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一百五十五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4-18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目录

 医部汇考一百三十五
  耳门二
  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耳鸣聋总论 阴虚耳聋 气闭耳聋 肝火耳聋 痰火耳聋 气虚耳聋 风热耳聋 虚聋 肝火耳聋〉
  徐春甫古今医统〈耳聋有六候 耳聋耳鸣属热者多 气虚耳聋当见于大病之后 耳聋当以通气开郁为主 耳聋治法宜泻南方补北方〉
  王纶明医杂著〈耳鸣 耳疮〉
  赵献可医贯〈论耳诸病 耳疮 脓耳〉
  王肯堂證治准绳〈论耳 耳发 耳内疮 耳后疽 耳根毒〉
  吴昆医方考〈耳病方论〉
  陈实功外科正宗〈耳病 百虫入耳 黑疔〉
  喻昌医门法律〈耳鸣〉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證 论治〉
  陈士铎石室秘箓〈耳聋 耳痒 耳鸣〉
  方一〈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八珍汤 六味丸 大安肾丸 小安肾丸 滚痰丸 沉香降气散 指迷七气汤 流气饮子 苏子降气汤 养正丹 复原通气散 防风通圣散 排风汤 不换金正气散 正元散 木香槟榔丸 越鞠丸 平补镇 心丹 五苓散 二陈汤 青木香丸 小柴胡汤 一粒金丹 人参散 妙香散 乌金 散 归脾汤 四生散 凉膈散 逍遥散 紫金丹 调中益气汤〉

艺术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医部汇考一百三十五

耳门二

《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耳鸣聋总论》
耳鸣耳聋,须分新久虚实,忽因大怒大醉而聋或鸣者,属痰火,分轻重。治中年及体虚,或病后有此,悉属虚,但分气血耳。古方有用鼠胆、尿、凌霄花等,杵汁滴耳者,有用杏仁去皮、加盐蒸热,捻油滴者,有用蓖麻子去皮,加枣子一个同捣,加乳汁和丸,绵裹塞耳者,有蒜瓣剜空,纳巴豆炮熟,绵裹塞耳者,有用雄黄巴豆末,葱涎和锭捲纸塞耳者,有以蜀椒、巴豆、菖蒲、松脂、以蜡镕作筒子塞耳者,有用细莘、蒲黄曲末、杏仁和丸塞耳者,加有龙脑椒目者,无非辛热散结,透窍有馀。暴起者或可取效,若元气不足,肾阴亏损,虚火挟痰泛上,闭住其窍而聋鸣者,虽日滴时塞,如蚁撼石,终莫能动,须大补气血,滋阴制火,使大气上行充塞乎头,则九窍通利,聋聩咸除。《难经》曰: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肾气不得通于耳,则耳不和而聋,得上通于耳,则耳和而聪。观此,则虚实判然矣。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锡丹,间进安肾丸。有热者,龙齿散。肾脏风耳鸣,夜间如打鼓声,四肢抽掣痛,耳内觉有风吹奇痒,宜黄芪丸。耳属肾,人所共知也,然少阳胆经循胁络耳,故伤寒邪传少阳,则耳聋胁痛是也。妇女郁悒既久,则耳前后生瘰𤻤、马刀,暴怒气逆,则耳卒聋,皆相火客于本经而然,不独肾也。
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
少壮悉属痰火,中年必是阴虚。

阴虚耳聋

两尺脉大,或左脉大,或左脉虚;大体瘦色黑,兼见口乾肠燥、而耳鸣或聋者,手足心必热属阴虚,六味丸坎离丸主之。

气闭耳聋

耳聋,著恼而成通气散效,茴香、木香、人参、延胡索、陈皮、菖蒲各一钱,羌活、僵蚕、川芎、蝉蜕各五分,穿山甲二钱,甘草钱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肝火耳聋

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

痰火耳聋

右关脉滑而数,属痰火郁于上焦,宜清痰降火,二陈酒、芩连、柴胡、枳壳、或竹沥、姜汁下滚痰丸佳。

气虚耳聋

右脉大而无力,或濡而细,證兼倦怠,口中无味等内伤證者,属气虚,恒见劳碌之人,或中年病后得此,宜加减益气聪明汤。

风热耳聋

耳根连牙床肿痛,属上焦风热,阳明少阳二经受病,清胃兼辛凉散之,升柴、芷𧄍、荆防、薄荷、甘桔、枳壳、酒芩连元参、花粉、赤芍、鼠黏、生地等、频频缓服,势盛加酒蒸大黄。肿已消,但出水脓不止,用红末子吹之,耳门疮鼠黏子汤佳。耳中忽然大痛,如有虫在内走奔,或出血,或出水,或乾痛不可忍,用蛇蜕烧存性,以鹅翎管吹入耳中立止。
大病后及劳碌耳聋或鸣,当作虚治,须分气血,一补阴,一益气。

