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粮食产量不足中国一半,却大量出口粮食,这是为啥?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4-16

过去,全球三大米仓指的是缅甸、越南与泰国。而今,缅甸由于常年动乱,稻米出产受到巨大影响,从全球主要米仓的位置上跌落,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让外界很难想象的国家,那就是印度。

印度商业统计局(DGCIS)称,2021年印度大米出口量达到214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而泰国与越南则被远远甩到了后头。

印度能够出口如此之多的大米,的确令人感觉不可思议。

从自然条件方面来说,印度的确得天独厚。印度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地区一样,大多数地方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湿热,理论上农作物能够做到一年三熟,这样的条件是很多温带地区羡慕不来的。

再者,印度的面积虽然没有中美等国大,但是印度的土地之中耕地比例超过一半,适合农耕的耕地总面积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由于美国大范围休耕轮作,所以实际上,印度的在耕地规模位居全球之首。

虽然印度的自然条件的确优越,但自然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切。与所有的季风气候区一样,印度也经常受到干旱或者洪水的侵袭,如此状况之下,就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水利工程来进行弥补,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印度也是全球最早进行农业水利建设的地方之一,甚至发现过距今三千年的水利设施遗址,北方邦有些存在已近千年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但这里存在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水利工程在印度并非广泛存在的技术设施。古代的印度与中国不同,在英国人到来前的数千年里,印度都没有形成完整的国家,缺乏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那些比较强悍的王国才有一定的水利建设。

而进入近现代之后,印度的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依旧非常滞后,而与水利建设同样滞后的,还有印度在农业种植技术。虽然经过了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印度的农业单位产量提升很大,但是直到如今,印度的粮食总产量也还不足中国的一半。

按理来说,这样的印度应该是个非常缺粮食的国度,然而神奇的是,印度竟然还能进行粮食出口,到底为何?

事实上,很多人选择性地忽视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饥饿问题。当年,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取财富,在印度毁掉农田种植棉花,还不断掠取印度的粮食,使得印度饿殍遍地。如今英国人离开了,印度依旧在重蹈覆辙。一边是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的桂冠,一边是全球最大饥饿人口拥有国的帽子,印度头上的名堂多得很。

印度是个土地私有的国家,超过7成的土地都掌握在富有的高种姓手中,他们人数并不算多,却占据着绝大多数的良田。而许多农民们因为没有自己的耕地,只能租种,至于出产的粮食,支配权也不完全在种植的佃农手中,而是在土地所有者。

长久以来,印度国内的粮食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既然如此,掌握了粮食的土地所有者自然是哪里的粮食价格高就卖去哪里,至于佃农们能不能吃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没有土地的佃农做不得主,而少数有一定自属地的农民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由于土地上出产的粮食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为了获取其他必要的生活用品、种子与其他农业生产物资,农民们只能用粮食去交换,这么一来,他们手里余下的粮食就非常有限了。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