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歌曲 作者:里尔克〔奥地利〕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象拉琴弓把我们拉在一起, 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响。 我们被拉在什么样的乐器上? 什么样的琴手把我们握在手里? 啊,甜美的歌曲。
Liebes-Lied Wie soll ichmeine Seele halten, da 0 8 sie nicht andeine rührt? Wie soll ich sie hinheben überdich zu andern Dingen? Ach gerne m 02chte ich sie bei irgendetwas Verlorenem imDunkel unterbringen an einer fremdenstillen Stelle, die nichtweiterschwingt, wenn diene Tiefen schwingen. Doch alles, wasuns anrührt, dich und mich, nimmt unszusammen wie ein Bogenstrich, die aus zweiSaiten eine Stimme zieht. Auf welchesInstrument sind wir gespannt? Und welcherGeiger hat uns in der Hand?
里尔克(1879-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1884年双亲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1894年在报刊上发表许多单篇作品后,著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图象集》(1902)、《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杜伊诺哀歌》(1923)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
〔诗歌欣赏〕 在这里,里尔克与我们以及自古以来所有饮食男女一样遭遇到同样的经验:性爱的激动。当丘比特的利箭射中了我们的心,当我们一见钟情,那种日夜的思念,那种失眠的辗转反侧,那种期待、盼顾,恨不得天天厮磨在对方身边的遏制不止的心情。我们无法拒绝,更无法“制止”。但是里尔克并没有象另一些作品那样沉溺于这一疯狂的激动然后直叫“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古乐府)而是在激动的时候转入沉思:“我怎么能让它越过你向着其它的事物”。诗人渴望将爱升华,在爱与“物质”之间超越,因为这是生活,也许是最美、最有价值的生活,理应让生命成长,理应让生活更有生命力,而不是相反:毁灭、混乱、迷狂。 因此诗人立刻想到了幸福。并从自己对幸福的极其独特的体验中把“幸福”这一抽象概念作具体形象的诗意表达:这就是将这颗心,这个灵魂“安放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心超越激动,达到安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对爱的深刻解释。爱的最大意义是将这颗晃动不停的内心静止下来,离开喧闹的纷繁的世俗,实现对恐惧的遗忘,从而得到安全,不受侵扰。这里让我们惊讶的是诗到达的思想:两个灵魂的结合相反它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真正的孤独。我认为这是本诗意蕴的真正所在。更重要的是诗人的感觉性经验敞开了我们对经历过的爱情人生的思考,召唤着我们自身的反思,回荡着读者经历过爱的全部体验:痛苦的、迷失的、快乐的、失败的、成功的……于是我们从自己的经验里得出了爱的真谛,与诗人一块认同:爱如果不是实现灵魂的安宁与孤独的话,所有的爱和生活都毁于爱的激动和疯狂之中。 达到这一境界的爱是怎样的纯粹啊,请听两个孤独与安宁的灵魂的对话是多么甜美的歌曲啊!诗人天才的灵感表达出来了: 凡是触动你和我的, 好象拉琴的弓把我们拉在一起 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音。 让我们且停一停,听一听爱奏出的生命的音乐吧,纯粹、和谐、优美、悦耳,在这种心灵的乐曲上,生命得以净化、烦恼得以解脱,爱的生活于是就在里尔克给出的“孤独”(两根各自独立的弦)“安宁”(没有其它噪杂,只有“一个”声音)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得以实现了。 诗到此尚未结束,诗人接着又开始追问“我们被拉在什么样的乐器上?什么样的琴手把我们握在手里?”乐器和琴手的追问又让爱和生活回到了生命和存在的神秘上,使我想起了一个诗人说过的话:对生活即使我们找到了全部答案,我们仍然不知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为作为人的存在,我们至今仍不知道自身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正如克罗齐所说的,“上帝造人仅造了一半”,我的理解即使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一半,更不说“人在旅途”。 所以爱作为成长的动力永远在创造中,而作为相爱的彼此,无法了解的孤独将永远存在,重要的不是在爱中怎样彼此完全一致,彻底的统一,而是对不能了解,无法一致的“另一半”,给对方留出空间,彼此永远做对方“心灵孤独的守望者”,这样我们才能让爱生长、保留、发展下去,这种“守望”留空间的智慧是多少热恋中的情人常常忽略了的啊,里尔克对爱的体验可见多么的独到和精辟。 里尔克短短的十多行诗,我想会比世界上所有的爱情学校给我们对爱的思索、启迪还要多。这是因为当诗把美建筑在“真”之上时,正象马利坦所指出的诗的情感,是一种形式的情感那样,诗成为一种人生的经验,一种既是诗人十分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又是人类普遍的、形式上的感情和认识,这样,象里尔克认为的诗何以得到,首先当人们在进入诗的氛围与过程时,就象玩扑克牌游戏一样,对生活一一翻看了上帝这个“琴手”握着的命运的底牌,获得的那种认识生活的快感,那种被诗的感觉唤醒的对生活的回忆、遐想、怀疑、反思、抉择……等等,我们的人生会竦然亮起明灯,看见了眼前脚下生活的位置和前面的道路,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向诗学习生活!(黄以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