的磨砺过程,发现她创作山水的经历与文人修养的经历是完全重合的。她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颇具才情的青年文化学者。换句话说就是标准的传统文人的修养底子,工书画,喜文学,爱游历,作花鸟,精山水,这些境达文化诸门的修养她都积极在做,并且做得很随心,很持久。其修养以文化为宗,以山水为体,创作丹青就可以宗体相合,达成要妙自然的艺术境界!

不管怎么说,山水画法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非常严谨而周全的法度。画山水必需取上法,通过观览临写古贤作品解锁画道秘籍。在这个方面,陈成珍做得相当到位,有取法为上的选择,也有得法为上的意志。山水画初师五代、宋元,再到 后来画明清,画法磨砺,经历了山水演变的整个过程,所以画论精深,实践丰富,师古法尽得精髓。又师承程大利及李小可先生,是李可染嫡系再传弟子。还是陈先水先生的助教,所以法由师授,移师当代大家诸门,受益非浅!功由户出,起点站位都相当高端,这是她的山水画一看既是大气,再看终是耐品的重要原因。

要论画法是不是正宗,一看笔法是不是严谨就知高低。陈成珍的山水画,兼工带写,作南北两宗山水合成的景象,有氤氲妙境,也有深林杂树,萧峙掩映,奇峰空远。用笔很扎实,也显得相当细致,笔笔相应必是交待得清清楚楚,笔笔相生必是画得刚柔相济。长线勾勒与短线皴擦,还有应心点苔,都组织得相当有秩序感,不凌散,不零乱,在画里挑不出笔法的毛病,见不到一根线条是散兵游勇!有耐心并且能够细心地在山水画中,作如许精湛的笔法表现,这就是高门学士的丹青能力!所以由笔法可证,她的山水磨砺不但取法为上,经由琢磨,得法也是上乘!

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画风,即是陈成珍的山水画得相当浩莽,却不粗糙,水墨色彩的渲染非常干净,是纤尘不染的水准。要论禅意和道意,她的画里是俯仰可见的。要说流丽悦目,她的画总是会引人卧游的。平淡天真,雅俗共赏,这就是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铺陈功夫。随类赋彩,层次分明,妙作水墨,洇湮苍润。搜尽奇峰打草稿,气韵生动,就源生于此。师古法,却不拘泥于粉本,善游历的陈成珍,无限精彩的山水表现,也是师造化的终极觉悟!

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