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章麒 | “红色奇侠”杨新科

 文化宁海 2022-04-18

“红色奇侠”杨新科

作者:章麒

杨新科,参加革命时期化名姜步行,他是抗战时期的宁海籍中共党员,与其大妹杨芝梅同志是宁海地区为数不多的解放前入党的“兄妹党员”,他不但是官地党支部早期党员,还是“三抗”运动的积极分子和中坚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随杨民奎同志参加“铁流”部队的骨干之一,也是组建宁海武装力量“洪流”(县大队)的主力。

杨新科其人胆大心细,弹无虚发,百发百中,神出鬼没,飞檐走壁,翻墙越舍都不在话下,解放前英勇抗敌、智斗敌人的事迹,值得记录,让我们走进宁海“红色奇侠”——杨新科!

全家合影,后右一杨新科,后左二杨芝梅

一、出身贫苦,积极入党

杨新科,1925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竹林乡(今前童镇)官地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地主家做长工,作为家中长子寄予厚望,6岁就送到官地小学识字学习,后因为家里添了人口生活困难,就辍学跟着父亲到地主家做长工。杨新科青少年时,性格直率慷慨,嫉恶如仇,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恶霸地主恨之入骨。虽然自家贫苦,但他对更加贫困的乡里乡亲极尽所能的帮助,经常接济和帮助孤寡老人、老弱妇孺。

1944年初,已经秘密入党的杨民奎同志回到家乡官地村成立党支部,开展革命工作,杨新科受教育影响,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杨民奎带领杨国宾、杨民昆、杨新科等人举办农民文化夜校,开展识字文化学习,为青年们扫盲,传播我党先进思想和政策主张。杨新科积极投身学习,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在那个黑暗弥漫、家国存亡的年代,革命的红色种子悄悄在杨新科的心里萌芽。

当时乡里兴修水利和捐税摊派的不合理现象,给大量贫苦的农民增加了许多沉重的负担,杨民奎带领杨国宾、杨新科等青年骨干,组织村民反抗,与国民党政府下派人员周旋谈判,获得成功。

1945年5月,杨新科在杨国宾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建官地青年同乐会(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积极组织宣传、演出活动,与封建反动地主阶级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杨新科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长相俊朗。经常男扮女装,多次在文艺演出中承担主要任务,通过排演戏文、演唱歌曲吸引本村及周边村民前来观看,团结和发动广大群众。因为同乐会开展得有声有色,经常被邀请到邻村演出。

国内第二次内战正酣,国民党反动统治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其统治,紧锣密鼓,对人民实行更为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压榨。宁海地区也乌云密布,反动特务横行乡里,抓捕迫害进步人士,对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各种名目的征丁、征粮、募捐层出不穷,老百姓苦不堪言。

杨新科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没有被反对派疯狂恐吓所吓倒,在竹林地区,与敌人进行了周旋斗争。正值反动政府征丁征粮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群情激奋,悄悄进行革命串联,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主张,揭露国民政府内战的罪行。其亲妹杨芝梅就是在杨新科的鼓励和影响下,经杨民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兄长杨新科成为解放前宁海地区不多的“兄妹党员”。他们兄妹俩,积极参与争夺官地村政权,组织开展抗丁、抗捐、抗粮的斗争,在地下党员和进步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争取、奋勇反抗下,沉重打击了地方反对势力的气焰。

左二杨新科,左一雪里红

二、入伍战斗,革命追求

1947年立春后不久,中共浙东工委在宁海西乡白岭根村葛希曾家,召开了一次“台工委”扩大会议,史称“梅花村会议”。梅花村会议后,党的中心任务由原来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转为普遍点火、全面发动、跳跃式向前、广泛发展群众性的武装游击活动的方针。按照宁工委的工作布置,官地党支部选送村里的骨干党员杨新科、杨小昌等人参加台工委所属“铁流”部队。

