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年韩阿富调中南海为毛主席做饭,几天闹着离开,张耀祠无奈同意

 古稀老人赵 2022-04-16

前言

对于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谈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时的往事,无一不是高兴异常,能够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生的荣耀。

可有一位为毛主席做饭的厨师韩阿富,刚调到中南海没几天,却吵着嚷着要离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初识毛主席

杭州楼外楼是一家闻名海内外的餐馆,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有不少的历史名人,都曾光顾过这家餐馆,也留下了不少的名人轶事。

1949年5月,杭州获得了解放。

建国最初几年,楼外楼的发展并不大,一直到1952年下半年,也只有员工14人,1955年,楼外楼向国家申请公私合营,这才为餐馆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韩阿富是餐馆当时力邀加入的厨师。

1914年,韩阿富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贫苦的家庭,因为家里过于贫穷,韩阿富基本上没有什么读书的机会,当别人在学堂念书时,他就只能挥舞着锄头在田野里劳作。

韩阿富真正改变命运是在1929年,父亲托了个关系,将他送到了杭州一家餐馆,跟着大厨学做饭。

旧社会学艺,不但要忍受歧视,动辄还要受到师傅的打骂,尽管那时韩阿富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学了不少的本事,很快便出师了。

建国之前,韩阿富在杭州各大餐馆充任厨师,尽管他年龄不大,但是烧得一手的好菜,深得那些达官显贵的敬重

不过即便是再有能力,韩阿富依然不能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问题。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境况才有所改变。

文章图片2

图|杭州楼外楼

韩阿富和妻子凑了一笔钱,在劳动路开了一家小餐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1953年的一天,韩阿富的餐馆迎来了一个客人,客人吃过他炒的菜后,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没过几天的功夫,这个客人就又找上门来。

原来这个客人是来自于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的局长曲琪玉。

事实上,早在1952年,杭州楼外楼餐馆的一个姓洪老板,就将餐馆捐给了西湖分局。

那时政府单位编制中,还没有旅游局,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负责管理西湖风景区包括餐馆、照相馆、茶馆等200多个旅游服务单位。

西湖分局接手楼外楼后,发现偌大的一个餐馆,工作人员却没有几个,经营十分困难,曲琪玉偶然的一次吃过韩阿富做的菜后,认为他手艺非凡,曲琪玉认为韩阿富的手艺很出众,力邀韩阿富到楼外楼餐馆就职。

楼外楼的大名,韩阿富当然听说过,旧社会时在杭州可以说是大名鼎鼎,思来想去韩阿富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跟着曲琪玉一起到了楼外楼餐馆。

当然那时的韩阿富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步。

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来到了杭州暂住。毛主席这次来杭州,除了做短暂休养外,还有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草拟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毛主席率领的工作小组,被安排在杭州丁家山山畔的刘庄居住,除了日常的工作外,生活方面由杭州市公安局配合中央警卫局一起办理。为了给毛主席挑选厨师,杭州市公安局想到了楼外楼餐馆。

文章图片3

图|曲琪玉晚年

经理姜松龄特别找到了韩阿富,让他到刘庄去,专门为中央首长做饭。

基于保密的原则,那时韩阿富还不知道,自己是给毛主席去做饭。

不过到了刘庄后,韩阿富一开始只是给北京来的两位师傅李锡吾、廖金夫打下手。李锡吾师傅不知道听谁说,这位韩师傅擅长烧一道西湖醋鱼的菜,于是请他掌勺,来给毛主席做鱼。

一天吃过早饭后,韩阿富去湖边捞鱼,刚到湖边不久以后,一群人就走到了湖边来赏景,韩阿富打眼一瞧,只是觉得打头的那一个,身材高高大大,似乎在哪里见过,不过那时的韩阿富也没顾得上想太多,转头又去捞鱼去了。

“这位师傅,你在干什么呀?”

刚才那个高高大大的身影走了过来,好奇地问了韩阿富一句。

韩阿富那时正顾着捞鱼,加上来人说话口音很重,他一时之间没听懂,正在愣神之际,旁边有工作人员提醒:“主席问你话呢!”

一听到“主席”这两个字,韩阿富尘封的记忆苏醒过来,怪不得感觉眼前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原来他就是毛主席。

知道是毛主席后,韩阿富反而有些慌张起来,手足无措,嗫嚅着回答了一句:“我在捞鱼。”

“你要小心一些,别掉下去啊!”毛主席善意地提醒道,韩阿富摇摇头:“没事儿,水不深。”

见他不忙碌,毛主席谈性也逐渐浓郁起来,他问韩阿富:“你是哪儿的人呐?”