虚聋

耳出脓汁,或聋而鸣,属上焦风热,蔓荆子散佳。方用蔓荆、生地、赤芍、甘菊、桑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炙甘草、赤茯、姜枣煎服。
耳鸣聋皆是阴虚火动,滋肾丸、虎潜丸、或滋阴百补丸俱好。

肝火耳聋

脉弦而濡或数,其人多饮,属肝经风热,木香槟榔丸。耳根连及项或肿多在左边,脉弦数属肝火,恒见于妇女,宜平肝降火,兼舒郁。柴胡、青皮、香附、抚芎、栀子、酒芩连、归芍、贝母、连𧄍、元参主之。若肿而发热,有表證者,荆防败毒散主之。
耳下结久,硬且胀,著恼便甚,属郁,越鞠丸主之。

《徐春甫·古今医统》耳聋有六候

诸书论聋證有六候,有气聋、火聋、风聋、厥聋、劳聋、阴聋,又有聤耳、脓耳,大抵耳属足少阴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且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入于耳而为厥,是谓厥聋,必有眩运相兼。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必有头痛之證。痨疫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昏昏聩聩而鬨鬨然者是为劳聋,必兼虚怯等證,此好色肾虚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鸣,有热乘虚随脉入耳,结为脓汁,谓之脓耳。或耳间有津液,风热搏之,结硬成核塞耳,亦令暴聋,此为聤耳。前是数者皆当推其肾脉,风则浮盛热则洪大,虚则涩而微,风者散之,热者清之,肾虚者补益之,痰火者凉而降之,各随其宜而治之,岂有不聪听者也?

耳聋耳鸣属热者多

俗云:老人多是虚冷而无热,此世之误也。凡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乾,筋痿脉促,二便秘结,此皆阴虚阳实之證。故《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惟是孤阳独盛,见證皆火,又以热药与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药,故不可服,而惟以温平调理,计出万全。

气虚耳聋当见于大病之后

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重而兼鸣者,亦有痰,不宜峻补。

耳聋当以通气开郁为主

耳聋證,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古方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紧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欲导其气而通其闭也。若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亦不能开其塞。若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缓缓平治,自然痊愈。予见攻之太过,反伤正气,变生他疾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察也。

耳聋治法宜泻南方补北方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

《王纶明·医杂著》耳鸣

耳鸣證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闲矣。若遇此證,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證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證。
〈注〉按前證若血虚有火,用四物汤,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汤加芎归、山栀。虚用八珍汤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汤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汤加白朮,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黄丸。《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为之病。

耳疮

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虚火等,因若发热焮痛,属少阳厥阴风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热痒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热口乾,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馀当随證治之。

《赵献可·医贯》《论耳诸病》

耳者肾之窍,足少阴之所主。人身十二经络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其馀十经络皆入于耳,惟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者以肾为主或曰:心亦开窍于耳,何也?盖心窍本在舌,以舌无孔窍,因寄于耳此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尔。以五脏开于五部分阴阳言之,在肾肝居阴,故耳目二窍,阴精主之;在心脾肺居阳,故口鼻舌三窍,阳精主之。《灵枢》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故凡一经一络有虚实之气入于耳者,皆足以乱其聪明而致于聋聩。此言暴病者也;若夫久聋者,于肾亦有虚实之异,左肾为阴主精,右肾为阳主气,精不足,气有馀,则聋为虚,若其人瘦而色黑,筋骨健壮,此精气俱有馀,固藏闭塞,是聋为实,乃高寿之兆也。二者皆禀赋所致,不须治之。又有乍聋者,《经》曰:不知调和七损八益之道,早衰之节也。其年未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是可畏也。其證耳聋面颊黑者,为脱精肾惫,用安肾丸,八味丸、苁蓉丸、薯蓣丸、选而用之。若肾经虚火,面赤口乾,痰盛内热者,六味丸主之。此论阴虚者也;至于阳虚者,亦有耳聋。《经》曰:清阳出上窍,胃气者,清气元气春升之气也,同出而异名也。今人饮食劳倦,脾胃之气一虚,不得上升而下流于肾肝,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此阳虚耳聋,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主之。有能调养得所,气血和平,则其耳聋渐轻;若不知自节,日就烦劳即为久聋之證矣。
又有因虚而外邪乘聋者,如伤寒邪入少阳,则耳聋胁痛之类,当各经分治之。
又有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而治之者,多不可专作火与外邪治。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王节斋云:耳鸣声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而为鸣,甚则闭塞矣。若其人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證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则气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必多欲当见劳怯等證,惟薛立斋详分缕悉,云:若血虚有火,用四物汤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山栀,虚用八珍汤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加白朮、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黄丸。
耳中鬨鬨然,是无阴也,又液脱者,脑髓消,胫酸,耳数鸣,宜地黄丸。
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锡丹,间进安肾丸。肾脏风耳鸣,夜间睡著如打战鼓,更四肢抽掣痛,耳内觉风吹奇痒,宜黄芪丸。肾者宗脉所聚,耳为之窍,血气不足,宗脉乃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故为耳鸣,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壳、橘红、紫苏、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风下气,续以芎归饮和养之,耳中耵聍耳鸣耳聋,内有污血,宜柴胡聪耳汤。
其馀耳痛、耳痒、耳肿、耳聤等證,悉与薛氏论相参用之。

