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州古昇乡迁宜乡三十五都湾屋田蒋氏寻根,渴望您的帮助!

 探秘桂北 2022-04-16

     编者按:天下蒋氏一家亲,有全州蒋氏寻根,渴望您的帮助!今咸水镇黄沙村委北宅村的蒋氏,由全州古昇乡迁宜乡三十五都湾屋田,后又迁至黄沙村委北宅村,但他们族谱未注明迁自古昇乡何处。从他们的辈分看,源自永岁镇大岗支蒋氏。请朋友从他们的一些资料帮助分析,他们究竟是从何处迁到宜乡三十五都湾屋田的。谢谢!

                                       作者:蒋媛

五一假期,父亲专程回了一趟全州。全州镇田伟底的宗亲集资修斌公墓(这位斌公不是蒋琬长子斌,是斌的后裔谅,字彦斌,也喊斌公)。父亲回去认捐。除此外,还有一事回去查证。早些年,找到一些资料:一本我们那边七月半写宴笼的香火册;几张光绪年间买地的地契;一张当地五房公合禁山场的合同,俗称的“认山头”;几本旧书。

香火册上记载了好几辈先人的名字,但和现在当地蒋氏源流各世系家谱都连接不上。父亲这次回去想借机向宗亲打听一下前辈搬到宜乡湾屋田前,所记录的“昇乡”,到底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同支宗亲安在?

册上所载,生龙自称乐安郡后裔,遵斌公为始祖。取名班次:文时守尚得,锡汝叶荣生,永作朝廷士,钦洪才焕承。册上记录了从文字辈开始到荣字辈的先人姓名及配偶姓氏。因不是家谱,生薨葬不详。香火册为生龙手抄。

册上记录的先人名字有

文:文魁、文明

时:时伦、时标

守:守瑞、守政、守璋

尚:尚桂、尚柱、尚松、尚柳

得:得文、得武、得云、得杨、得株、得槐

锡:锡富、锡贵、锡荣、锡发、锡田、锡愿

汝:汝志、汝在、汝千、汝钟、汝祥、汝花、汝柱、汝业

叶:叶义、叶禄

荣:荣亮、荣道、荣财、荣柏、荣凤、荣梅、荣正

在湾屋田的八公田共居住了三代人(荣、生、永)。

叶禄生荣柏、荣凤、荣梅。荣柏、荣梅从昇乡迁宜乡,荣凤迁居湖南道州。按时间推算,迁湾屋田的时间应是道光年间。时间并不算久远。

荣梅生生龙(字运春,咸丰元年生,1851-1925,享年74岁)。

生龙生6子4女,6子(长子永麒,字桂林,同治十一年生,享年47岁;永麟,字春林,享年63岁;永康,享年62岁;永发,享年67岁;永孝,享年23岁;永创,字松轩,享年77岁)。

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初六(1947年7月24),湾屋田的老宅因经历一场激战损毁严重。不能住人也不敢住人,才被迫迁居北宅。

拆了湾屋田老宅的旧料运到北宅建新屋。当时交通不便,一砖一瓦一柱一板一窗一槛都是通过人力搬运。耗时耗力。历时近5年才修好。新屋入住时间是1953年前后。

关于老屋的那场战斗:六月六的前夜,天快亮的时候,家里突然经过一队人,二十几三十人那样。从凤凰那边过来的,要赶去全州,行军大半夜了,需要休整,想借住一宿。带队的领导叫吴腾芳。吃完饭才天刚亮。大多队员都上楼休息。一个队员被派去邻村找地主家借粮。他们说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那么多人吃饭用去了很多粮食,要去地主家借点来还上。没到中午,先后便有两支国民党军队前来围剿。因为地主家的儿子跑去告了密。当时国民党的329师一个营驻扎在黄沙田,另一支军队驻扎在白沙铺。两队人马闻讯火速赶来。先来的一队近两百人,包围了老屋。几架机枪对着大门,带队的喊话要抓活的。队员们从二楼跳下来与敌人接上火。老屋单门独户,没挨着正村子,背靠禁山。吴腾芳命令队员突围进山。双方交战激烈。大门被机枪封锁。吴腾芳躲在门后侥幸没被打中。他掩护突围是最后一个撤出去的。一个队员受伤被抓。被押去了白沙铺,后面在那里被枪决了,壮烈牺牲。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历史有无他的记载。希望英雄有名,后人能够永远记住他。

