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

第二十五章 域中四大,道法自然

道先天地而生,道无形无象、虚无飘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万物之母。

人活在天地间,思想、意识、行为受天地约束,既离不开大地,也飞不出九天。天地有多大,道亦有多大。

人亦大,是此章的重点,人为什么能成域中四大?显然这个大不是物理性质的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个大字就是道强为之的“名”,所以这里的“人”应该是悟道之人,或者是圣人。

老子的五千字是为世人所著,把人并入“域中四大”,很明显是让人们不执着于乱像,成为与天地一样的独立存在。

古人很少探讨天地是如何形成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是否为真,连圣人孔夫子也不语这些虚无缥缈、无益于治世的鬼神怪论、惑世乱像。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

老子把人类文明的希望寄托在抽象思维之上,这个“之上”就是无物无像。有了无物无象的思维,人类文明才能够建立。道就是无物无象思维的代表。想了解宇宙的本质,接近宇宙真相,言教完全失效。只有非言教的老子,以他的“不言之教”才能让人类文明迈步前行。

“契悟”是不言之教的核心,没有言语,没有文字,用心和心的感应来证悟道的奥妙。如果没有感悟,没有心与心的交流,老子五千字《道德经》将仅只是一堆垃圾,“道”的称呼都会污染道的本性。但为了济世救人,老子只能不得已借“道”说法,最后去伪存真。

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论断,明确了“道”才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地人都是依“道”而生成、运作的。“道”寂静无声、虚空无形,独立永恒,循环不止。进而推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则。

什么是道法自然呢?河上公说:“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陈鼓应说:“道纯任自然,自己如此”。

自然,是道最本质的属性。什么叫自然?自然,就是宇宙万事万物最根本的总的特性。自然,就是它自己就是这样,它本来就是这样,它究竟就是这样,不受外力的影响,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不能分析解释,不能追问究竟。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