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认识的中医牛人(连载二)

 新用户5616Y0eR 2022-04-17

Image

这些年,接触的民间中医多了,有一种感觉,别看他们理论不能说得一套一套的,但是,他们绝对是临床实战家。能使他们坐镇一方的就是疗效,因为疗效有了口碑,因为口碑有了患者。

民间中医有一个特点,大部分都不是全科中医,有的擅长治疗某一个病,有的擅长某一科的病。30年前,乡有个老太太,她别的不会就会治疗“蛇盘疮”(带状疱疹),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找她。方法很简单,用老咸菜(萝卜)切片在有疱疹的部位擦几下,很快就萎缩了。然后,给一包药回去用香油调涂,百发百中。

这叫“一招鲜,吃遍天。”在那个年月,靠这一门医术,照样可以吃饱饭。

去年,有网友留言说,河南洛阳有一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民间中医,特别是治疗白癜风最富名气。对于白癜风这个病,道道已经留神几年了,一直没有找到治疗效果特别好的,得到这个信息之后,便及时与之联系。本来准备前往采访,由于疫情的原因始终未能成行。只好让他自己简单写一下,可是写了几次也没写好,三两百字,像个简历,只好作罢。

陕西王幸福老师大家都知道吧,也是说好了的,两次准备动身前往,都被疫情给搅黄了。

可恶的疫情,坏了多少人的好事啊!

民间中医也叫草医,草医才是最接地气的。中医的火种在民间。他们也许没有豪华的楼堂,也许只是几间破屋,但是他们对中医文化的坚持和发扬,信念是坚定的。

他们不是“高大上”,简陋的桌椅,凭一个脉枕,一个草药柜,一包草药,让无数身患重病的患者恢复健康,让无数被医院告知回家等死的患者起死回生。

他们穿着朴素,没有架子,面对的是四邻八乡的父老乡亲,有钱没钱都给看,绝不会不给钱就把病人给撂在那里,见死不救。他们中医理论可能不精深,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还是明白的。

今天要说的这位中医牛人,道道之前已经有所了解,是因为他写了一篇关于针灸的长文。这篇针灸长文,是别人没有写过的,有些内容至少对道道来说闻所未闻,而且耳目一新,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对他的了解,也只是限于这篇针灸文章而已,也没有深究和重视。但,仅从这篇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就觉得他不是个一般的人。

这个人叫王致效。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复网友时笑称:王致和是他大哥。

前不久,有网友留言说,他的老师王致效是民间中医中的一股清流。网友简单的一句留言,立刻让我想起曾经阅读过的他的那篇针灸长文。

王致效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十年间跟随十余位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深造。梁贻俊、杨大绮、谢子衡、方和谦、徐振盛、危北海教授等,都是中医界的耆宿。

他的个人简介,是仿司马迁《史记》诸“列传”写成“王致效列传”。

王致效,男,主治医师,中医世家,其曾祖是民国时期名医王守典,时以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闻名,尤擅治疗心脏病。恰其出生,祖父王明先更是寄予厚望,希望将来可以“熟读典籍,德术兼备,才能致效于人”,乃取名王致效,暗寓期盼之心。效自幼钝锥,而非颖悟,然颇好学,浅尝经典,博采群书,然医学之深,难以闻达于顷刻,时至今日,茅塞略开,始得门径以览厅堂。临床疗疾遵循“三分治,七分养”,每叮嘱患者生活宜忌以防治疾病的复发,用药遵循师授家传,攻补兼施,每获良效。于心脏病、风湿病、妇科病、小儿病上见闻接诊稍多,略有心得。针法上讲究迎随、开阖、疾缓、吐纳等八法补泻,亦有收效。常通过针药结合来治疗上述病症,并擅长针对不同人群作生活及养生指导。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产后风等。

Image

王致效出生于中医世家,已经得天独厚。

中医是经验医学,不拜师是不行的。他先后拜师十余人,而每一位老师都是颇有名气的中医大腕。

家传秘笈和拜师所得,再加上对中医经典的孜孜以求,融会贯通,使他成了一个全副武装的中医中的明医。

看病之余,他还是个中医布道者,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一大乐趣。

论养生,他有他的见解,当很多人告诫少喝牛奶、少吃水果时,他说牛奶一定要多喝点才对,水果要多吃常吃。

他的理由是,“牛奶虽然略带一丝丝偏寒,但它正好应了中医补益大法中“清补”的概念,清补,有别于其它就是不会上火。中药里没有一种药可以常年吃,还不会上火,但是清补佳品牛奶,会使我们越来越强壮,而且不会上火。

《藏气法时论篇》:“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泛指水果,人若要健康,离不开水果。体寒的人不要吃寒性水果,体热的人不要吃热性水果。无论寒热体质,都不要吃冰镇的水果。

一个中医大夫,再有本事,没有好药也不会有好的疗效。基于目前中药材市场良莠不齐的尴尬局面他一再强调要用真药。否则,一旦遇到假药,会让你心血白费,甚至毁掉功名。

作为中医,如果只会看病不懂药是什么样子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陈皮是橘子皮,但是,真正的橘子皮才是陈皮。桔子有好多种,不是随便剥下来的桔子皮就是陈皮。因为真正的陈皮是橘子皮,剥下来的皮是薄薄的,近乎透光。

