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灭亡于政治腐败并非军事不敌满清

 思明居士 2022-04-18

时下很多人鼓吹满清如何伟大,这对于华夏民族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大不利的!一味地鼓吹被征服被奴役的历史,在当前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压制我们伟大复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吹实际上是历史学界打压爱国主义的一个“痈毒”,必须加以警惕的澄清。明末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当时以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刘泽清,刘良左,左梦庚,施琅……等一大批堕落地主阶级中精致利己者组团“集体卖国“的历史,必须认真分析和批判。

早期明军对清军的失败都是政治上文官集团战略战术瞎指挥导致的。首先在无论明清双方在都是精锐军队相遇的情况下,满清鞑虏的战力并不比明军强,明军才是以少打多,寡不敌众。明军中不能打仗的都是些根本连像样的训练都谈不上的士兵,满清真碰上训练还算行的的明军,鞑虏金兵照样打不过,要吓得开溜,或者硬扛上了,以多打少,还“死伤相当”。比如锦州战役中,总兵曹变蛟少数特种部队对满清皇帝皇太极实行斩首行动,差一点就把皇太极脑袋砍了,虽然被救,但曹总兵却全身而退,八旗军不敢追他。

满清军和明军硬碰硬。一大半靠收买汉奸做内应,还有就是间谍获得情报,甚至朝鲜人给他们通风报信,知道明军动向,以多打少。《明史纪事本末》中说“建州最工间谍,所在内应”。万历四十六年,满清的前身——后金兵攻占抚顺,攻占前明朝没把这些暴乱分子当回事,而金兵靠骗。让一些人装成部落平民进抚顺贸易,大军跟在后面进城,把抚顺骗了下来。最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被说成是明朝出动大军,所谓的“明以倾国之兵”泰山压顶。实际上呢,根本就没有那么夸张。“明朝此次援辽之师,仅仅是凑合了七万有零之兵,又杂以许多募兵和尫羸不堪的在内,以征建州十万之众”“明朝各路之师,多只二万零,少则不满万”。明军总数才七万,本就数量不占优势,再分三路,出兵的时间地点,又预先被努尔哈赤知道,如此情形,不打败仗就怪事了。归根结底还是文官杨镐军事素养太差战术失误导致的。

文章图片1

之后沈阳、辽阳的陷落都是有汉奸投降,内应献城。王化贞时期的广宁,更是汉奸孙得功阵前投敌,导致明军大乱而败。真正狭路相逢,明军敢于打硬仗的时候,清军并不占便宜,甚至在以多打少,兵力占据数倍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都是相当吃力。

有这么个例子就是天启元年,明军戚家军在浑河与鞑虏的一场遭遇战。朝鲜人的记载:“虏中言守城之善,无如清河;野战之壮,无如黑山。姜总兵见沈阳围急,弃本寨而来救,遇于黑山。虏并攻沈之兵以迎之。姜以川兵六七千,当虏骑十万,虽众寡不敌,终至于尽歼,虏之死伤者亦相当。虏至今胆寒”。也就是说八旗兵用十万的兵力加上大炮优势围攻六七千的四川明军,打得还狼狈不堪,死伤数量和明军差不多。以至后来每次提到这次战役,都要胆寒。

