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这本书,见证历史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不仅仅是跟着吃瓜

 岛上拾趣 2022-04-17


2022/2/25

​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旋律。它是一套解读世界的信念,通过解释周围发生的各种事件,激励或安慰个人。——亨利·基辛格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2月25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56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周五原本的打算就是给大家推送有深度一些的书籍,这样即使当天没看完,也有一个周末可以消化。

没想到的是今天新闻热搜刚好全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消息,准备推的这本《世界秩序》倒是很符合现在大家的需求了。

作者亨利·基辛格,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的老朋友了。

这位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

1971年7月,他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此外。1973年1月,他还因为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讨论现代外交和现代政治绕不开的人物,基辛格眼中的世界局势无疑值得一阅,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推荐理由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相信现在翻开这本书,看了开头的人,都难以抗拒继续阅读下去。要有大格局,才能学会从底层思考问题,才能不被一叶障目。

将时间拉长到400年,基辛格92岁创作的这本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理念精髓的《世界秩序》,无疑能帮助我们要跳出身处平台的局限性,搭建起系统认知的框架,然后以此延伸。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跟着基辛格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还可以以他从不同的综合因素解读的当前不同秩序观,去更好的理解整个近现代历史。
有人因此也将这本书称为基辛格写的简明世界史,建议对世界历史没有完整认识的人一阅。
当然,如果仅将这本书归为历史类书籍,未免太过于局限。
相较于普通历史书籍的陈述既定事实,这本书更精彩的是其中鲜活的思想灵魂。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跟着这个经历过世纪变迁老人,我们将看清楚世界秩序的发源和脉络,为自己观察国际局势以及未来发展提供更完善的遵循和指引。

精彩导读


从来不存在一个真正全球性的“世界秩序”。当今时代的所谓秩序源于近400年前在德国的威斯特伐利亚召开的一次会议。

基辛格的话语直白而又有理有据。
与想象中的不同,基辛格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建立的和平反映了各方对现实的妥协,而不是一种独特的道德洞察力。

也就是说,它以一个由独立国家组成的体系为基础,各国不干涉彼此的内部事务,并通过大体上的均势遏制各自的野心。
有趣的是,基辛格自己都指出,美国摇摆不定,时而捍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而抨击它的均势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不道德,而且落伍于时代,时而两种态度兼而有之。
当然,更有趣的,当时其他几个大陆和多数人类文明国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会议。
为什么呢?因为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因为,此前中欧地区的教派冲突和政治动乱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

据作者介绍,这段时间里,中欧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火、疾病或饥饿。于是筋疲力尽的参战各方召开会议,为制止流血做出一系列的安排。
在当时交通和技术都不方便的情况下,这又是怎么传播开来的呢?

作者认为,这是随着欧洲国家扩张进行的。

在扩张过程中他们把自己的国际秩序蓝图带到了世界各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基于国家之上的国际秩序框架也因此已延至全世界,涵盖了不同的文明和地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