杨民奎领导武工队在三门县旁芦田山附近活动,对外宣称是“打猎队”,暗地里发动群众筹措经费运输武器,但被当地猎户发现怀疑是“土匪”,无法继续武装潜伏,需转移到临海大石进行活动,转为游击形式继续武装斗争。

在游击队期间,杨新科积极参加战斗训练,熟练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大技术。当时因为反动派的封锁,游击队的战斗和生活物资都非常紧张,为了节约子弹,又能增加食物储备,把打猎和射击训练结合,在山林里射击鸟类、野兔、野猪等,既可以添置口粮又可以练习瞄准射击。杨新科在射击上颇有天赋,眼睛亮,准头好,手臂稳,每次射击几乎弹无虚发,甚至达到想打扑飞的鸟儿哪个部位,就能击中哪个部位的高超水平。

那时候,战斗异常激烈,子弹就在耳边“嗖嗖嗖”地飞过,有些战友倒在身边,伸手一拉满手是血,杨新科毫不畏惧,冲锋在前,一边射击一边把伤员拉进掩体内。曾有一发炮弹直接落在不远处,杨新科却全然不惧,眼神坚定,弹无虚发,战斗时常用一顶草帽示意战友们射击进攻的方向。

1947年7月,杨新科在山中活动时不幸被蕲蛇(俗称百步蛇、白花蛇等)咬伤脚,先隐藏在三门由“三五婆”(乡村郎中)医治,待伤势稍好,悄悄潜回官地村自己家里养伤。在家养伤期间,还遇到国民党政府派人来搜捕,闻讯后,虽有腿伤,但好在杨新科身手敏捷,由二楼窗口翻下通过下层屋檐溜到隔壁杨民昆家,再从旱厕遁走。在党支部和村民的机智掩护下,抓捕人员无功而返,之后杨新科就躲避在杨国谈家继续养伤。

1947年10月,中共台属工委领导发动了象山南田暴动,沉重地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台属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点燃了台属地区解放之火。不久,台属地区建立了“铁流”部队,邵明为政委,周象人为大队长,金鹤鸣为副大队长,杨民奎为教导员,编为3个班,战士40多人,枪40多支,成为台属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而杨新科正是为数不多参加“铁流”部队的宁海战士之一。从此,在中共浙东工委和台属工委的领导下,台属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党指派时任中共杭州市工作委员会书记王槐秋,去天台等地从事游击武装部队的领导工作,在家养伤已经痊愈的杨新科受杨民奎指派,到宁海连头山福泉寺接应王槐秋到官地村杨民奎家。杨新科出发前,穿着破旧衣物,头戴草帽,策划好路线,先走山路小路,利用地形隐蔽踪迹。到了乡村大路为通过关卡哨兵检视盘问,杨新科向村民借来扁担,装扮成挑担的农民,跟着城市来的王槐秋后面,两人淡定自若佯装成带着挑夫回乡访亲的先生。

1948年1月,中共台属武装在三门亭旁里金反围剿,突围后,杨新科随部队转移至杨家山、大田头村休整。此时正值严寒腊月,雨雪天气较多,山区村民所种植庄稼都被冰冻收成较差,生活困苦。而部队驻扎在此,靠村民接济,战士们的生活更加困难。中共台属工委、台东临时工委书记邵明,决定委派宁海籍的同志回乡筹措粮食物资。于是杨民奎、杨谷峰等同志回到官地筹措物资。当时官地党支部的杨国宾、杨民昆、杨新科等骨干党员积极配合,发动党员和进步群众将留备过春节用的年糕、大米、蔬菜、肉类等年货,捐送给游击队,让游击队员们过了一个欢乐的饱年。之后,杨新科就随杨民奎一道返回游击队驻地,重新归队。

胸挂勋章的杨新科

三、机警侦察,保卫护送

1948年4月,台工委副书记许少春被捕波及我县工委,工委负责人童衍孝、童连昌也被捕。台工委得知后,委派王槐秋与杨民奎两位同志下山整顿宁海党组织。杨民奎出发前,让杨新科先去前童打探情况,杨新科接到任务后,头戴草帽围着毛巾乔装成农民,到前童他娘舅家先与杨国宾碰头了解情况,后与宁海工委委员李黎见面,获得重要信息后,连夜上山,向王槐秋和杨民奎汇报了他掌握的宁海工委被敌人破坏的情况。

