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谈读书时,我谈些什么

 早晚积累 2022-04-18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跑步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借用这个书名,说说自己对读书的一点体会。读书有很多方法,比如:


每天读一点


乎所有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很少人能够真正喜欢打开书并读起来。就算有,也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读下去。

原因很简单,一个从不读书的人,一下子读书,肯定会有难度。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个过程。

所以,对于刚开始读书的人来说,每天读一点,哪怕三五页,坚持每天读下去,通过微行动培养读书习惯。

再厚的书,也能通过每天三五页,一点点读完。一个小到不会失败的行动,才容易每天都做下去。


固定时间读书


韩国的作者二志成写的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说起过:

“读书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读,早起读一小时,中午读一小时,晚上再读一小时,这样一天就能轻松阅读三个小时。”

固定的时间做一件事,是让我们更容易坚持的另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像一日三餐,你总是准时用餐,到了点身体就会给你反应。

总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读书,大脑也会慢慢习惯。


每次只读一本书


曾国藩读书有个规矩:读书不二,一书未完,断不看其他书。

这句话说的是,读书时不要同时读几本书,而是要集中精力读一本书。

这是个很有效的读书方法,能够一本一本地读完,看着实实在在读完的书,内心会有成就感。

虽然每次只读一本书,就像每天只读三五页,积累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显现出来。

一个月很容易读完一两本书,一年就是十几二十本书。


同时读多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四个阅读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说的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同时阅读同一个类型的多本书,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这里说的同时读多本书,是另一个概念。有时候,读一本书读不进,这时就可以读其他书,几本不同类型的书互相切换着看。

不至于因为某一本书太枯燥,读不进去。

我自己读书时,会每次读一本,或者有段时间读几本书,两种方法穿插着用。怎么读着舒服就怎么来。


带着问题读书


带着问题读书,是真正有益于自己的读书方式。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前人可能早就遇到了。

带着问题去读书,收获会更直接。这样的读书方式更具目的性,有时一本书也不一定要读完。

只要读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章节,就够了。我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阅读解决的,理财、投资、育儿、英语……甚至阅读的方法。


仅仅读读而已


有些书可以当做闲书来看,增长一些知识或者信息。比如我读龙应台的书,很多文章都是散文一般。

读完就可以放在一旁,从不考虑做笔记。这样的读书,不会有什么压力。随手就可以捧起来读,读完放下就放下了。

读的时候没有负担,但依然会在脑海中多一本读过的书,知道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


读了做做笔记


做笔记是我读书的另一个收获。

最早的时候,我做读书笔记就是简单的摘抄,这样的笔记,完全没有思考,以后甚至不记得为什么摘抄;

后来我写读书笔记,会加上摘抄+感悟,这样的笔记有一个好处,以后再看到笔记时,会知道当时的思考

现在我习惯于写卡片式读书笔记,这样的笔记有摘抄的原文,有原来的旧认知,还有经过思考加工后的新认知。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随着读书量的增加。对选书、读书、记笔记都会有越来越多的认识。

但无论怎样,我都鼓励屏幕那头的你,读书久了一定要尝试写。

毕竟,你所读的东西,在搜索引擎都能搜索到,而你自己的思考在互联网是搜不到的,如果不写下来,转瞬即逝。

参考文章:

读书究竟为什么而读?

上一篇文章:

你有没有计算过自己的一生能赚多少钱?算过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财富增值?

爱积累的磊

人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之后才能进步

学习学习(名词)再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