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致网友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2-04-17

致网友

经书饱览襟怀博,慧眼纵横知古今。

有似三槐千里骨,堪如一代老臣心。

人将邸语浮谀舌,汝把民声赋雅音。

何为方成金石韵,竟遭煮鹤复烧琴?

【注释】读元代诗人王冕的《悼白云》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浊世儒名多浪得,先生高隐冠当今。注书已发程朱蕴,讲道重明孔孟心。白日山林增气象,清风江海振希音。少微一陨天为黑,望入东南泪满襟。”依韵诗作于2022年4月15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饱览经书,襟怀博大,慧眼在纵横中知晓古今。身躯有些像三槐一般的千里骨,精神很像远古那一代的老臣心。别人都在把邸报之语悬浮在逢迎之舌,你却把民众之声赋予美好的雅音。为什么刚刚写成了金石之韵,竟然遭到了煮鹤复又烧琴?

首联中的“经书”,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见宋代宋太宗的《逍遥咏》其一:“人救眼前急,何曾利益心。愚迷终浅见,达者智高深。苦行须知应,余忧力不任。经书无限意,稽古便同今。”又见元代诗人尹志平的《西江月·天上仙无懵懂》词:“天上仙无懵懂,人间性有顽愚。门中有幸看经书,性性堂堂开悟。达理真明妙有,观空体合虚无。慧通灵宝证元初,谁解无文不度。”

颔联中的“三槐”,指三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见宋代诗人吴芾的《城上初作新亭犹未名也邦人哄然称为三槐殊不》诗:“我心只是忆天台,欲去无从首重回。若得此时追五柳,绝胜他日面三槐。年年白发催人老,夜夜青山入梦来。纵有万钟非我事,何如且覆掌中杯。”又见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这易联中的“千里骨”,指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见宋代诗人苏轼的《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又见宋代诗人秦观的《题騕褭图》诗:“赖有龙眠戏挥笔,眼前时见千里骨。”

这一联中的“老臣心”,指忠心耿耿,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见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颈联中的“邸语”,指邸报之语,亦指官邸之语。邸,官邸,见明代诗人袁宏道的《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四首选—)》诗:“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旁人道我真聩聩,口不能答指山翠。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言既无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眼底浓浓一杯春,恸于洛阳年少泪。”

这一联中的“谀舌”,指巧言谄谀之人,见唐代诗人孙樵的《大明宫赋》:“吾见若奸声在堂,谀舌在旁;窒聪怫讽,正斥邪宠。”又见宋代诗人陈普的《有感》诗:“四海之人皆若狂,谀舌纷纷蔽明主。”

这一联中的“雅音”,指正音,有益於风教的诗歌和音乐,亦指高尚之音,见唐太宗的《帝京篇》之四:“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又见清代诗人朱祖谋的《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陈兰甫》词:“若举经儒长短句,岿然高馆《忆江南》。绰有雅音涵。”还见清代诗人王鹏运的《摸鱼子·莽风尘雅音寥落》词:“莽风尘雅音寥落,孤怀郁郁谁语。”

尾联中的“金石韵”,意思是金石声,见《隋书·音乐志中》:“文辞金石韵,毫翰风飈竖。”又见唐代诗人张籍的《哭于鹄》诗:“徒保金石韵,千载人所闻。”还见宋代诗人徐瑞的《次韵月湾东湖十咏》其三《孔庙松风》:“苍然五鬣东海来,直干参天不可回。堂上不闻金石韵,空中时听殷晴雷。”

这一联中的“煮鹤烧琴”,意思是把鹤煮了吃,把琴当柴烧,比喻极杀风景的事,见唐代诗人韦鹏翼的《戏题盱眙邵明府壁》诗:“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又见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第二四出》:“赏心亭上雪初融,煮鹤烧琴宴钜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