1948年7月,杨新科受党组织委派,保卫王槐秋和杨民奎两位同志到官地村杨国宾家开展重整宁海党组织的工作,期间杨新科一直负责保卫几位领导同志的工作。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具有非常丰富的侦查意识,他在官地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保卫工作,使这次组织过渡圆满完成。

1948年10月上级决定,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快迎接宁海解放,浙东临委决定成立浙东行署第七办事处,成立三个武工队,其中第一武工队(也称七办警卫队),杨新科担任队长。

1949年春,杨新科住在潘家岙时,受杨国宾指派护送四位从上海来的女同志去山洋根据地。当时国内反动派苟延残喘,加进疯狂搜捕迫害我党同志,各处都有特务在搜查。为了安全起见,杨新科特意安排夜间赶路。大家摸黑在山路上疾走,四周不时响起野兽的叫声,让四位城市来的女同志胆战心惊。全靠杨新科藏着枪,他非常勇敢,耐心安慰女同志放心,就算有野兽他也会一枪一个,保证大家的安全,鼓励她们大胆跟着自己走。因为杨新科表现的无所畏惧,四位女同志才比较淡定一些。护送至沈家岙时,天降大雨,大家在农民的灰厂里躲雨,待雨稍停,又匆匆赶路。几位上海女同志根本没走过坎坷难行的山路,天黑下雨,总是滑倒,杨新科边扶边拉着她们走,最终顺利完成转移任务,到达山洋根据地,杨新科自己也筋疲力尽。

当时因为情况紧急,杨新科也并不知道四位女同志的姓名。1949年8月,杨新科到杭州保卫干部学校学习进修时,星期天在六公园散步,巧遇四位女同志其中一位姓章的女同志,在杭州妇联工作,同时告知其他三位女同志也都在杭州工作,并聊起当年由杨新科护送去山洋根据地,走了一夜的山路,说是对杨新科当时勇敢无畏的样子印象深刻,一辈子难忘。

杨新科自己也是当时宁海地区国民党政府通缉令上的重要人物,每次竹林乡公所到官地搜查他,整个村的村民会集体联起来,竭尽全力保护他。比如杨新科的母亲和大妹妹杨芝梅,则机智的用糯米粉、酒食去迷惑抓捕人员,搞好关系。杨新科家的奶奶,就会联合村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婆婆们一起去用牛粪去丢抓捕人员,叫嚷着让他们快点离开,这里没有他们要抓的人。所以在危险困难的岁月里,杨新科经常进出官地而没有被抓捕,村民及家人的保护和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身着军装的杨新科

四、七市缴械,解放宁海

1949年2月,杨新科是最早随杨民奎组建宁海武装力量的“洪流”部队(县大队)的骨干,2月17日解放三门后,“洪流”部队和第一武工队会合一起在一市、七市开展工作。

一天下午,接群众报告,葛文炯带国民党宁海自卫队第三中队到枫槎岭头路廊,抓鸡拉夫准备到七市来征粮。杨民奎得此消息,假装组织部队撤离七市,天黑后悄悄折向南方潜伏在一所寺院内。侦察后报告说敌人住在七市祠堂,于是杨民奎决定派第一武工队队长杨新科组织一个班正面进攻,偷偷摸掉步哨,潜伏在田岸脚下,不准开枪,以待时机。

杨民奎自己和分队长白云带领其余人,绕道到敌人驻地后门,再通知杨新科共同发起进攻,冲进去缴枪。但是到了敌人驻地发现四门紧闭,根据实际情况,临时采用火攻的方法。搬来干柴堆在正面大门口,用火油泼上,先喊话敌人,让他们投降,敌人拒绝,才烧起熊熊大火。敌人逃至祠堂天井,后门唯一通道则被我军守住。还用手榴弹丢进去,炸得敌人咿咿呀呀乱喊乱叫。葛文炯才不得不从后门缴枪投降,全部敌人被俘。此次攻打、围歼七市乡公所,以少胜多,杨新科作为火烧智取的主攻队长表现英勇,1949年6月,杨新科任宁海县人民政府警卫队队长。

