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阎钧天 伤寒论48--50条解读

 灵兰小草 2022-04-18

48)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缘缘正赤者,陽氣怫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彻,不足言,陽氣怫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脉涩故知也。

此論发汗不彻所致变证之诊治法也。

     欲发太阳之汗,必遍身漐漐,汗透邪尽,病方能愈;若汗出不透,邪遗不彻,则必生他变。

     仲师于此示人审证及治法,一者,汗出不彻,邪去不尽,辗转化热而病涉阳明,而为太阳阳明并病,其证则续自微汗出,不恶寒,但恶热。治法则当先小发其汗,以彻太阳表分之余邪,而后再以承气攻下窜入阳明之流寇,万不可先行攻下,使表邪尽陷于里。二者,邪气仍逗留于太阳表分,致营卫郁滞,气血不通,而见面色缘缘正赤,烦躁不安,周身痛楚,难名其状,短气端坐,不能平卧,脉浮而涩。治法仍当发汗,汗透邪尽则病可愈。

49)脉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裏虚,須表裏實,津液自和者,便自汗出愈。

此論尺中脉微者之禁发汗也。

     脉浮数者为病在表,如上文所言,可发汗,宜麻黄汤。今反下之,而虚其里,致有身重心悸,尺中脉微之变。身重者气虚不运,心悸者阳虚不振,尺脉主阴主里,微脉阳虚之象,尺中脈微,則阳气已虚于里,岂可再汗而使亡阳乎,故当禁用麻黄辈再发其汗也。

50)脉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气不足,血少故也。

此論尺中脉迟者之禁发汗也。

     脉浮紧者,太阳之表病,伤寒之脉也,故当身疼痛,治之以麻黄汤以发其汗可也。倘病者尺中脉迟,是荣血不足之象,夺血者勿汗,汗之则血愈虚,故发汗之剂当禁用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