耳疮

罗谦甫曰: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黄连散亦可,内服鼠黏子汤。

脓耳

耳脓即聤耳,用红绵散,麝香散。内服柴胡聪耳汤、通气散。如壮盛之人,积热上攻,脓水不瘥,红绵散麝香散不宜用,收敛太过也,宜三黄散效。

《王肯堂·證治准绳》《论耳》

耳属足少阴肾经。
《中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素问》曰:肾在窍为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又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故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注牙车即颊车穴也,在耳下曲颔端陷中。耳偏高者肾偏倾,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元珠曰:
耳薄而黑或白者,肾败也。

又属手少阴心经。
《素问》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又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

又属手太阴肺经。
李东垣曰:耳本主肾而复能听声者,声为金,是耳中有肺,水土生于申也。王太仆曰:手太阴肺之脉,其络会于耳中,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是以耳聋也。

又属足厥阴肝经。
《素问》曰:肝病气逆,则耳聋不聪。朱丹溪曰:耳聋属热,少阳厥阴热多。

又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经之会。
《灵枢》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素问》曰:一阳独啸少阳厥也,其终者耳聋,啸,耳中鸣如啸声也,胆及三焦脉皆入于耳,故气逆上则耳中鸣。又曰: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则胸胁痛而耳聋,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又《灵枢》曰:手太阳所生病者,耳聋目黄。

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
《素问》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灵枢》曰:聋而痛者,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又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又属足太阳膀胱经。
《素问》曰: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又属手足少阴心肾、太阴肺脾、足阳明胃经之络。
《素问》曰:此五络皆属于耳中,上络左角邪客之则病。

耳前属手足少阳三焦胆、足阳明胃经之会。
《素问》曰: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脉气之所行也。

耳后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之会。
李东垣曰:少阳者,斜出于耳前后也。

耳下曲颊,属足少阳胆、阳明大肠经之会,又属手太阳小肠经。
《灵枢》曰:手太阳当曲颊。

曲颊前属足少阳胆、阳明大肠经之会。
前寸许属手阳明大肠经。
曲颊后属足少阳胆经。
《灵枢》曰: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

赵以德曰: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然心亦寄窍于耳,在人身十二经络中,除足太阳手厥阴外,其馀十经脉络皆入于耳中。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之道,精气无处而不交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斯聪矣。因此耳属二脏之窍也。于是诸经禀其阴阳五行,精明者皆上入之,所以宫商角徵羽之五音从斯辨矣。《经》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是也。若二气不调,则交通不表,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而阳气之闭塞者,或因烦劳阴虚气浮,或因卫气不下,循脉积聚于上,或得于邪风与阳并盛,或因热淫之胜,或因三焦之火独光而耳中浑浑焞焞,或因经脏积热所致,或因大怒气上而不下,夫如是者皆由心气虚实不调,虚则不能治其阳,下与阴交,实则恃阳强而与阴绝。《经》曰:至阴虚天气绝是也。而地气之冒明者,或忧愁不解,阴气闭塞,不与阳通,或内外湿饮痞隔其气,不得升降,则耳中亦浑浑焞焞,或肾精脱,若热病之精脱,二者尺脉绝则死,或耳中因二气不和,结乾耵聍塞之。夫如是皆由肾气不和,虚则阴气微,不能上交于阳,而阳是暴,实则阴气逆,不纳其阳也。
暴聋之病,与阴阳隔绝之未甚,经脉欲行而未通,冲击其中,鼓动听户,随其气之微甚而作嘈嘈风雨诸声者,则可随其邪以为治,补不足,泻有馀,务使阴阳和平,自然清净之气上走耳中而听斯聪矣。曰:若子所表,言水火同开此窍,何原病式之非温补耶?曰: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以五脏开窍于面部,分阴精阳气言之,在肾肝居阴,故耳目二窍,阴精主之,在心肺脾居阳,故口舌鼻三窍,阳气主之。所以阴精主者,贵清凉而恶烦热,阳气主者,贵温暖而恶寒凉,洁古老人尝有是论,信耳目之不可以温补也。
风虚耳聋,排风汤、桂星散、羊肾羹,鱼脑膏、磁石丸、姜蠍散。
风热耳聋,犀角饮子、芍药散、犀角散、茯神散。
耳因郁聋轻者,吞来复丹,重者吞养正丹,凡治耳聋皆当调气。
气逆耳聋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经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又云:太阳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罗谦甫云:手太阳气厥而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手少阳气厥而耳聋者,其候耳内浑浑焞焞,此皆气逆而聋也,治法宜四物汤,吞龙荟丸降火,及复元通气散调气是也。
耳聋面颊黑者,为精脱肾虚,罗谦甫云:《经》曰:精脱者则耳聋。夫肾为足少阴之经,乃藏精而气通于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则肾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气血,兼受风邪,损于肾脏而精脱者,则耳聋也。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脏气逆,名之曰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其肾病精脱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之脉动,则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浑浑焞焞也。手太阳厥而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宜以烧肾散主之。
烧肾散、益肾散、补肾丸、苁蓉丸、肉苁蓉丸、桑螵蛸汤、肾虚有寒者宜之。
本事地黄汤、肾虚有热者宜之。
耳聋少气嗌乾者,为肺虚东垣曰:《脏气法时论》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乾。注云:肺之络会于耳中,故聋,此说非也。盖气虚必寒,盛则气血俱涩滞而不行也。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宜生脉散嚼下蜡弹丸。
劳聋宜益气聪明汤。
头目不清清神散。
气闭不通,通气散,秘传降气汤加菖蒲。