经此一仗,老屋被毁,还被打死两头猪。永创父子被抓去宜乡关押。后来邻近几个村的村民联民签字画押做保,才被放回。

解放后,告密的那家地主被就地正法了。有退下来的老支书告诉我们,吴腾芳后面有派人下来找过我们这户人家,但那时已搬走,旧屋只剩地基,一片荒芜。也许被问到的人确实不知我们去向,也或许真以为都不在了,福祸不知也可能故意隐瞒。便没有找到。后面又写信到过乡里,湾屋田和北宅虽相距不远却分属不同的乡镇。还是没找到。

关于老屋:老屋是传统的砖木结构的五柱房子。一侧大门靠路,进去是过堂,居中是堂屋。堂屋的正面墙板凹进去置了香火堂。香火堂里供奉祖先牌位。堂前放置八仙桌,桌上摆放香烛供品。堂屋和香火堂的后面有两间房,叫倒堂背。堂屋两边又各有两间长房。长房从中柱分隔成前后两间,前面的大间叫前长房,后面的小间叫后长房。长房楼枕上,用木板铺成楼面。楼面上做成阁楼。堂屋的楼枕上,则空无一物,抬头见木举目见瓦,梁柱间上常有蜜蜂飞舞燕子做窝。堂屋的前面是个天井,倒水用的。天井的另一边是几间厢房,厢房比正房小点点。另一侧大门一边则是横房,厢房横房挨着天井的一边走廊贯通。房子虽是砖木结构,但除了外墙,里面都是木柱木板分隔。阁楼上的主要物件是书和鸟笼。柜子里,箱子里,竹篓里全装满了书。前辈们过的可能是耕读式的生活,种田、写字、养鸟、读书。据说有写字写得好的,有懂看地看风水的,也有懂草药的。

搬到北宅的时候,人势已弱,加上买地时间久失业很多(一些地没有实际管到业),导致北宅的新屋连厢房都没有地方修。原厢房老料把楼上都放满了,后都劈了当柴烧了,烧了很久才烧完。正屋的中柱还被迫截掉了一尺五。说中柱高房梁高房子整体就高影响旁边一座屋的风水。在农村人多势众便是王道。锯掉一尺五后才给立柱。易地而居,其艰难可想而知。

如今北宅的新屋也变老屋了,上次回去父亲拍的两张老房子相片。

关于书:湾屋田的那场战斗毁坏了很多书。搬到北宅后,破四旧文化大革命时期,怕事,也烧了很多,也被别人也拿走一些。看地的看日子的书和草药书基本都被拿走了。剩下的,也还有不少。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还见过楼上很多书,是70年代末。爬到楼上,柜子打开板子一摸,竹篓掀开盖子一摸,都是书。只是那会没人再喜欢读书看书了,很多书都被老鼠咬坏了,甚至做了老鼠窝。以前常用旧书跶纸巾来粉墙。水缸、坛子、瓦罐什么的坏了,也用碎纸巾来粉。好用,源于宣纸纤维多,粘合性高。上初中的时候,喜欢练字。有次爬楼上去翻书,还找到本关于练字的书。书的周边也被老鼠啃烂了,为了好保存也为了美观,便把每页正文剪下来贴在一个笔记本上。当时父亲见我那么宝贝那个小本本,告诉我说他见过一套康熙字典,共12本,觉得很好应该有用,叫我去问爷爷要。我激动地去问,爷爷说那十几本啊,早被别人拿走了。书在读书人手里是宝贝,在不懂书的人手里就倒了八辈子霉了,不仅仅是浪费。很为那个时候的那些书难过。现在想来,有点心痛。

还有本曾国藩家书,范文正公集。已残破不堪。

为什么搬去北宅?

