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土建工程师的自我修养》:地下室防渗漏专篇

 冰奕文学社 2022-04-17


防渗漏专篇

地下室的渗漏问题,在交付后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建设阶段,有示范区的地库尤其突出。

1、渗漏部位分析

地库积水

一到下雨天,地库里就满是积水,而总包也喜欢拖拖拉拉的,不安排抽水。在他们看来,水是常有的事,不是质量问题,当施工到该位置再清掉就行,不愿意花钱浪费在扫水的他们认为不该花钱的地方。

每次的检查,都把积水当做安全文明检查的重点。

经常听到领导们说一句话来形容场容场貌的好坏:我穿着皮鞋工地走一圈,皮鞋没有灰尘、湿迹,这才像个工地嘛

现场的工程师们是最痛苦的,对于解决积水这种问题,大谈管理套路,大谈格局,大谈工匠精神都是屁话,只有像一根钉子一样盯在这个事情上才能得到阶段性的解决

所谓的管理,那是领导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对于基层的管理者,他的对象是吝啬的包工头和干活拿钱的工人。

结构渗漏

结构渗漏是非常常见的质量问题,处理的方式也比较的见到,就是压力注浆。

但跟踪要讲究方式方法,建立一个防渗漏的台账,内容包括楼号、部位、渗漏情况、渗漏原因分析、整改方案、整改负责人以及验收人员等,从开始到竣工结束,形成一张动态管理的跟踪表。

采光井等上部空洞结构

主楼以外的附属结构,一般都会放在收尾阶段去做。其实这一步是错误的施工工序

当要开始回土了,发现很多风井、采光井、自行车坡道等等都还没有做,然后开始赶工模式,本该混凝土反坎的,变成了砖砌止水螺杆变成了穿墙螺杆。本该验收控质量的,因为进度而无人验收。


   由于这些部位都会处于回填土以下,没有做好导致后期地库上的水一点一点渗透蔓延,最终形成渗漏点。

其次,下雨天,雨水都是从这些未施工的结构空洞留到了地库,产生长年累月的积水不断。

作为现场负责的我们,不应该小看这些部位,不要以为他们不耽误进度,只要赶预售赶竣备就行了。我们应该调整脑子里的观念,在干着主体的同时就要把这些出地库的细部结构跟着做出来,既能防渗漏又能防积水

地坪渗漏

地坪的渗漏不应该出现的,但现在的项目都不够重视地下室的质量,因为那属于公区,地下室工程干到最后都是抢工出来的,这也是施工观念错误的体现

地下室结构是最先做出来的,理论上是有着最长工期的,但是大部分工期都被视而不见,只有到了快要竣工验收的前3个月左右才想起来,地下室的活要干了。

首先二次结构进场,可以先把地下室的活先干起来,慢工出好活,然后把地库顶板的安装吊杆固定的活干完,留下地坪不着急做。每周都观察地库底板的渗漏情况,安排处理渗漏,随着时间的后移,将底板的渗漏全部都处理完成后,在分区块的施工地坪并养护到位,从源头上解决地坪渗漏的问题。

有条件的或者施工单位觉悟比较高的,还可以在地坪里有序埋设盲管引流至集水井,增加一道渗漏预控措施。

电梯集水坑积水渗漏

电梯的集水坑渗漏是最烦人的事,正式电梯安装好后,大部分都是要提前给施工阶段使用的,这么做的目的是外场施工电梯的提前拆除,给外场提供施工条件。然而,电梯被泡也是常有的事。

首先在电梯安装前,不管是注浆还是做防水卷材又或是堵漏王等等,电梯集水坑的渗漏要解决掉。

其次,切断水源,跟电梯连着的电梯前室,要做到无水的状态,将电梯前室四周全部用砖墙砌筑300高并粉刷,防止地库积水蔓延至此。与电梯集水坑相连的集水坑会有个洞连通,需要用柔性材料暂时封堵,避免串水。每周安全文明巡查时,电梯附近的抽水要重点巡视。

最后,还应控制主楼上电梯门槛,用水泥砂浆做出个倒坡的造型,防水楼层的水流向电梯井道内。

管道小洞口渗漏

地库的侧墙、顶板以及强弱电井等,会有很多穿管线的小洞口,也是经常被忽视的渗漏源头点。

由于这些洞口的施工任务是在回填土完成后才开始做的,回土之前不采取点措施,很难不漏水。

最好的做法是约管线单位和土方单位召开交底会,在回土时,遇到外墙有预留洞时,土就不要回填,而是在附近挖机够得到的地方堆高预留土,同时水电班组应该安排人在现场旁站及时提醒。大面开始管线施工时,先把出户管都接出来,然后再回填完成。涉及工作面的交接明确清楚,责任也划分清楚。

如果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那就只能按常规施工,预留洞口临时封闭好不漏水,土方回填至设计标高。

2、渗漏的整改管理要点

甲方是制度的建立者,首先公司会有很多相关的制度,其次每个项目又有所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在公司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出自我项目的管理制度,再去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去。

建立防渗漏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专题会议、整改、验收、影响资料留底、一户一档等等。

跟踪落实的情况,工作制度不像法律,人人都会自觉遵守。

遇到好的、有自我要求的单位,会把你的制度当做标准去完成,你的指令就是他的工作任务。这样的项目管理起来就比较的轻松了,工地氛围也会比较的和谐。

遇到差的、没有底线的单位,你的制度对他来说就是一张空白纸,任由他填写。这种单位就是不把合同当回事,只要活干了你就得给钱,至于活干的好不好,按不按时干完,他不在乎你在不在乎。

这样的管理只能是下沉管理了,把甲方的姿态放低,一件事一件事的盯下去,采取疲劳战术,高频次的追问,高强度的开会,把人性表现出来

任何人被一件事盯上了都会心里不舒服的,长痛不如短痛,早点完成摆脱你的跟踪,不然真的要抑郁了,做梦都是你盯着他的画面。

渗漏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有一盯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