耳发

或问耳轮生疽何如?曰:是名耳发疽,属手少阳三焦经,风热所致,六七日渐肿,如胡桃,或如蜂房之状,或赤或紫,热如火,痛彻心是也。十日刺出黄白脓者生,刺之无脓,时出鲜血,饮食不下,神昏狂躁者死。小儿耳窍旁生者,相传指月而生,恐未必然,大抵风湿热毒成疳,故名月蚀疳疮。

耳内疮

或问耳中生毒何如?曰:耳中所患不同,皆由足少阴手少阳二经风热上壅而然,其證有五:曰聤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耳风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虽有五般,其源一也。皆不寒热。有耳蕈耳痔则不作脓,亦不寒热,外无臃肿但耳塞不通。已上缠绵不已,令人耳聋,活命饮、黄连消毒饮治之。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痈,用活命饮加升麻、桔梗、紫金丹、乌金丹。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若寒热大作,痛楚难禁者,疔也,作疔治之。

耳后疽

或问耳后一寸三分生疽,古云不治之證,今有一人年二十四岁,耳后结块如拳,肉色不变,亦不甚痛,七日不食何如?曰:此名耳后毒,非瘿也,隔蒜灸之,活命饮加柴胡、桔梗、升麻、八阵散下之愈。

耳根毒

或问耳根结核何如?曰:是名耳根毒,状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痛,属足少阳胆经,兼三焦经,风热所致,用活命饮加升麻、柴胡、水酒煎服,或乌金散汗之。壮实者一粒金丹汗之,老弱者黄芪内托散、十宣散托之。

《吴昆·医方考》《耳病方论》

耳以司听,匪听弗聪也,君子有思聪之责者,胡然而使袖如乎?故考方论。
肾热耳中脓血、不闻人声者,千金肾热汤主之。盖耳者肾之窍,故肾热则令人病耳,生脓出血,不闻人声也。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气下降于肾,肾得母气,自然清肃而热日愈;生地汁、麦门冬、白芍药,所以滋肾阴,而泻肾热;乃葱白者,所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牡蛎咸寒,能软坚而破结气,得葱白引之入耳,则能开听户而消脓血,乃白朮甘草大枣者,健脾之品也,所以培万物之母,益士气而制肾邪尔。
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者,千金补肾丸主之。盖劳聋者劳火鼓其听户也;气聋者经气滞塞于听户也;风聋者风热闭其听户也;虚聋者气血虚耗而神不用也;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久聋者病非一日,邪气痹聚也。凡是聋者,势必耳鸣,故总系其耳鸣也。味之甘者,可以补虚,亦可却劳,人参、黄芪、羊肾、山萸、乾地黄、菟丝、巴戟、苁容、泽泻、芍药、当归、茯苓、甘草、均之味甘之品也,能疗虚聋劳聋。味之辛者,可以驱风,亦可以顺气,防风、细莘、菖蒲、远志、丹皮、石斛、均之味辛之品也,能疗气聋风聋。性之毒者可以开结毒,亦可以疗久痹,蛇床、桂心、附子、乾姜,均之辛温微毒之品也,能疗毒聋久聋。
三十年久聋,用故铁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日,取汁入曲酿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以饮取醉,以绵裹磁石,内耳中,覆头一卧,酒醒去磁石即瘥。昆谓磁石引铁,物类之相感也,金石之性寒可使主内热,金石之性重可使镇祛气,共酿于酒,欲其无所不之,既饮其酒,复以磁石内耳,欲其内外交感而听户随开尔。
耳脓用人发烧灰存性,每用分许,吹入耳中,即瘥。此湿者燥之之意,而必以人发者,近取诸身而自足也。他如白矾赤石脂鸽粪,皆可枯灰用之。