荣柏荣梅兄弟在湾屋田居住期间,为长远计,在光绪年间便分几次在北宅买地。湾屋田与北宅相距五六里,只有观音山前一条山路相通。北宅地势平坦,水田很多,利于耕种。边上是咸水河,过水对岸几里是南宅村,山上南佛山。咸水河里石净水清鱼欢丝草多。顺河而下,几里便到咸水渡。官道上,往来客商流民不断,跑马扬尘未曾有停。北宅后靠青山直抵越城岭,长松蔽日,山深林密,柴火取之不尽,兽肉食之不穷。观音山山道虽难,但香火旺盛。北宅后面广山上旧时有个商化的小庙。山脚的小路可通好几个地方。山的形状像一只沉睡的狮子。上有茶馆歇脚亭,为过往路人提供便利。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最为热闹。各种竹制品都有卖,还有画眉鸟比赛。广山的山腰山脚皆有岩洞,冬暖夏凉,神奇异常。关于岩洞,我小时候去里面体验过,外面太阳再大,再闷热难受,进到里面就凉爽舒服了。越往里面越凉越冷。风呼呼的,歇脚的不能久坐,寒气逼人容易生病。岩洞挺大的,能容纳很多人。冬天很冷的时候进去,里面却又温热舒适。它的冬暖夏凉跟水井那种冬暖夏凉原理类似。据说广山下有条暗道可抵梅塘。那条暗道,小学时候和钟家的几个同学去探过险。拿着手电筒走了一段,里面的石头太湿滑,手滑脚滑的,不停摔脚,越往深里走越害怕,凉嗖嗖冷冰冰。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地道,有的地方很狭窄,只能容一个人穿过。几个人一拉开距离,阴森森湿滑滑,怕有蛇和岩老鼠,同学又恶作剧,说里面有僵尸妖魔鬼怪还说再走火把会灭电筒会黑吓的屁滚尿流跑出来了。到底能不能通梅塘,没有验证,只是听说出口在那边。如此,像北宅这样一个有山有水有菩萨的地方,先辈们觉得最适宜生存,所以才未雨绸缪先买了地的吧。

买地时间,第一次是光绪五年(1879年),荣柏和陈玉合两人一起买赵清华家的地。第二次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荣梅从陈玉合陈玉山兄弟手中买地。第三次是光绪十七年,荣梅再从陈玉合处买两块地。

迁居北宅至今,已传至士字辈。听说在湾屋田的时候常有白宝的宗亲过来砍藤茶,十天半个月砍完再回去。在一本旧书里面还发现一张路引

在《全州蒋氏源流》上找到了荣正的名字。显示是田伟底搬去白宝大岭坪的。但是上一世系的名字又都对不上。后面找到大岭坪找到了荣正的后人,可以确认的是白宝的荣正是我们书上的前辈。但他从田伟底迁出的谱系记载有误,上一世和上几世的人名都是错的。是错误的嫁接,还是源流有误?白宝古时称恩乡,如从恩乡迁出,香火册上为什么又写的是昇乡?香火册上那么多的人名,为什么都从所载的谱书上消失了?那些人的前人谱系在哪里?如果是曾经修谱没有续上成了漏户。希望能找到相关资料予以考证并修正。

民国初年,合禁山场的契约。

水有源,树有根。水,源远而流长,树,根固而叶茂。人有祖知渊源,一个人在人类繁衍更替的生命长河里,存在的几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里,安身、齐家、立命,都是学问。一个家族能延绵不绝代代相传至今非常不易,后人要感恩先人的功德,敬待祖宗。寻根问祖,不忘先人,不愧后人,做好自己。希望看到的宗亲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湾屋田老屋旧址,如今是一片水田。放眼望去山石田土水,存在于历史或老人心中的前尘往事早已了无痕迹。历史的车轮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留,沧海桑田只属于大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