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尚君:征引繁富,折中有见——《容斋随笔笺证》出版

 西一里2l6sluho 2022-04-16

任何时代,都有伟大的人物,或以诗文显,或以书画名,或建功于沙场,或运筹于庙堂,此史籍载之详矣。至于学者,自以创立学派、重建道德、整顿伦常、引领百代为最重要。讲有宋学术思想,必以朱子为首,是所当然。至于讨论历代施政得失,分析经子疑难,议论诗文故实,记载名臣轶事,此杂家之学,掌故之谭,各代皆有擅场者,虽不足转移风气,亦能够风靡千年,为文人之雅资,作实行之龟鉴,称其为著作之雄者,亦不为过。至各代巨擘,汉则王充《论衡》,唐则段成式《酉阳杂俎》,宋则沈括《梦溪笔谈》与洪迈《容斋随笔》,元明以降,著者更多,能臻此者,亦仅一二十部而已,此其可重者在此。

文章图片1

《容斋随笔》(中华国学文库)

数年前,凌君郁之告欲注洪书,我知其意义重大,更知其谈何容易,乃漫应之,想非倾半生气力,何能臻此。数月前凌君驰函,告书已写竣,交付中华书局,嘱我为序,大感震惊与意外。待稍翻书稿,更惊其征引繁富,笺释稳当,讨论深入,折中有见,大呼难得。凌君早曾问学于我,我知其颖悟勤奋,足以承担所业,自硕士更博士,因任教而晋职,著作频颁,擢居长院,知其工作胜任愉快,是可喜也。今读此书,更知他学问又上层楼,足成一家之学,真是可庆可贺。

有宋一代鸿儒迭出,洪迈尤称翘楚。《全宋笔记》收孔凡礼《容斋随笔·点校说明》云:“其考史自天文律历至古今地理,自古代当代经济至典章制度,自史书考订至古代文物,皆征引深入。其经学研究,显示出精深造诣。其语言文字论述,许多超越前人和当代人。还广泛涉及古代子书及医药、动植物。作者善诗文,本书有二百多条诗话、文话、词话,有裨文学研究。前人称本书考据精确,议论高简,其淹通赅博实南宋说部(笔记)之冠。”虽说这是一部个人的读书笔记,称为传统学术之百科全书也不为过。在凌君以前,已经有过两种点校本,基本善本都已经参校,部分引书也偶有核对,这些对凌君可作参考,然其致力并不局限于此。就目前书稿看,他的工作涉及诸大端:

文章图片2

凌君笺证加原书近二百万言,虽已出校样,因时疫方殷,仅示我以电子文本,通读不便。我仅能参考前引孔氏点校本,选读若干,举例如下。

《随笔》卷六《杜悰》,引《通鉴》述咸通二年三月懿宗新立,因宦官欲追罪三相,幸杜悰进言而得保全,《新唐书》所载同。洪迈据史考之,懿宗即位时宰相四人,为令狐绹、萧邺、夏侯孜、蒋伸,至斯时三人已罢去,唯伸在,时相杜审权、毕諴则为懿宗所用,无预废立之事。洪迈因此认为“野史之妄,而二书误采之”。此节仅四百余字,论证颇为清晰。凌笺先引《通鉴考异》,知其所据为林恩《补国史》,复引明王祎《大事记续编》,谓《通鉴》虽有微误,但不能保证其事之必无,且谓悰之力保三相,与李德裕救杨嗣复、李珏等同,不得因人名之讹,更断此事之必无。凌君复引司马光自述及王明清、李焘、赵绍祖、章太炎诸家说,讨论《通鉴》采小说之得失,就此加以引伸评价,有资对司马、洪氏之学之认识。

文章图片3

《容斋随笔笺证》

《随笔》卷一〇《徐凝诗》,对苏轼指唐徐凝咏庐山瀑布诗“一条界破青山色”为恶诗,洪迈以为家有徐集,其诗自有佳处,举五首为例,且认为“俗子妄作乐天诗”,引起东坡之诮。凌笺引徐诗及东坡评论之始见文字,属一般分寸。复因清潘德舆说,以为洪引诸诗未必皆佳,引宋计有功说,谓为白居易之誉徐意在抑张祜之浮薄;引清余成教说,谓祜诗实胜于凝,而元、白实有偏袒。这样笺证,使此一重公案得以立体呈现于学人之前,洪说之是非也得以昭明。

《随笔》卷一一《小贞大贞》,引《周易》屯辞而言人君举措所涉国家隆替与自身祸福,洪迈此下引历代十四件事以佐其说,凌笺篇幅十倍于原文,引及所涉史文及后世评说,充分解读此段读史感叹之深意,用功极深,足为人主炯诫。