《陈实功·外科正宗》耳病

耳病乃三焦肝风妄动而成,大人由虚火实火之分,小儿有胎热胎风之别。虚火者耳内蝉鸣,或兼重听,出水作痒,外无焮肿,此属虚火妄动之證也。四物汤加牡丹皮,石菖蒲、及肾气丸主之。实火者耳根耳窍俱肿,甚则寒热交作,疼痛无时,宜柴胡清肝汤治之。又有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以栀子清肝汤为治,外用黄线药插入挺肉缝旁,化尽乃愈。小儿胎热,或浴洗水灌窍中,亦致耳窍作痛、生脓,初起月间不必擦药,治早项内生肿,候毒尽自愈。如月外不瘥,以红线散治之,则安矣。

百虫入耳

百虫入耳,乃偶然误入之,如蝇蚊细虫入耳,以麻油数点滴入窍中,虫亦自死,取出。如蜈蚣等大虫入者,以肉炙香安耳边,其虫闻香自出。有虫夜间暗入者,切勿惊慌喊叫,逼虫内攻,宜正坐点灯,光向耳窍,其虫见光自出,对面有人见,其虫不出。

黑疔

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宜先针刺,次行发汗仍照疔类调治。
《医门法律》〈臣喻昌著〉耳鸣
人身有九窍,阳窍七,眼耳鼻口是也,阴窍二,前后二阴是也。阳气走上窍而下入于阴位,则有溺泄腹鸣之候,阴气走下窍而上入于阳位,则有窒塞耳鸣之候。故人当五十以外,肾气渐衰于下,每每从阳上逆,而肾之窍开于耳,耳之聪司于肾,肾主闭藏,不欲外泄,因肝木为子,疏泄母气而散于外,是以谋虑郁怒之火一动,阴气从之上逆,耳窍窒塞不清,故能听之用不碍,而听远不无少碍。高年之体,大率类然,较之聋病,一天一渊。聋病者其窍中另有一膜,遮蔽外气,不得内入,故以开窍为主,而方书所用石菖蒲,麝香等药,及外填内攻等法者,皆为此而设。至于年高,阴气不自收摄,越出上窍之理,从无一人言及,反以治少壮耳聋药及发表散气药,兼带阴虚为治,是以百无一效。不知阴气至上窍,亦隔一膜,不能越出窍外,止于窍中汨汨有声,如蛙鼓蚊锣,鼓吹不已,以故外入之声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若气稍不逆上,则听稍清,气全不逆上,则听全清矣。昌悟明此理,凡治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方中大意,全以磁石为主,以其重能达下,性主下吸,又能制肝木之上吸故也。而用地黄龟胶群阴之药辅之,更用五味子、山茱萸之酸以收之,令阴气自旺于本宫,不上触于阳窍,繇是空旷无碍。耳之于声,似谷之受响,万籁之音尚可细聆,岂更与人声相拒艰于远听耶?此实至理所在,但医术浅薄之辈,不能知之。试观人之收视而视愈明,返听而听愈聪者,然后知斯言非臆说也。
人两肾之窍虽开于耳,而肾气上入耳际,亦为隔膜所蔽,不能越于耳外,止于耳根下少则微鸣,多则大鸣,甚且将萦耳之筋触之跳动,直似撞穿耳轮之象者,然实必不可出也。设阴气能出耳外而走阳窍则阴阳相混,非三才之理矣。故耳之用妙在虚而能受也,外入之气随大随小,至耳无碍,惟内触之气咶咶有声,所以外人之气仅通其半,若郁怒之火动,内气转增,则外入之气转混,必内气渐走下窍,上窍复其虚而能受之体,然后清清朗朗,声入即通,无壅碍也。方书指为少阳胆,厥阴肝二经热多所致,是说左耳分部,然少阳之气能走上窍,其穴皆络于脑巅,无触筋冲耳之理,不当与厥阴混同立说。其通圣散一方汗下兼用,乃治壮火之法。丹溪所取,亦无确见,惟滚痰丸一方,少壮用之多效者,则以大黄、黄芩、沉香之苦,最能下气,而蒙石之重坠,大约与磁石之用相仿也。昌所以不用此方者,以其大损脾胃,且耗胸中氤氲之气也。至于肾虚耳鸣,指作膀胱相火上升,则阳火必能透出上窍而为鸣也,尤见丹溪无据之谈。易言水中有火,原说真火坎中一点,真阳即真火也。高年之人肾水易竭真火易露故肾中之气易出难收,况有厥阴之子为之挹取乎?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盏中加油而灯燄自小,诚为良法,乃云作肾虚治不效者,知其泛论世人,不为老人立法也。夫收摄肾气,原为老人之先务,岂丹溪明哲而为此等议论乎?
《景岳全书》〈臣张介宾著〉《论證》
耳聋證,诸家所论虽悉,然以余之见,大都其證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
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證必鬨鬨熇熇,或胀或闷,或烦或热,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此證治宜清火,火清而闭自开也。
气闭者,多因肝胆气逆,其證非虚非火,或因恚怒忧郁气结而然。治宜顺气,气顺心舒而闭自开也。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也,解其邪而闭自开。窍闭者,必因损伤或挖伤,或雷炮震伤者,或患聤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宜用开通之法以治之也。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是非大培根本必不可也。
凡此数者,有从外不能达者,其病在经,有从内不能通者,其病在脏,当各随其宜而治之,自无不愈者。然暴聋者多易治,久聋者最难为力也。
耳聋證总因气闭不通耳。盖凡火邪风邪,皆令气壅,壅则闭也,怒则气逆,逆则闭也,窍伤则气窒,窒则闭也,虚则气不充,不充则闭也。凡邪盛气逆而闭者,实,闭也,气有不及而闭者,虚闭也,然实闭者少而虚闭者多。且凡属实邪,固令耳窍不通,使果正气强盛,断不至此。惟经气不足,然后邪气得以夺之,此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谓也,故即系实邪而病至聋闭者,亦无不有挟虚之象。所以凡治此證,不宜峻攻,如古法之用通圣散、神芎丸、凉膈散、木香槟榔丸之属,皆不可轻用,盖恐攻之未必能愈,反伤脾胃,则他变踵至矣。治此之法,凡火壅于上者,自宜清降,兼阴虚者,亦宜补阴,此阳證之治也。若无火邪,止由气闭,则或补或开,必兼辛温之剂,方可通行,此阴證之治也。然此二者,皆当以渐调理,但无欲速,庶乎尽善。
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且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又以易义参之,其象尤切。《易》曰:坎为耳,盖坎之阳居中,耳之聪在内,此其所以相应也。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徵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但得稍缓即已幸矣,其惟调养得宜而日培根本乎?