丑橘是橘子吗?不是,是柚子的一种,皮很厚,晒干了也不能药用。有些陈皮里面掺了一些厚皮从切丝饮片就能看出来,那不是纯净的陈皮。

中医有种说法,药越陈越好,有个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这六味药分别是:枳壳,陈皮,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陈皮。但在王致效看来,并非这么回事。陈皮并不是越陈越好,所有的中药,都是越新越好,因为时间越短,药效损失越。新鲜的药材和干的药材,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比如半枝莲,新鲜的药材效果是非常好的。用鲜地黄榨取的汁加冰糖制作的滋阴补肾药膳,是干地黄熬出来的药汤没法比的。

现在,由于这两年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中医药对防病治病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自学中医的队列。

他有个弘誓大愿,培养3000个弟子,72个合格中医。这气魄,真个是“三千越甲可吞吴”。

很多人由于没有基础,又有渴望,心里一直在问,学中医到底要怎么学?有没有捷径?

王致效根据自己跟师多年以及自己亲身体会,总结出了一些学习经验。

他经常爱看《串雅》,这是一部默默无闻的、非主流中医的方剂学!

学中医先要学中医理论基础,有了基础才可以进阶。要学会看病,方剂学自然是重中之重。他认为,初学者,方剂学有两本书属于必读书,一本是清·汪昂先生的《汤头歌诀》,另一本是第五版老炮儿的《方剂学》!

除此之外,还有江湖气甚浓的《串雅》以及宋朝官修的中医界的葵花宝典——《和剂局方》,这两本书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想进一步提升自己还是要下点功夫的。

经典的东西光看是不行的,要背诵,只有背熟了,才能熟能生巧。

《汤头歌诀》是必须要背上来,一个大夫肚子里不装百把十个成方子,是无法临床的。

古人的方剂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临床方证对应之后,你只需要加减一下即可,这要比自己吭哧吭哧半天“自创”要便捷得多,有效得多。

当你找的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要从电脑上现找,你是不要指望他会给你看好病的。

曾经不止一人说,学中医首先要从学经方开始,那才是捷径。诀窍是,必须把《伤寒论》背得滚瓜烂熟。开初,只管背好了,不要问什么意思,等到背熟了,再看历代各家注解《伤寒论》,这时你会激动地发现原来是这个意思,并且可以一下子印在脑海里。

你会说,我不信。不信?《伤寒论》会叫你信。举个简单例子:“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感冒了,发烧又有恶心呕吐症状,那就是小柴胡证,用小柴胡汤就可以。

再有,“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只要出现头痛伴有干呕、吐涎沫的就可以用吴茱萸汤。

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如果不把条文背上来怎么能行?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条文,很可能就茫然不知所措。

王致效是一边普及养生知识,一边讲药材真假的识别,一边看诊。

Image

目前,他的诊所在山西,每周末会有一天的坐诊时间。另外,他也是小鹿医馆的会员。

小鹿医馆在中医界和患者当中还是有一定声望的。道道也是喜欢推荐患者“前往”就诊。

据王致效介绍,截止到202222日,他已经在小鹿医馆服务过32695位患者,复诊率居然达到了93%

“复诊率”是评价一个医生最好的指标,相当于餐馆的“回头客”。

那天,道道以咨询的名义,问一位已经有点名气的中医大夫网诊费用,他说200元,并说考虑好了再付费。后来,就一直没有考虑好。

看病这玩意,医生不能自以为很有水平,觉得好像一眼看出来了,就三两分钟把患者给打发了,你最起码应该磨蹭一下,让患者觉得他是花了钱的。

王致效复诊率这么高,说明他开出的药方有疗效。还有一个原因,当别人都是几十上百的诊费时,他才收30元,这个价格真得很亲民。

据说挂号费有1200元的“大师”,还不容易找到他。如果能百发百中,看一个好一个,那倒无所谓。实际上,还真不是那回事。

有个患者千里迢迢去北京,找一位被包装得有点了不起的中医大夫,挂号费500元,复诊还是500元。患者坐到诊桌前,还没等说两句话,大夫就拿眼瞪她,不准说话。前后不到三分钟,一张“癫狂梦醒汤”开了21副,让患者带回家。吃过之后,毫无疗效。医生也不给联系方式,只有客服的电话。客服说,20副药就想治好病,有的病人吃半年呢。让再去复诊。家里人一商量,再去一次连来回费用还得1000多块,一亩玉米的收入没有了,只好放弃。

有人会说,这种网诊他是不赞成的。其实,中医看病的关键就是四诊中的望和问,而最重要的就是问诊。脉诊是排在第四位的,只是一种辅助诊断,主要用来确定虚实。

当然,随着阅历的增加,有的中医大夫脉诊经验积累多了,也能仅凭脉诊说出病情。但是,毕竟这样的高手少之又少。

张仲景先生在《伤寒论》中,只有太少两经提到脉诊。其它四经基本都是凭症状用方,有是证用是药。

不管怎么说,衡量一个大夫的金标准还是疗效,没有疗效,喊多少科学理论都没有用。对于患者来说,只要你能给他治好病,你就是他心中的好医生。

王致效还是个笔耕不辍的写作高手,他在公众号上已经发表了接近2000篇原创文章。这些文章,道道看了几十篇,总体感觉干货的东西还是比较多,时不时还会分个彩蛋。

著书不为稻粱谋。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在教读者学习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