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用“标准”去框定孩子

 柠檬心理课堂 2022-04-16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工业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标准”,数不清的商品都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而这种对于标准的追求也不知不觉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选择。

比如有的家长就将自己的孩子也当做商品来要求,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达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标准线,至于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色都不重要,甚至他们会觉得那是多余的,他们只想要孩子活出他们想要的那个“标准”的样子。

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却从不关注孩子本来的样子,最后还怪孩子不争气,这不仅是毁了孩子,也是毁了你们的家庭……

下面我例举三条,你可以自测一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家长。

第一条

认为其他孩子什么样,自家孩子就该什么样。

这些家长的内心是非常迷茫且焦虑的,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期望孩子成长成什么模样,但又生怕自己的孩子会不如别人,那该怎么办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模仿。

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家孩子也要会。

比如听到别的小朋友有补习班,哪怕自家孩子成绩不错,那也要去上;

再比如别的孩子因为喜欢,所以从小学习绘画,那自家孩子不管喜不喜欢有没有天赋,反正也要学。

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孩子和自己都搞得精疲力尽之后,也没什么成效,而且亲子关系还会日渐紧张。

第二条

觉得社会要求孩子什么样,孩子就要什么样。

有些父母的目标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想让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或者至少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

那事业有成的人该具备什么特征呢?

出身名校,博闻强识,能言善辩,交友广阔……

不管真假,他们觉得自家孩子必须要具备这些特质,所以对孩子从小就要求严格,孩子不爱看书?

不行!每天至少看半小时!

孩子害怕讲话?不行!报个演讲培训班,势必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可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便成功了也是不快乐的,跟父母的关系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条

自己想要孩子什么样,孩子就得什么样。

在有些父母眼里,孩子不是他自己,而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

比如家长自己虚荣,想要让所有人羡慕崇拜,可自己不好好努力,逼着孩子要名列前茅让他长脸;

再比如家长自己没上到名校,逼着孩子一定要上名校,完成自己当年未完成的理想。

他们对孩子的投入和付出,更像是一种投资,只待来日孩子能够给他回报。

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要么极度顺从,要么极度叛逆。

  • 前者当然会让父母的愿望落空,一个极度顺从的人没有自我,只是个提线木偶,如何能帮你完成你制定的那些宏大目标呢?

  • 后者即便孩子替你完成了理想,他也只想逃离你。

希望家长们可以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就像你被你的父母期待着、要求着,最终其实也是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但是无法框定孩子,就像你可以给树苗剪枝,但不应该限制它的生长。

如果你硬要以某种标准去要求他,那他可能只会成长为一棵发育不健全的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