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帅评传01/家族与个人:一种渺茫而隐秘的关系

 涧水常蓝屋 2022-04-17

说起家世,容易让人想起那个著名段子。

胡兰成当年初识张爱玲,写了篇文章《论张爱玲》,其中提到张爱玲跟李鸿章的关系。

简单讲就是,张爱玲的奶奶是李鸿章的女儿。


张爱玲本人对此也颇为自得。


不曾想惹恼了一位女英雄,当时的女作家潘柳黛。


潘柳黛写了篇文章《论胡兰成论张爱玲》,关于张爱玲与李鸿章的关系,写道:


“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说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


不说其中曲折是非,只说双方在这种事上的敏感纠缠,恰恰反映出双方对家族家世都很在意。


张爱玲在意,胡兰成在意,潘柳黛的尖刻中透出的也是在意。而我们对这种段子的会心其实也是在意。


我们的文化中家族观念重,重亲情,重血统,所以对家族故事,传说,对家族名人,往往有一种情结。


虽然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日益淡薄,但其意义仍然很大。


这种意义主要在于家族先辈的人生故事和精神传承,连同某些家训,家风,会形成一种家族的精神和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后人的气质中。


从血统上基因上讲很复杂,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某些人跟他的亲属之间的相像之处。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那些同根同源的遥远的先辈们,跟我们肯定也有某些地方的相似之处。


而基于血统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我相信那些古老的世代传承的家族,跟个人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系


当然,这种关系是复杂的,隐秘的,无法给出一个明晰的脉络,也无法给出一个切实的证据。


除了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训,家族故事,家族名人作为被放大了的、可以了解到的人物,当然会成为一个具体可感的被追慕的对象。


不是说攀龙附凤地追比名人,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先祖们,我们无从了解其人。


如果能暂时看破高低贵贱的世俗身份,从性情,气质,以及其他一些微妙的细节上看,那这种对家族名人的津津乐道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家族认同感。


一般人当然看不破世俗的高低贵贱,这正常。所以说到家族名人,其实我们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虚荣心的。


这种虚荣心作为一种血统意义上的追思和仰慕,其实也是一种促使人向善向美的上进力量。


出于一种本能的选择和后续加工提炼,你传说中的先祖一定被塑造的美好而崇高,追比攀附这样的祖先,就是给自己一个光辉的榜样。挺好的。


扯远了。说说徐向前元帅的家世吧。


徐帅出自山西五台徐氏。


五台徐氏大概在明朝初年迁至五台。


第一代名为徐才甫,被奉为五台徐氏的始祖。


延续至第四代的徐文源,生九子三十六孙,人丁逐渐兴旺,始“克昌厥族”。


也是从徐文源开始,家族子弟中开始有读书者。


其后不断发展,逐渐兴盛起来。“丁既昌矣,门户张矣,或文或武,衣冠光矣”。


据统计,明清两代,得功名者147人次。其中不乏名流学者。最著名的当属《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


徐继畬与徐向前同宗,皆源自第四代的徐文源。

徐文源生九子,皆开枝散叶,形成九大支。

徐继畬属于第二支的第十五代,徐向前属于第三支的第十九代。

文章图片1

(从右至左:五台徐氏始祖徐才甫、四世祖徐文源、徐继畬、徐向前。有点神似不?)

(从右至左:五台徐氏始祖徐才甫、四世祖徐文源、徐继畬、徐向前。有点神似不?)

这种关系,按潘柳黛的话讲,可能连鸡汤都喝不上,但在家族长辈的讨谈论中,这位“诚朴”(咸丰皇帝语)、博学,有眼光,有担当的叔伯祖依然给徐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帅晚年,非常关注海内外徐继畬研究的情况,曾专门借阅过《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并多次听取海内外相关情况汇报,数次为徐继畬纪念馆、研究会、全集等题词。

这种从小打入心里的先辈形象,我不相信对一个人毫无影响。


回忆录中徐帅专门提到这位先祖因言获罪,被罢官,死后还得继续服刑,棺材上栓着锁链。


这种有着强烈色彩的景象进入一个一个孩子心里,会成为一个鲜明的印记,在其一生中都起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徐帅的谨慎自持,或许跟这种下意识中的景象有某种关联。


当然,这也都是些空渺的联想,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一种感觉而已。

文章图片2

(五台县建安村徐氏祠堂)


徐向前元帅小时候最早接触,到老依然背诵如流的文字,就是徐家的“家训”,——由五台徐氏十四世,也是徐继畬的父亲孙徐润第所作,记其四世祖徐文源之事。


《布谷章》:


布谷催耕,兄泪盈盈。
有弟无母,无母孰哺?
负我耒耜,抱我弱弟,适于南亩。
苗既硕,弟何小,兄也顾之,劳心草草。
弟既长,兄已老,弟也事之,私心未了:“滹沱浩浩,潭水一掬。决潭益沱,毋乃不足?”
曰:“世世子孙,惟兄之子孙,是亲是睦,敢或侮之,神其不佑!”


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家训,倒更像一篇高级软文。


除了叙其渊源,要其子孙报恩,与兄长的后人亲睦友爱外,并没有那种正面的、具体的训诫。


但你在这种文字里,能感受到兄弟情深,能感受到知恩图报,也能感受到先人的勤俭自持和艰辛不易——负耒耜,抱弱弟,躬耕于南亩——这副景象,百味尽在其中。


在这种家风影响下,五台徐氏后人总体上展现出中正平和、重亲情重道义的家族性格。


当然,人是不一样的,环境是复杂的,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家族文化在每个人身上起作用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像在某种特定氛围中,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根本毫无感觉一样。


所以说是“家族性格”,是从整体上看,不能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也不能整齐划一批量配置到每个人身上。


但作为一种下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家族文化仍然潜在地,曲折地,无声无息地起着某种作用。


可以想象:


当“布谷章”的画面刻在一个孩子心里时,仁爱就刻在他心里了,兄弟就刻在他心里了,纯朴和端正就刻在他心里了,祖先的艰辛和不易就刻在他心里了。


当徐继畬的光芒照进一个孩子心里时,荣耀就照进他心里了,读书就照进他心里了,担当和道义就刻在他心里了,不朽功名和死后仍缠在棺材上的锁链就照进他心里了。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我觉得特别应景,以此作结吧。

自画像

一个家族的韧性,古老而显赫的家族

潜伏在眉毛的浓黑弧线里。眼睛

温和蔚蓝,装着一个孩子虔诚的痛苦

和些许的谦恭,不是那种傻瓜的谦恭――

它是阴柔的:仿佛一位侍应生的表情。

嘴的模样再平常不过,线条宽而直,

沉稳安静,但必要时也会不吝言辞。

前额似乎还未印上世事的沧桑,

喜欢在阴影里,习惯俯视甚于仰望。

这一切,总的来说,只是些朦胧的影像――

永远不会,无论是在幸福还是苦难的时刻,

造成一种坚实的、不可变更的结果;

然而,仿佛有某种力量,从遥远的地方,

用零散之物筹划着一项严肃伟大的工作。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