“绍兴人。”

“哦!”毛主席一下子来了兴致:“原来你是鲁迅的老乡啊。”

文章图片4

图|西湖醋鱼

两人第一次见面,也只是简单地聊了一两句,等到毛主席走开以后,韩阿富心情还是十分激动,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今生还有机会见到毛主席。

韩阿富振作精神,烧了一道西湖醋鱼的菜,端上餐桌后,毛主席赞不绝口,就连李锡吾也过来向他请教:“韩师傅,你这道西湖醋鱼做得好,主席都夸你呢,下次教教我们,主席最喜欢吃鱼了。”

韩阿富既是激动,又是高兴,尽管那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后的人生也被改变了。

才调到北京20多天韩阿富就不想干了

1954年春,毛主席启程回京,曲琪玉也特别找到韩阿富,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根据组织要求,决定调你到中办警卫局工作。专门给毛主席做饭。”

韩阿富一听,顿时又惊又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调到毛主席身边去工作,堪称是非同一般的人生际遇,但韩阿富却不同。才到了北京20多年,韩阿富便萌生了退意。

时隔多年以后,韩阿富回忆起自己当初的想法时,还这样谈到: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的心里产生了矛盾,能在主席身边工作,自然觉得很光荣,可初来乍到,环境不熟,人员不熟,北方的气候干燥,生活习惯很不适应,最主要的是中南海工作纪律十分严格,没事也不能随便外出。由于种种不适,加上想家,在主席身边只干了二十几天我就不想干了。”

趁着这一天机会,韩阿富找到了时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并向他谈起了自己想回杭州的想法。

文章图片5

图|毛主席与韩阿富

张耀祠一听,顿时也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过多的教导,只是劝了一句:

“我个人还是希望你最好留下来,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商量解决。”

面对张耀祠的挽留,韩阿富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离开,他坦白地对张耀祠说:

“我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待不惯,还是让我回去吧。”

张耀祠没有再劝,而是顺从了韩阿富的提议,就这样韩阿富在中南海只干了20多天,就回到了杭州。

回到杭州的最初几天,韩阿富确实是过了几天轻松的日子,因为不用再受纪律的约束。

韩阿富在家里歇了两天,然后准备去上班,结果没想到,西湖分局专门派人将韩阿富请去,一推门韩阿富就看到了脸色铁青的曲琪玉。

“你怎么回来了?”

面对领导的严厉责问,韩阿富显得有些心虚,他小声解释道:

“北京的气候太干燥,我实在待不惯,平时也没有大米吃。再有,我母亲刚去世不久,家里还欠人家50 块钱……”

文章图片6

图|1954年2月1日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爬杭州西湖附近的山峰

韩阿富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串,还没等说完,就被疾言厉色的曲琪玉打断了:

“什么待不惯?我看你就是考虑自己的事太多了,贪图安逸,不顾大局。革命者应该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哪里去,党叫干啥就干啥。我是山东人,不也到杭州来工作了吗?调你去北京工作,是中央首长和省市领导再三考虑的,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你可好,去了又跑回来,这和战场上的逃兵有多大区别?”

“我是向张耀祠同志请示过的。”

韩阿富小声辩解了一句。

曲琪玉耐心地告诉他:

“张局长留你,你还坚持要走,你还有点组织观念吗?让你给毛主席做饭你不干,难道你还愿意像解放前那样伺候资本家?告诉你,这是革命工作,不是打零工。我们西湖分局几百名干警、职工就没你这样的。你先回家考虑几天,好好想想。想好了再来找我,你的工作先不安排了。”

从曲琪玉那里走出来以后,韩阿富的心里也不免慌张,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低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韩阿富在家里反思了几天,越想越觉得后悔,自己怎么就回来了呢?在家反思这些天,韩阿富每天大门也不敢出,人也不见,整天就在家里闭门思过,思来想去自己还是应该对这件事有个交代。

出门来到单位,韩阿富找到了曲琪玉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他表明了自己想继续回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意愿。

曲琪玉的脸色缓和了三分,考虑到韩阿富确实面临困难的情况,还特别批示财务科给了他50元钱。

文章图片7

图|毛主席

事后曲琪玉找了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主动联系了中央警卫局的汪东兴。

时隔两个月,韩阿富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韩阿富师傅做饭的手艺自然是没得说,那时中南海在毛主席身边做饭的几个人,见韩阿富又回来了,也都十分高兴。

让韩阿富更高兴的是,没过几个月,曲琪玉也调到了警卫局工作。

1954年国庆节前一天,韩阿富在中南海毛主席住的院子里,碰上了曲琪玉,一见面两人便热情地寒暄,曲琪玉问了韩阿富的工作情况,随后便和汪东兴一起向毛主席报道去了。

周围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还打趣韩阿富:

“韩师傅,这下好了,管你的人追到北京了,看你以后还想走不?”