《论治》

火盛而耳鸣耳闭者,当察火之微甚及体质之强弱而清之降之。火之甚者宜抽薪饮,大分清饮,当归龙荟九之类主之,火之微者宜徙薪饮,兼阴虚者,宜加减一阴煎、清化饮之类,兼痰者宜清膈饮主之。气逆而闭者,宜六安煎加香附、丹皮、厚朴、枳壳之类主之。
气逆兼火者,宜加山栀、龙胆草、天花粉之类主之。气逆兼风寒者,加川芎、细莘、苏叶、菖蒲、蔓荆子、柴胡之类主之。
伤寒外感,发热头痛不解而聋者,当于伤寒门察證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但伤寒耳聋虽属少阳之證,然必因虚所以有之,故仲景亦以为阳气虚也。是以凡遇此證,必当专顾元气,有邪者兼以散邪,且可因耳之轻重以察病之进退。若因治而聋渐轻者,其病将愈,聋渐甚者,病必日甚也。其有聋闭至极而丝毫无闻者,此其肾气已绝,最是大凶之兆。
虚闭證,凡十二经脉皆有所主,而又惟肝肾为最,若老年衰弱及素禀阴虚之人,皆宜以大补元煎,或左归右归丸肉苁蓉丸,或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若忧愁思虑太过而聋者,宜平补镇心丹,辰砂妙香散之类主之。
若阳虚于上者、宜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凡诸补剂中,或以川芎、石菖蒲、远志、细莘、升麻、柴胡之类,皆可随宜加用但因虚而闭或已久者,终不易愈。窍闭證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
《石室秘箓》〈臣陈士铎著〉