文章图片2

在《熹宗实录》和《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对这次战役都有更详细确切的记载。大致经过是,沈阳被攻,川浙总兵陈策率军去救,行军到浑河桥南,接到沈阳失守的消息。陈策下令撤回,凭城防守。手下将领不干,尤其是副将周敦吉等人坚决要打。陈总兵听从部下的建议。于是从四川调来的石砫土司副总兵秦邦屏和周敦吉等将领,引兵渡过浑河,在北岸扎营。浙兵三千,在总兵陈策的带领下,在桥南扎营。秦邦屏等人还没把营扎完,金鞑子就从四面围攻。将卒拼死奋战,杀死两三千人。八旗军也怕死,将领带头和士兵往后退。在后边压阵的努尔哈赤看情形不对,严令不许后退。就这样鞑子兵被打退了再冲上,打退了再冲上,反复搏杀三次,还是攻不下来。张思任于辽阳陷落后,混在关内回撤的散兵队伍中,“遇沈问沈,遇辽问辽”,访问所得此战中的情况:“沈阳既破,川兵札营甚坚,李永芳得我火炮手,亲释其缚,人赏千金,即用以攻川兵,而川兵无不立碎者。”最后是用大炮才打败了明军。外加明军久战饥疲交加,而八旗兵本地作战,生力军源源不断,这才逐渐支撑不住。周敦吉、秦邦屏、吴文杰、雷安民等人都战死。其他将领奔回桥南,进入浙兵安扎的营寨里,八旗军围困数重。当时副将朱万良,姜弼拥兵在距离浑河数里的地方,观望不前。等到八旗军围住浙兵时,朱,姜二人才领军向前,刚一接战,就溃败不支。八旗兵于是全力攻打浙营,一开始,浙兵用火器,金兵死伤累累。等火药用光后,再短兵接战。又作战良久,终于寡不敌众。总兵陈策先战死,童仲揆想要骑马突围,被副将戚金拦住问“公何往?”于是童仲揆下马对部属说“我二人今天就死在这里,死得其所”,和众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都壮烈牺牲,只有周世禄突围生还。由此可见当时能够维护国家统一意志坚定的爱国者是可歌可泣的!很难理解现在一些清粉√他们的污蔑!

按《实录》和朝鲜历史记载,明方此役兵力当在一万左右,而朝鲜记录,只说川兵六七千,未计入浙兵三千。此役总兵乃是陈策,真正之功臣是秦邦屏、周敦吉、戚金等。

满清的《满文老档》对这场浑河血战也有提及,但夸大明方兵力,把一万说成两万。且对已方伤亡惨重一笔带过。但也不得不承认明军战力之强,鞑子兵颇为狼狈的事实:“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拿。” 满清八旗素以野战为荣,夸耀于世。故对攻城伤亡不讳言。而一到野战,则为维护形象,档案记录中往往遮盖,此是其常用伎俩。所以之后直接说“击败其兵”,具体战斗过程全都隐去,大约也是觉得自己以多打少,还死伤累累,实在不太光彩。

《熹宗实录》编写者对此役评论说:自从努尔哈赤发难以来,我兵都望风先逃,没听说过有能正面血战挫其锋芒的。唯独这一战用一万多人,抵挡虏兵数万,杀敌数千人,力屈而死。至今还凛凛有生气。当时这一战幸存的士兵有到辽阳的,把斩获的八旗兵首级献给按臣张铨。张铨命令照例给予赏赐,士兵在阶前痛哭,不愿意领赏,只愿意为主将报仇。纵观各方记载,此役明军以寡击众,以一万人对阵后金近十万,结果杀伤相当。虽然最后大部壮烈战死,但战力之强悍,还在八旗之上的事实是可以肯定。明军不缺乏爱国者,但是政治制度的腐败让他们拳拳爱国之心化为泡影。

朝鲜人对此战过程系道听途说。但“虏至今胆寒”则是其使者直接见闻,属第一手史料,是可信的。则明军精锐部队战力之强悍还是能让鞑虏胆战心惊的。明朝吃亏的地方,不是战力不如对手,而是指挥错误导致对敌军队数量太少,被敌人优势兵力包围,寡不敌众。

后来清兵绕道入关大肆杀掠,都有记载表明其远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强横无敌,甚至一听明军来就上下牙齿打战。学者李光涛在《清入关前之真相》一文中引用某些史料称入关清兵兵“每惊传官军至,则呼诸酣睡尽起,齿上下击如啄木,面惨淡无人色,而实无一官军也”。这真像是一群抢劫犯听说警察来了差不多!所以明朝东林党文官集团压制武将,贪污腐败,导致军费不足,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战斗力跟不上,才是失败原因。后来明朝军队投降满清后,满清给的军费充足,早期的伪军绿营兵战斗力爆棚,把李自成灭了,就是证明,明朝文官腐败才是军队失败的原因。

