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张维舟(河南孟州)

 菊野文化传媒 2022-04-16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文/张维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号易居士,宋人,居济南,婉约派代表。

文学史上有一则关于李清照的美谈,李清照的郎君赵明诚出差外地。赵明诚在外思妻心切,为寄托这番不思茶饭坐卧不宁的眷顾之情,他关门闭户,拼命写词,三日填了五十首,暗中把李清照的一二首词也夹在其中,回家后,他把这一摊子不署名的词作交给好友,让他们评点,出乎意料,大家都一致称赞“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诚明弄巧成拙,羞愧难当。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课堂上讲过这个故事,用来说明风格,说风格是作家、诗人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它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不可复制。李清照就是李清照,赵明诚就是赵明诚,不可转换,不可以替代。
 
安史之乱是唐中兴到衰亡的转折,后人对此多有评论,这里只就与李清照有关的道其一二。史传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写了《大唐中兴颂》,又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至于壁,完后十分满意,谓之双绝。此诗传到一个小姑娘耳里,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姑娘提笔挑战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成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对中标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为何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辉煌大唐何以毁于一旦,无它,乃玄宗声色酒马,挥霍奢侈,腐败堕落所致。真是石破天惊!衮衮诸公,赫赫名家,面对此作,无不汗颜。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父亲李格非朝廷宦官,是苏东坡学生,也是文学名家。李清照是大家闺秀,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中国传统文化烂熟于心,她气质高雅,聪颖过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极少有人能出其右。“蹴罢千秋,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痩,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点绛唇》)  这首短词,就活脱脱地描绘了一个少女天真无邪羞于见人的神情,也是李清照待字闺中时的真实写照。
 

爱情,婚姻,家庭,正常人都会有这番经历。爱情、婚姻、家庭,这三者筑起爱巢,夫妻抱团取暖,恩恩爱爱。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别的方面,如,它们都或多或少有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属性,这也可以说爱情,婚姻,家庭都会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时段里折射出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影子;后者又无情地折射出人性的善恶,考量着人的道德底线。才女李清照在这三方面曲折坎坷,五味杂陈,她有甜蜜美好的回忆,更有国破家亡流离失守和男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不可治愈的精神创伤。李清照有过两个丈夫,第一个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赵明诚,他也是门第高贵,才貌双全的青年。他诗词歌赋都很出色,特别是他与李清照一样酷爱金石研究。可以说这是门当户对,天赐良缘。不用说婚后也是生活幸福满满,事事如意,令人神往。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言道:“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然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是金人长驱直入,一举捣毁京城汴京,挟持徽钦二帝,大宋王朝大厦轰然倒塌,国破家亡,兵荒马乱。身为地方官的赵明诚不是挺身而出平息叛乱,安定民心,而是临阵逃脱。这使李清照蒙羞,也使李清照无奈。她在与赵明诚罹难逃至江南乌江镇定时候,想到当年霸王别姬的一幕,脱口而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是“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孔老夫子的“诗言志”在此作了最好的诠释。李清照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她身后的郎君赵明诚则是没有气节没有担当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宋氏小朝廷是1127年仓皇南逃的。1129年赵明诚被朝廷起用的时候便郁郁带病而死。
 
赵明诚死后不久,一个叫张汝舟的青年闯入李清照的视线。像许多求婚男子一样,张汝舟信誓旦旦,天老地荒,李清照又嫁给了张汝舟。谁知张汝舟是一个有着疯狂的占有欲的人,他不但要占有李清照的身躯,他更要占有李清照比生命还重要的《金石录》。李清照不从,张汝舟便使用家庭暴力,拳打脚踢,致使她遍体鳞伤。无奈之下,李清照只好提出起诉离婚。法院根据大宋的律令女方告男方,无论谁对谁错都要坐两年班房。因为民众谴责张汝舟的呼声很高,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就出狱了。不过,她至此又背上“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的骂名。用鲁迅的话来说,这就是“软刀子杀人”。封建礼教食人由此可见一斑。
1133年宋高宗皇帝派人到金国探望徽、钦两个软骨头皇帝,这无疑于虎狼窝里探视牛犊,朝廷命官无一人响应。最后,一位名叫韩肖胄的大臣自告奋勇义无反顾前往探视。李清照为其精神所感动,临行题诗道:“愿奉天地灵,愿奉天地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闽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陆游仰望苍天呼吁道:“位卑未敢忘忧国”,李清照,一位与陆游同时代身单力薄,报国无门,平民寡妇,跌跌撞撞应声道:“我来了!”
 

就在这以后李清照写了许多词,最有名的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这首词,把报国无门,欲死不能,欲活无路的愁恨借助于酒醉,发挥到极致,这与南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尽。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喚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     登健康赏亭》),只是后者词中没有出现“愁”字。虽然字面上没有愁字,恨字,却整篇愁绪弥漫,恨意切齿。
 
如果说唐代才女薛涛是站在被打碎的开水白菜之上创业,使美不胜收的中华文明定格在与之相匹配的薛涛纸上,那末李清照研究《金石录》,无疑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至今,她功不可没。在这以前的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屈服世俗压迫,与司马相如逃婚。花木兰替父从军。在这以后为驱除鞑虏高歌“秋风秋雨愁煞人”走向刑场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从旧中国走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规划图前伏案工作到天亮的林徽因。文革中为真理为正义而鸣被刽子手割断舌头慷慨赴死的张志新……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怨愁,却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离开我们900多年了,但她是生命之光,永远护佑着我们中华民族。
 
清明节我烧了一柱香。我看见她明眸善睐,容光焕发,充满自信,我感受着母亲带来的温馨。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