耳聋

耳聋者,肾经病也,论理该用六味地黄丸,内加柴胡五钱,甘菊白芍各二两,当归、枸杞、麦冬各三两,北五味三钱,今不用此而用鼠胆一枚,龙齿、冰片、麝香、朱砂各一分,乳香、朝脑各半分,各研为绝细末,以人乳为丸,如梧子大,外用丝绵裹之,不可太大,塞入耳之深处,至不可受而止,塞三日取出,即耳聪,永不再聋,不必三丸。但鼠胆最难得一大鼠,先以竹笼养之,后以纸为匣子,引其藏身,内用果品,令其自食,久之忽然用棒椎击死,立时取胆,则胆在肝中也否则再不可得也。乾者可用,只消用水调化,俱入药末中,则一样也。实耳聋者,亦用此方神效。又方用珍珠一粒,外用龙骨末一分,以蜜调之,丸在珠上,外用丹砂为衣,绵裹塞耳中,即愈,神方也。一月后取出,再用六味地黄丸一料,永不再聋。

耳痒

耳中作痒,以木刺之,尚不足以安其痒,必以铁刀刺其底,铮铮有声,始觉快然;否则痒极欲死,此肾肝之火,结成铁底于耳中,非汤药可救。予立一方,用龙骨一钱,皂角剌一条,烧灰存性,冰片三分,雄鼠胆一枚,先将前药为末,后以鼠胆水调匀,而后以人乳再调,如厚糊一般,将此药尽抹入耳孔内,必然痒不可当,必须人执其两手,痒定而自愈矣。愈后服六味丸三十斤可也。

耳鸣

耳中闻蚂蚁战斗之声者,此则非祟,乃肾水耗尽,又加怒气伤肝所致。方用柴胡、白芥子、栀子各三钱,熟地、山茱萸、白芍各三两,麦冬一两,水煎服。方中纯是补肾平肝之圣药,饮之数日,其战斗之声渐远,服一月即愈。
方一补中益气汤〈东垣〉
治气虚,清气下陷,浊气上升耳聋不闻声。

黄芪一钱, 白朮, 人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当归身酒制, 橘皮, 升麻, 柴胡各二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欬嗽去人参。

四物汤

治血虚耳聋。

熟地二钱, 川芎八分, 当归身, 白芍各一钱。
右为粗末水煎。

四君子汤

治气虚耳聋。

白朮二钱,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姜枣水煎。

八珍汤

治气血两虚而聋者。

人参, 白朮, 茯苓, 炙甘草, 熟地黄, 当归,白芍, 川芎,
水煎服。

六味丸

治肾经不足,头运耳聋等證。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乾山药, 牡丹皮,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右各另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汤下。

大安肾丸

治肾经久积阴寒,膀胱虚冷,下元衰惫耳重,常服补元阳益肾气。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乌头炮去皮脐各一斤。桃仁麸炒, 白蒺藜炒去刺, 巴戟去心, 山药,茯苓, 肉苁蓉酒浸炙, 石斛去根炙, 蓖薢,白朮, 破故纸各四十八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

小安肾丸

治肾气虚乏,下元冷惫,精神昏愦,耳作蝉鸣等證。

川练子盐四两,水四升同煮,候乾切焙, 香附子,川乌头各一斤。 蘹香十二两, 熟地黄八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四两,
右六味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盐汤酒任下。

滚痰丸

治耳聋、耳鸣、耳痒等證之由于痰火实盛者。

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取出不可过, 黄芩各八两。 沉香, 青蒙石煅如金色, 百药煎各五钱。
右为末,水丸,如梧桐子大,白汤食后空心服。此方用百药煎,乃得之方外秘传,盖此丸得此药,乃能收摄周身顽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甚有奇功。

沉香降气散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耳窍闭塞。

沉香二钱八分, 砂仁七钱五分, 香附子盐水炒去毛六两二钱五分, 甘草炙五钱五分,
右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不拘时。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耳窍闭塞。

香附子二钱, 青皮去瓤, 陈皮去白, 桔梗,蓬朮, 官桂, 藿香, 益智仁, 半夏汤洗七次,甘草炙各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钟,食远服。

流气饮子

治五脏不和,三焦气壅,耳闭无闻。

紫苏叶, 青皮去白, 当归, 芍药, 半夏汤洗,乌药, 茯苓, 桔梗, 川芎, 黄芪, 枳实麸炒各一钱。 木香, 防风去芦, 槟榔, 陈皮去白,炙甘草, 大腹子连皮, 枳壳麸炒各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一枚,水煎,不拘时服。

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耳聋等證。

紫苏子炒, 半夏汤泡各二钱五分, 前胡去芦炙甘草, 厚朴去皮姜炙炒, 陈皮去白各一钱。当归去芦一钱五分, 沉香七分,
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养正丹

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

水银, 黑锡去滓净秤与水银结砂子, 硫黄研,朱砂研细各一两。
右用黑盏一只,火上镕黑铅成汁,次下水银,以柳条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放下少时方入硫黄,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燄以酢洒之,候冷取出,研极细末,煮糯米糊丸,菉豆大,每三十丸,盐汤枣汤任下。