总结下来满清八旗军能打败明朝主要是靠汉奸内应,这有记载:“奴酋屡陷辽地,非善于用兵,而巧于内应。故奸细宜严”。还有靠间谍刺探情报,明军每次的行军动向,方略谋划,鞑虏几乎都能提前摸清,然后做出针对性的布置。再者靠兵力人数上的优势,明军与八旗军正面交锋的实际有训练有组织的兵力,一直小于十万,在大部分的战役里,都是明军寡不敌众,以少打多。但在毛文龙在的时候,除了兵力(有精良器械装备的)人数的优势依旧保持,其他伎俩完全失效。毛文龙每次袭击满清占领的沦陷区,都有辽民甚至叛变的清军将官做内应。毛文龙知道清军的动向,而清军却对毛文龙的行动摸不着头脑。毛文龙率领的这支军队,尽管武器装备极其简陋,但不仅没有怯战心理,反而敢于打野战,敢于深入后金境内,去袭击鞑虏,给敌方造成重大损失。这就和几十个沙俄探险队就敢攻击满清外兴安岭一个道理。当然八旗军还有一个兵力上的优势,本来毛文龙也是找到了对付的办法,就是从辽东的难民中招募挑选士兵,初期就达十几万,据汪汝淳说“合亦有劲兵十四五万。内有衣甲器械者,仅四万人”。假如明廷能给毛文龙足够的军饷,提供足够多的物资支持,那这十四五万人完全可以抵挡满清鞑虏,但可惜的就是这种支持始终没有给予,东林党的袁崇焕还处处压制迫害毛文龙。否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扫平辽东不是奢谈。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战胜满清,是必须要打野战的,必须要解决人数太少居于劣势的地位。只要明军受过训练,人数足够多,情报得力,完全是可以在野战中战胜八旗军。毛文龙被袁崇焕冤杀了之后,明军的战术就靠逃避野战,一味修城守城,堡垒战术层层推进消耗国库财力,其实就是在帮满清鞑虏的忙,是在助长官兵的怯战心理,最后只能拖垮自己。毛文龙代表的灵活多变作战方式,才是明方应该选择的。

满清征服汉地,其实不是靠自己的武力,而是因为汉奸军队打头阵,汉人杀汉人。为满清挖壕沟围攻城市的都是强迫抓来的汉人劳工。这和日寇侵华抓劳工修工事一模一样。明军李定国打新会时,清军用平民做人体盾牌,站在城头阻挡李定国的炮弹,李定国就不忍心开炮。没粮食时,满清士兵还把老百姓当做粮食吃掉。在这种奸诈凶恶的敌人面前。长期受儒家仁义道德思想熏陶的爱国者想胜利,艰难可想而知。比如郑成功围攻南京,清军头目郎廷左诈降说,满清法律,守城一个月就不杀家属,不够一个月就杀死全家。虽然他是缓兵之计,但是足以看出,满清用绑架家属做人质的手段控制汉奸为它们卖命十分高效!汉奸吴三桂的儿子就是被满清留在北京做人质,吴三桂造反之后还和康熙谈判希望放回儿子。满清八旗军有战斗力不可否认,但是不可战胜,什么亚洲第一却是扯蛋。乾隆时打缅甸,清军死伤惨重,三次失败,足以说明亚洲第一的谎言不攻自破。面对沙俄探险队一二百人,几千清军打了一年多,最后还割让尼布楚换取和平,雍正对沙俄的恰克图条约又进一步割让不少土地。如果不是离沙俄太远,恐怕满清早就被沙俄征服了。南京战役。郑成功打死八旗军几千人,北京的旗人几乎佳佳带孝办丧事。守卫北京和北方的清军就有几万人。所以满清统一南方靠的就是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这些汉奸部队。

因此得出结论,满清灭亡明朝,靠得根本不是军力强大,而是由于明朝精英阶层集体卖国,以及当时平民阶层文盲太多,民族意识淡薄。到抗日战争时,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普及。民族空前团结,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第一次赢得反抗民族压迫的伟大胜利,避免了又一次亡国的惨剧。

历史是一面镜子,必须有反面才能显示正面。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就是犯罪,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五十六个民族,认识历史更加能够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强大,保持和壮大我们的国家富强就要反思和正视历史,不避讳,多总结,弘扬爱国主义,才是主旋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