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浅唱集》

 大春观察 2022-04-17

我读《浅唱集》

作者郑克永
我和诗集的作者李玉龙是南京五中“69”级初中同学,那时,我在二班他在五班,彼此接触不多。毕业后,我们先后分配到了不同的单位,偶然机缘有了接触之后,由于爱好相近,见面的机会多了些,话题自然亦广泛了些,几位老同学不时相邀小聚,品茗闲谈,举杯畅饮。

就我所知,李玉龙对诗歌的热爱由来已久,尤其喜爱著名诗人郭小川的诗作。他由阅读而创作,就像一泓山涧清泉,从悄然流淌无声息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由于他的执著与坚守,不仅诗歌创作收获颇丰,人生格局亦为之一新。

《浅唱集》就是例证。
李玉龙的这本诗歌集,装帧简洁,墨香犹存,封面质朴素雅,内容色彩缤纷。五个单元分别是“工厂风景”、“社会影像”、“那时心绪”、“心之弦响”和“履痕浅印”,共辑录诗歌116首。

李玉龙的诗,饱含对生活的美好情感,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如“工厂风景”单元的《午休,拉琴的技术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然后,从壁上取下他的午休钟点

于是,纷乱的图纸间

旋绕着轻风般的柔弦

琴声里,工程师轻轻唱鼾

读报人颠起了脚尖

技术科的空气中

有一股汩汩的音乐之泉 

每个中午

枯燥而干涩的描图板

总被琴声

湿漉漉地浸染上

“阿里巴巴”和“英俊少年”
 ……
寥寥数笔,作者从平凡的场景中营造出美妙的艺术氛围,一位酷爱音乐的文艺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而“阿里巴巴”和“英俊少年”又是极具时代感、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都市“名曲”。

李玉龙的诗,以浅吟低唱为主,层次丰富情感细腻,同时也不乏激情澎湃之作,如“社会影像”单元的《一只手,从废墟中伸出……》中的一段文字,连珠炮般的排比句极具情感冲击力:

这一刻,泪流滂沱

一个民族的深重情感

被灾难再次撼醒

这一刻,激情奔涌

河流般奔忙的身影

扑向川西

——为了一只手的召喚   

那只伸出在汶川废墟中

每日耕种土地的手

每日翻动书页的手

每日挥写板书的手

就是每日和你我

同一时辰搅动饭勺的手啊

就是一起描绘家园绣色的手啊

 ……
这里,作者采用铺陈排比的方法,感物咏怀,以达成作品的主旨意境。通过对这只“手”的呐喊,使我们感受到地震的惨烈,灾难的无情和生命的可贵,感受到诗人内心如波涛般涌动的大爱情怀。
李玉龙的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不仅清新灵动,而且极富表现力,比如前述引文中“轻风般的柔弦”、“汩汩的音乐之泉”、“湿漉漉地浸染”等,仿佛悠扬的琴声不仅可以用耳朵去聆听,还可以用眼睛去观看、用双手去触摸。

读完《浅唱集》,总的感觉是李玉龙没有刻意把自己当作诗人,创作中无意炫耀自己的才学,也不堆砌无关的史料,而是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以独特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以灵动的文字去记录生活。他用时间和空间,经度和纬度,情绪和感悟再现我们的曾经和过往,让我们领略艺术无处不在又如此美丽,正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

《浅唱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享受,还有更多的生活思考,也给作者本人留下了人生美好的履痕浅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