复原通气散

治气不宣流,或成疮疖、耳聋、耳痒。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蛤粉炒, 延胡索, 陈皮,白牵牛炒, 甘草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食后服。不用酒者煎南木香汤调下。

防风通圣散

治證同上。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大黄, 薄荷叶,麻黄去节, 连𧄍, 芒硝各五钱。 石膏, 黄芩,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穗,白朮, 栀子各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

排风汤

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脏,重耳不闻人声,此汤聪耳明目,通脏腑。

白藓皮, 当归酒浸一宿, 肉桂去粗皮, 防风,白芍药, 杏仁去皮尖麸炒, 炙甘草, 芎藭,白朮各二两。 独活, 麻黄去节, 茯苓各三两。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不换金正气散

治耳疮出脓水。

苍朮炙, 橘皮去白, 半夏曲, 厚朴姜炙, 藿香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服。

正元散

治證同上。

红豆炒, 乾姜炮, 陈皮去白各三钱。 人参,白朮, 炙甘草, 茯苓去皮各二两。 乌药去木,附子炮去皮尖, 山药姜汁浸炒, 川芎, 乾葛各一两。 黄芪炙一两五钱, 肉桂去粗皮, 川乌炮去皮各五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木香槟榔丸〈御药〉

治證同上。

木香, 槟榔, 枳壳麸炒, 杏仁去皮尖炒研,青皮去瓤各一两。 半夏曲, 皂角去白酥炙,㮋李仁去皮各二两。
右为细末,别以皂角四两,用浆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越鞠丸

治證同上。

香附炒, 苍朮米泔水浸一宿炒, 川芎各二两。山栀炒, 神曲各一两五钱。
右为末,滴水九,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白汤下。
平补镇心丹《和剂》
治虚人耳聋。

酸枣仁去皮炒二钱半, 车前子, 白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五味子,茯神去木各一两二钱半。 龙齿, 熟地黄酒蒸,天门冬去心, 山药姜汁炒,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各一两半。 人参, 朱砂细研为衣各五钱。
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汤温酒任下。

五苓散〈仲景〉

治痰水上逆、耳聋、耳聤。

猪苓, 茯苓, 白朮炒各十八铢。 肉桂半两,泽泻一两六铢半,
右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

二陈汤

治痰火耳聋。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水煎服。

青木香丸

治痰木耳聋。

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令香,取头末一百二十两。槟榔用酸粟米饭裹湿纸包,火中煨,令纸焦去饭。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各四十两。 木香二十两。
右为细末,清水滴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茶汤热汤任下。

小柴胡汤〈仲景〉

治虚人肝火耳聋。

柴胡八两, 半夏八两, 人参, 黄芩, 生姜,甘草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粒金丹〈东垣〉

治耳鸣、耳聋、或耳中生疮。

荜茇以猪胆汁拌匀入胆内,悬待阴乾, 青黛,延胡索, 白芷, 川芎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无根水为丸,每用一丸,以无根水化开鼻内,更以铜钱咬口内出涎。

人参散

人参, 炙甘草, 龙齿各二两, 犀角屑, 生地,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五钱,
右㕮咀,每服五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妙香散《良方》

山药姜汁炒, 茯苓, 茯神, 黄芪炙, 远志炒各一两。 人参, 桔梗, 炙甘草各五钱。 木香煨二钱五分, 辰砂三钱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乌金散《三因》
黄丹炒, 细墨烧各一两。
右为细末,研匀,每服三钱,食后先用水漱口,待心中热渴欲水,便以冷水调下。

归脾汤《济生》

人参, 茯神, 黄芪炙, 酸枣仁炒研, 龙眼肉,白朮各二钱五分。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钟服。薛新甫加远志当归各一钱。

四生散《和剂》

黄芪, 川羌活, 蒺藜, 白附子各等分生用。
右为末,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

凉膈散

栀子, 连𧄍, 薄荷, 黄芩, 甘草各一两五钱。大黄, 芒硝各五钱。
右为粗末,每一两水二盏,竹叶七片,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少许,食后服。

逍遥散〈元戎〉

当归, 白芍, 白朮, 柴胡, 甘草, 茯神各等分。
右姜水煎服。

紫金丹《本事》

淡豆豉好者二钱,用水略润,少时以纸挹乾研膏。白砒水飞半钱,
右用豉膏子和砒同杵,极匀,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量大小与之,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

调中益气汤〈东垣〉

黄芪一钱, 人参, 甘草, 当归, 白朮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 白芍, 柴胡, 升麻各三分,橘皮二分
右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服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