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四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四章执古通今

《道德经》第十四章心得

网络图片

人们对外物通过眼、耳、身来感知,因此把道化成为三个象:夷、希、微。而世人通过感观认知的象都只是道的一部分,由五官做主,玄照妙心不明,五官断,三观岂能正,是以不能领悟完整的道。

道是超越人体感觉器官和经验法则以及客观规律的。但道不会因为超越了感觉器官,我们感觉不到就不存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人类只有认识了道才能够洞察未来。道必须存在,也确实存在。没有道的世界,人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不会长久的。

如果世界是无序的,人与万物将无法生存,我们目前认知的规律就是一团乱麻。没有日夜交替,没有春夏秋冬,世间将一片混乱。宇宙为什么是这样,牛马为什么是牛马,人为什么是人,这一切就是道。所以,一旦悟道,世间万象就可以合理的解释了。

过去、现在、未来都贯穿了道。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探索未来,本来难以实现。一旦悟道就能明白四达,世间将无不明白。

生命体是有序的,生育万物的天地怎能无序。天地的有序性,是道存在的最强大证明。因为这个有序性,让人类在了解了道之后,就可以洞察过去未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道德经》第十四章心得

网络图片

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的心是贯穿一切表象的,所以圣人能见道。普通人悟性较差,以眼见为实,所以老子用一物来说道,但它是说明不了的,所以最终以无物来名道。无物可不等于不存在,有物混成,众妙之门,混成的众妙之门才是道。进入微妙玄通的境界,就与道的本体更为接近。

是以,若隐若现、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道的化身。道是象帝之先,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贯穿起来的,都是道决定的。世间万象都是有理可循、有据可察的,开悟的人之所以能知今古、预知未来,并不是所谓的神通,而是道的贯通。有道所以可知万物,可知古今未来,因此把它称为道纪。

《道德经》第十四章心得

网络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