《随笔》卷一四《李陵诗》,议论《文选》存苏李诗之真伪,引苏轼说谓诗作于长安而言“俯观江汉流”,断为“后人所拟”,洪迈更补充诗用“盈”字,犯惠帝讳,以佐成苏说。凌笺引证详尽,既引《蔡宽夫诗话》谓诗未必即赠李陵,且托言夫妇,与借言江汉,皆不能遽断是非。讳“盈”之讨论,则涉及汉之避讳及祧祭制度,引王楙、周婴、顾炎武乃至近人汪辟疆、陈垣说,指洪说之未能成立。其中多家引《古诗》“盈盈一水间”,见洪氏眉睫之失。

《随笔》卷一五《连昌宫词》,比较白居易《长恨歌》与元稹此篇,认为元作“有监戒规讽之意”、“得风人之旨”而为胜。凌笺引张邦基《墨庄漫録》说,寓指洪氏之说渊源有自。又引史绳祖、钱振锽、陈寅恪诸家之异议,明洪说之难免偏颇。

文章图片4

《元稹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凌君是安徽舒城人,从中学到大学,都在安徽读书。他是我一九九四年录取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基础不错,所见稍窄,来到复旦,眼界与能力稍显局促。我建议他作南宋文学家兼学者洪迈研究,因其地位重要,文献丰富,前此研究太少。他在起步阶段付出甚多,逐渐领悟到学术的真义与方法。工作多年后,复回复旦读博士学位,我让他作宋代文学雅俗演变之研究,意在超越基本文献,增加阅读理解与文学宏观研究。这时他已气象日新,颇能驾驭自如了。我看到他从学二十五六年来的进步,感受到他在不断超越自己,贴近当代学术前沿,也能感到他郁积的进取之心,虽所在学校未居主流,然争竞一流之志从未稍懈。这是很可贵的。我比凌君年长一些,从大的方向上说还是一代人,主要学术经历是在本国,处此文明日新的时代,深切地感受到国内外学术风气的变化。当代新文献之充分刊布,全球文献资源之日新月异,互联网带来学术资源之共享,古籍数码化带来文献检索之便捷,以及计算机写作之种种便利,所有人都体会到了。

古籍全文检索颁布之初,一些学者认为传统学术将失去存在价值,我则认为恰恰相反,上述条件虽然拉近了通才与浅学者的距离,然善学者自可体会如何从中开拓新的法门,学术前沿之精微与博大,更非身历其境者所不能领悟。文献纷呈,方法新变,也为传统学术提供了更上新阶的无限可能,重要的是学者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定出高远目标。一些前辈认为人力难以实现的高难选题,其实具备做好的各种可能。我近年穷治唐诗文献,对此体会尤切,相信凌君的工作也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但又并非全靠检索所完成。他的这本新著,达到怎样高度,当然还有待出版后学界之评说,我忝为导师,且受约作序,过誉难免。我只是觉得,《容斋随笔》之部帙宏大,涉猎广博,首次笺注,达到目前程度,已足令人叹为观止。学术史上之名著,如翁注《困学纪闻》,胡注《梦溪笔谈》,陈笺《日知録》,都有长期积累,不断完善。我希望凌笺也能如此。凌君方当壮年,精力强旺,起点已高,求索方殷,出版后若得广采各方评骘,逐渐完善修订,应该名著可期吧。

(本文摘自《容斋随笔笺证》序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文章图片5

《容斋随笔笺证》

[宋]洪迈 撰 凌郁之 笺证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464-1

358.00元

内容简介

《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南宋洪迈历时四十年、萃一生精力所撰。是书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唐宋掌故、人物评价、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叙述、确切的考辨、精当的议论,尤其是考证了唐宋两代的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容斋随笔》是宋代学术笔记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历史文献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予以高度评价:“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焉。”

《容斋随笔》与《困学纪闻》《梦溪笔谈》等齐名,却独少笺释、考证之作。《容斋随笔笺证》一书对《容斋随笔》作了全面的笺注、考释、辨订、辑证,对洪迈所记之材料来源,辨订是非,辑录其所未备;对书中涉及的典章、制度、人物、辞章、名物、故实、文献等,作了考订注释;前人对此书所作考论,尽力辑录,或证成其说,或商榷析疑,兼存学术史之脉络。《笺证》详赡博洽,使洪氏广大精微之学术益加彰显,不仅让《容斋随笔》一书更便阅读,并且通过对《随笔》探讨的许多重要学术问题的梳理,勾勒了一部以课题为中心的学术史。

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南宋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容斋随笔》、《夷坚志》。

凌郁之,安徽舒城人,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学术方向在古代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江南文化研究等领域。在《文史》、《文献》、《文学遗产》、《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诗学》、《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学报》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