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有个同事的孩子出生了,我想起了一本书——《父母的语言》,于是赶紧买了一本,打算送给他。 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意识到,父母对孩子出生时说话多少,有那么重要,却又那么容易被我们忽视。 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是Linda跟我说的,那是她听’樊登读书”时听到的。 后来听完樊登的讲解,马上就买了一本自己看。 不得不说《父母的语言》这本书深深地影响到了我。 ![]()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儿童早期语言环境中,父母和孩子交谈时,说话的数量和质量是一种极其宝贵,亟待开发的资源。 而我相信这个资源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对父母来说都有效。 而这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忽视的事情。 ![]() 一个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内,很难看出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但实际上孩子出生后的九个月差距已经开始产生。 原因是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三岁前尤其重要,三岁之后大脑发育到成熟期的80%。 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而父母的言行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 因为一个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视觉和听觉接收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会激发大脑更好地发育。 ![]() 来看一个案例: 本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是小儿人工耳蜗的负责人,也正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这件事让达娜博士发现了语言的力量。 她曾经为两个孩子植入人工耳蜗。 一个叫扎克,一个叫米歇尔。 两个孩子安装了人工耳蜗后,做了听力测试,都能够测试出听得到声音。 但几年后两个孩子的情况发生了完全不同的状况。 扎克后来可以自如地与人讲话,听力恢复地很好,甚至可以听到他爸爸放屁的声音,一次他指着父亲大声笑道“爸爸,放屁了。”并且在扎克三年级时的阅读能力,与健全儿童三年级的水平相当。 而米歇尔就没那么幸运了,米歇尔也上三年级,但她必须在“特殊教室”学习,并且即使打开人工耳蜗,也只能说一点点话,阅读水平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 米歇尔的情况一度让达娜博士的团队很沮丧,也很挫败。 ![]() 事实上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差别的原因是: 扎克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放弃相信扎克可以恢复听力,而米歇尔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学校。 在等待安装人工耳蜗的时候,扎克父母经常陪伴扎克唱歌,并且让扎克摸自己声带的振动,让小扎克趴在胸口感受唱歌时胸腔的震动。安装耳蜗之后,他们家充满了谈话声、阅读生和歌声。扎克直到三岁才开口说话。 而米歇尔的父母依然把孩子放在特殊学校进行教育,期望通过学校的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听力。很明显,米歇尔听力受到的刺激远远不够。 ![]() 父母语言输入量对听力的影响,达娜博士起初并没有意识到。 直到她看到另外两个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的重大发现: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一个人学习好,肯定是他脑子够用;学习不好肯定是脑子不够用。所以,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因为“龙生龙,凤生凤”啊。 而事实上,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除了经济上的差别,更大的差别是语言环境。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到的词汇量远远低于富裕家庭的孩子。 这个数量会差多少呢?看看一小时内三个数据的对比: 单词量:富裕家庭的孩子平均能够听到2000个单词,而贫困家庭只能听到大约600个词汇。 回应数:富裕家庭父母对孩子回应超过250次,但贫困家庭父母对孩子回应不足50次。 口头批准:富裕家庭的孩子听到大约40次口头批准,贫困家庭孩子听到的批准只有4个; 除了数量,两种家庭词汇量的质量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富裕家庭的孩子经常听到——你是对的,很好,你很聪明——鼓励性的话语,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听到——不行,不要,停下来——强制性的语句。 经过统计,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三岁前所听到的词汇量,可以达到相差2000万~3000万个。 ![]() (图片摘自《父母的语言》) 正是这3000万个词汇,潜移默化里影响两种家庭孩子大脑的发育,最终影响了他们的聪明程度。 两个心理学家,发现父母早期对孩子说话的词汇数量和质量,对孩子大脑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什么文章开头,我提到儿童大脑在早期开发就好比是一种资源。 ![]() 这让我想起另外两本书《虎妈战歌》和《卡尔威特的教育》。 在《虎妈战歌》里,虎妈蔡美儿为了让女儿学会一口标准的中文,她特地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雇了普通话很好的保姆,每天陪女儿说中文。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小卡尔一出生,看上去笨手笨脚,但他父亲老卡尔,每天陪他玩,做肢体动作,跟他不停说话。 这些动作都在潜移默化里刺激了孩子的大脑发育。 读了一些育儿和教育的书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教育从来都不是从上学才开始的,一生下来就已经开始了。 这也是《父母的语言》给我最大的启发。 很可惜,初为父母的我们往往没认识到。 ![]() 我很庆幸也感谢我的妻子Linda: 是她决定自己带孩子; 是她决定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陪孩子看杜曼闪卡; 还是她决定在孩子两岁左右时,去花几百元办借书卡,借绘本回来陪孩子每天读绘本,培养阅读习惯; 还是她坚持每天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陪孩子听樊登,听少年得到…… 有很多新父母,选择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素不知两代人认知和语言内容的差异可能是巨大的,而这在孩子最初的大脑发育中已经开始影响了。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孩子的起跑线,根本就不是金钱,而且握着金钱,距离孩子最近的父母的认知和陪伴。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