1949年7月3日,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从天台出发,途径宁海上金到前童,准备解放宁海,师部又由前童转移至福泉寺。我方第七办事处和县大队、官地、前童等村组织的担架民运队共300余人,7月4日到该寺,由杨明奎、童先林同志领导学习“进城守则十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并商定了接收国民党县府各单位、部门人选。61师召开解放宁海军事会议,部署解放宁海县城的作战方案,其中182团在杨新科引领下,在七市歼灭任小青股匪后,越枫槎岭到白峤岭阻击东窜之敌,师部随181团指挥整个战斗。地方武装的洪流部队,协同各团作战,部队决定当晚攻城。

1949年7月5日晚8时,攻宁海城开始。61师183团首先向崇教寺守敌攻击,并占领崇寺山。181团歼灭跃龙山守敌后,即以炮火轰开南城门,冲向县前与183团会合,占领国民党宁海县党部、县政府和警察局。

7月5日晚10时,宁海县城解放。根据县人民政府领导安排杨新科带领警卫班人员在县警察局看管俘虏,因为俘虏人员比较多,杨新科灵活机动,选派当时跟着部队进城的官地村民兵帮忙看管俘虏。

杨新科留下的勋章

五、保卫前童,英勇作战

1949年8月,杨新科受上级委派在杭州公局干校学习。

宁海解放后,蒋匪残余部队隐蔽山林,不时扰乱我新生宁海政权的稳定。1950年4月,参加剿匪的解放军武装工作队,调离宁海。国民党残余部队司令王枢见此认为有机可乘,计划偷袭前童,再攻打宁海县城,企图推翻宁海新政府,建立浙东反共基地,配合台湾反攻大陆的目的。1950年8月3日,王枢率领部队500余人,分几路对前童进行突然袭击。前童当时是西南区区公所所在地,区长杨国宾去电请县委急派部队支援,同时组织民兵配合,一场“前童保卫战”即将打响。

县大队主力在赶赴前童途中遇敌作战,到8月4日中午,还未赶到前童。而敌匪王枢部队已经抵达前童并占据鹿山。当时情况已十分危急,杨国宾率领区中队和县大队60人占领制高点塔山,以塔山作为据守阵地,等待救援部队到达。蒋匪部队武器精良,4门大炮和10挺机枪利用猛烈的轰炸扫射向塔山进攻。我方隐蔽不动,等待对方消耗弹药以静制动,等到敌人亲自冲锋进攻,我方才进行猛烈还击,敌人几次冲锋都被塔山的我军击退。时间一久,敌人又改变战术,由正面直插改为扇面并进。我军反击难度增加,兵力不足、弹药不够,经不起消耗战。

当敌人再次发起冲锋,杨国宾却让据守塔山的士兵们原地休息,当敌人冲到半山腰,正面没有受阻,背后却挨了一排枪。原来杨国宾提前通知人在官地的杨新科,由杨新科组织官地、严家、柘湖洋、栅下等村的100多民兵,到塔山脚“着衣亭”一带埋伏,从敌人后方袭击。在杨新科的统一指挥下,官地民兵一起潜伏在草丛中,悄悄匍匐前进,从敌人后侧面突然发动袭击,打得敌人手足无措,腹背受敌无法前进也不敢贸然撤退。敌人只采用大炮轰炸和机枪扫射,不敢冲击,双方远距离互相交锋,炮声枪声一片,十分激烈。双方战况焦灼,成功拖延了敌人的进攻步伐,让我军等到了援兵。

8月4日下午四时左右,县大队主力赶到栅下,兵分两路冲击敌人。配合增援部队,杨新科指挥民兵,不再隐蔽,直接发起猛烈进攻,互相围剿敌匪,最终杀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往金板山、大田头方向逃窜,全线溃败。

