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八怪”高凤翰,晚年右手残废改用左手,一臂擎天拙中生趣

 泊木沐 2022-04-16

导语:高凤翰,山东胶县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后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

提起“扬州八怪”,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扬州八怪”之中只有一个北方人,名叫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丁巳残人等。

他才华横溢,写诗冠绝一时,作画流传后世,他还有一项最拿手的绝技——左手书画。 据说郑板桥最佩服的就是高凤翰,他的“金左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左撇子。

高凤翰在扬州八怪之中名气并不显赫,与那些一招鲜吃遍天的大咖们相比,其艺术创作涉猎之广却首屈一指堪称全才:工诗文,善书画,精篆刻,擅制砚。

而且在书画创作中由于中年因病右臂风痹而不得已改为左手作画写字,不过反而别出机趣,可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成就了他不拘成法的独特面目,并由此在当时扬州画坛上青云直上,跻身于艺术圈的顶级阶层,阴差阳错地明清画史上镌下了自己的名字。

仕途坎坷,终凉热血

高凤翰为官“有政声”,但一腔热血满腹经纶终不敌官运不济时运乖蹇,侧身官场十几年,几经宦海沉浮,九死一生成为了“丁巳残人”。

康熙二十二年,山东胶州城南三里河村,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高凤翰。高凤翰是幸运的,出生于一个官宦书香之家。

其父高曰恭乃康熙年间举人,两个叔父高曰睿、高曰聪也均在科举中取得功名,同时也都在诗文书画上兼具造诣。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高凤翰从小就接受了比较传统正规的启蒙教育,9岁便能填词赋诗,14岁时已做出非常华丽的诗句了。

科举之路是那个时代读书人的第一选择。高凤翰也不例外,他在十九岁那年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双喜临门,小试牛刀的他高中秀才,同时也与当地的富豪傅文学之女成婚。

婚后的高凤翰在贤妻良母傅氏的鼎力支持下,一边致力于读书赶考,一边醉心于艺术创作。这样一心二用的结果导致他从20岁开始,连续三次参加乡试,却都没有考中。

直到高凤翰44岁,胶州知州黄之瑞劝他去考“贤良方正科”。在这一特别考试中,高凤翰终于考取了一等。 等到47岁,高凤翰才得了一个“修职郎”的八品小官,被派往安徽歙县任县丞。

这个官可真是得来不易,高凤翰干得很卖力,取得一些政绩,也受到老百姓爱戴。但是,廉洁奉公也会得罪人。

高凤翰刚到任第二年,就被人诬告在一宗命案中受贿五千金,澄清之后得以调任安徽休宁任县令,后又转任绩溪县令。雍正十一年,高凤翰再一次调任江苏任职,以县丞的职务并兼任“泰州坝监掣”掌管盐务事宜,而随后乾隆元年卢见曾任两准盐运使,成了高凤翰的直接顶头上司,在他的举荐下,高凤翰拟升任扬州仪征县令。

不过很快更大的打击就接踵而至,乾隆二年受卢见曾案件的牵连而被罢官,并一度蒙冤入狱,这次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多年的仕途一直坎坷不顺但这次更是雪上加霜,历经由于恶劣的狱中环境使高凤翰本来就有的风痹症日益恶化,最后尽管得以昭雪,但是右手已经彻底病废。而此时高凤翰已经55岁,仕途已经彻底宣告死亡。

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改用左手舞文弄墨,在扬州同“扬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画为心迹,终至妙境

高凤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人将他列为“画中十哲”。

高凤翰主工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路,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与元人之静逸;中年以后与“扬州八怪”等交往甚密,画风相互影响,多作花卉树石,笔法奔放,纵逸不拘成法,亦能画人物,造型准确,神态潇洒秀逸;晚年则趋于奔放纵逸。  

经历过官场上的沉重打击之后,右手病废的高凤翰以惊人的毅力重头再来,这种不得已的转变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在笔法的运用和心境的转变中,他将绘画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显示的是心迹,也因此在其画作中细细品味便觉悲凉。

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那样:

自从尚左分丁巳,万事皆如转世事。忽见三生旧影子,拈花已省梦中身。

纵观高凤翰的画作特点,可分为前后两种风格,前期风格较为保守,画风纯净笔触细腻,承接宋元特点,在临摹古画中求得进步。但是中规中矩的画风较为守旧,在艺术表现形式中相对不够出彩。

后期的创作风格则更为古朴晦涩,也许是因为左手不服管教,所以作品总有一股桀骜不驯之势,在笔法运用上有一种举轻若重的凝滞感,经过辛苦的练习,这种生涩与他长久的艺术积累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天趣与老辣的微妙平衡。

他的好友郑板桥评价:

后病废,用左臂,书画更奇。

于是高凤翰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西园(高凤翰的字)左笔”成了扬州画坛上的“金光瑶草”,人们无不以拥有他的左笔书画为荣。

百折不挠,终铸传奇

后来,人们将扬州一代出名的八位画家称为“扬州八怪”。高凤翰位列金农、郑板桥之后,排第三位。

年过半百的高凤翰用左手征服了当时的画坛,很多人从高凤翰那里要不到,就去让他的好友郑板桥帮忙。郑板桥无可奈何,只好临摹他的作品送人。

为此,郑板桥还写了一首诗:

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交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连他自己临摹的赝品,都被要得一张不剩了。

《雪景山水图轴》

平冈山丘,层层深远,银装素裹,萧肃宁静,冈峦上绿松、丛竹在凛凛寒风中却生意盎然,画面充满生机。画家以浓墨染绢地烘托雪景;树木画法工细,敷染清雅;构图注意景物大小、疏密、虚实的变化。

《雪景竹石图》

淡墨染就阴沉天气,冬日清冷跃然纸端。画石以染代皴,尤富质感,写竹则行笔快捷,浓淡相映,妙趣横生。借幽篁凌寒傲雪之姿,将其耐寒燠、抗冰雪的坚贞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堪为佳作。

《晴川香雪图》

风格细腻温雅,画面浅绛设色,对山石、梅花、草亭等描绘上笔触温婉,在空间布局以及笔墨技巧上显然受元人倪瓒风格的影响十分明显,整幅作品体现出淡雅的风格,这与这一时期高凤翰正好初入官场意气风发的心境十分契合。

《岁寒三友图》

以苍茫雄浑取胜,中间的苍松占据着画面中心偏左的位置,周围辅以翠竹和疏梅,笔墨风格上大刀阔斧不拘小节,带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墨韵气息,似乎在抒发出胸中郁结的不平之气。

《灵石图》

图中的石头,先用浓淡墨勾勒轮廓,复用干笔皴擦质感,分出石纹,表现出山石的阴阳正背和体积感,最后用浓淡墨点苔。其用笔方圆兼用灵活多变,一笔下去有轻重、顿挫、快慢之变化,有阴阳向背之体面,有磊落雄壮之气概。

结语:

高凤翰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老樵卧白云,修柯不以斧。笑拾泰山松,拄之下梁父。这首诗正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就是这样笑对人生的。

他有意无意地将诗、书、画的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提高,他是刻苦勤奋型的大家,和郑板桥、金农等为伍,在繁华富庶的扬州,立住了脚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