韩阿富哭笑不得,连忙辩道:

“不走了,只要工作需要,我愿给毛主席做一辈子饭。”

“我看叫你咸师傅吧”

韩阿富在毛主席身边做饭,一干就是20多年,从一开始的不熟悉,到后来逐渐的适应。

时隔多年以后,韩阿富回忆起在毛主席身边当厨师时,还这样说了一句话:

“给毛主席当厨师,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文章图片8

图|毛主席

毛主席爱吃辣,口味中,一般要多准备葱姜蒜,可是江青却不同,本来是北方人的她,却有着南方人的口味,喜欢吃得清淡一些,不过那时韩阿富等一些后厨的工作人员也不惯着,毕竟他们是毛主席身边的厨师,做菜自然会以毛主席的口味为主。

江青很不高兴,一次到厨房见了韩阿富,还对他这样说:“韩师傅,你给我们分家啦?”

说起来,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多都十分包容,这一点让韩阿富感触特别深。

一次做菜,韩阿富不小心盐放得多了一些,毛主席一尝就尝了出来。

“你这个师傅姓什么呀?”

韩阿富被问得一头雾水,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按理来说毛主席早知道自己叫什么呀,韩阿富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

“主席,您忘了,我姓韩啊。”

“我看你不姓韩啊。”毛主席笑着说道:“我看叫你咸师傅吧。”

韩阿富这才恍然大悟。

文章图片9

图|杭州叫花童鸡

毛主席吃得和平常人家没什么不同,对于韩阿富来说,毛主席吃菜的习惯是,对于一些高档的食材,如海参、鱿鱼这些菜,他都吃不惯,但是对于猪下水、泥鳅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却十分喜欢。

另外毛主席还很喜欢吃鸡爪、鸡头,鸡脖子,一次做饭,韩阿富做了一整只鸡端了上去,却去掉了鸡头、鸡爪、鸡脖子,毛主席见菜端上桌以后,故意问了一句:

“这只鸡怎么没头没脑的?”

周围人告诉毛主席:“是韩师傅给去掉了。”

“哦!”毛主席笑道:“莫不是韩师傅自己吃了?”

周围人哈哈大笑,韩阿富也是事后才知道,毛主席有这些喜好,后来韩阿富再给毛主席做,都是一整只鸡。

毛主席晚年特别爱吃杭州的“叫花鸡”,一高兴就吩咐身边的人:“对韩师傅说一声,今天来只叫花子!”

韩阿富记得很清楚,毛主席吃得虽然不多,但也很少去浪费。

一次后厨给他做了葱油饼端上去,毛主席吃了点,后来还剩下一张,当时有个工作人员很少沾油水,看到毛主席剩下的这个葱油饼,就自己拿去吃了。

没想到毛主席事后还记得这张葱油饼,让人给他端上来,当得知剩下的葱油饼已经被工作人员吃了,毛主席却松了一口气:

“没有浪费就好啊。”

令韩阿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身边的人,毛主席从来都十分关心。

一次毛主席乘专列外出,韩阿富也跟着一起出行,在列车上做饭。

文章图片10

图|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在专列上开会

炎炎夏日,列车上通风不畅,热的人很难受,韩阿富做饭的餐车没有空调,温度更是能达到40度以上,为了给毛主席做菜,韩阿富只能光着膀子,脖子上搭上一条毛巾。

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不知怎的兜兜转转来到了餐车,一进来就皱着眉头问了一句:

“怎么这里这么热?”

韩阿富赶紧走上来,将毛主席挡在门口:“请主席快出去吧,这里实在是太热了。”

毛主席若有所思,他对韩阿富说道:“是太热了,你们可以轮流出去休息,凉快一下然后再干,最好还是把衣服穿上。”

韩阿富和在厨房的工作人员知道,这是毛主席对他们的关心,心里十分感动。

离开中南海以后,韩阿富与程汝明(毛主席身边的厨师之一)一起在南长街北口的泽园酒家当“业务指导”,他们这些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每年都会想办法聚一聚,偶尔有些时候李敏、李讷也过来,韩阿富、程汝明每到这个时候,都要亲自下厨做几道菜。

韩阿富为毛主席服务了20多年,回到社会上以后,人们都将他们当成了名厨,韩阿富自己却很谦虚:

“我不算什么名厨,给主席做饭,其实并不难,我给主席做菜觉得特别轻松自在。他什么都不挑,不爱吃什么山珍海味,就喜欢吃家常小菜,老百姓都吃得到,没什么特殊的。”

文章图片11

图|毛主席与程汝明师傅

在中南海工作了很多年,韩阿富对毛主席有着很深厚的情感,尤其是听到社会上有一些不公正的言论时,韩阿富都很气愤:

“我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炒了一辈子菜,只有主席是把我当人看。主席是怎样的人,只有我们这些身边人才懂,我一辈子都信主席!”

对韩阿富来说,能够到楼外楼工作,无疑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一件事,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会有机会进入中南海,为毛主席做菜,而且一干还干了20多年,每次想到这些,韩阿富的内心就不禁一阵激动。

老一辈儿人的朴素情感,让人不禁动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