“前童保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残匪的反攻阴谋,包围了新生的基层政权。官地等村民兵队在杨新科的指挥下,作战英勇,立下功劳,杨新科本人受到了区、县的嘉奖。

平反后杨新科亲笔日记

六、坚守初心,深藏功名

新中国成立后,杨新科作为骨干党员受到党的重点培养。1951年受选派去台州军分区党训班学习;1953年5月去台州军分区干部轮训队学习;1954年7月去浙江军区训练团任组长。1954年10月转业回乡,先由组织安排到宁海联社黄坛竹器社组织试点工作。同年11月,杨新科调任竹林乡党委副书记,兼任官地党支部书记。转业后,杨新科还是保持战争年代的作风,性格耿直,踏实吃苦,在解放后的工作中秉公办理、大公无私。

1955年,杨新科因对统购统销等当时的政策,不注意场合、不顾身份,说了一些话,再加上杨新科的小妹夫去香港做生意,解放后滞留在香港,据此认为杨新科有海外关系,以上种种原因受到处分,在1956年被定罪反党分子,遭受清洗,开除公职党籍遣返回家务农。

因为背着罪名回乡务农,杨新科一家蒙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备受白眼冷遇。但是杨新科一直不忘初心,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劳动中也尽力发挥自己的力量。杨新科在解放后与葛珍珠结为夫妻,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养育了7个子女。在困难时期,更是贫困,全靠他的妻子贤惠,老父亲帮衬,勉强度日。

在遭受冤屈的岁月里,杨新科仍然相信党相信政府,合法合规向上级申诉,不管在困难时期,还是十年浩劫时期,从不间断。他坚信党一定会明白自己的真心,会把自己身上莫须有的罪名清除。而对过往的功绩,他闭口不谈,他的妻子、子女对他的革命经历和战斗事迹都知之甚少。在教育子女上,杨新科注重家教,重视家风,一直要求他们互敬互爱,勤俭持家,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关系为子女谋取私利。

1981年1月30日,杨新科经纠错平反,恢复组织关系。当天,杨新科在日记本中写下“我又回转无产阶级的怀抱,我党光明正确,衷心为党为人民服务尽年。”老人历经困难冤屈却依旧满怀忠党爱国之心,令人动容。1984年10月,根据党的政策,杨新科由退休老干部改为离休干部,终于获得了公正的待遇,冤屈得到清刷,他感到焕然一新,腰杆终于挺起来了。

离休后,杨新科一直跟着小儿子居住在前童官地村,随着年纪增长,他左耳完全失聪,右耳也只有部分听力,但是他一直关心国家大事,紧跟党的政策要求。他还利用村里废弃的学校旗基自购旗杆升国旗。一个人每天早上去升国旗,成为他坚持了十余年的一件事。

2006年5月25日,忠诚的共产党员杨新科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2岁。杨新科从18岁参加革命,是宁海地区较早从事武装斗争的党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他一辈子坚守初心,追求正义,不改本色,对党忠诚,无畏艰难,深藏功名,是党培养了他,他也是用自己的一生回报着党和国家,为宁海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值得怀念和学习的楷模。

杨新科一个人坚持天天升国旗

本文在采写中,得到多位前辈老师的帮助。宁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刘开文先生多次提供重要资料,不辞辛苦为本文的完成保驾护航;杨新科的夫人葛珍珠老人、妹妹杨芝梅老人、儿子杨元彦、儿媳童菜云、外甥杨建华、孙媳妇张丽等家人回忆往事,提供大量资料,助力本文撰写。

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资料

《福泉寺与宁海解放》(童铁策)

《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杨绍谦)

《宁海“洪流”部队的成长及战斗经历》(杨民奎)

《一个人的升旗仪式》(徐群飞、童时强)

《我在官地联络站做护卫工作的几件事》(杨新科、杨毓舟)

作者:章麒

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图片 | 作者提供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