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文章先从一段文字说起,请看下面这段话:
这一段话摘自一本经典的儿童读物——《时间的折皱》——的开头。 都是常用字,不难发现,这段文字非常有画面感。 在我学习写作之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文字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文字其实是作者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感知。 回味一下上面这段文字,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强的画面感。如果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文字里用了非常多的名词和动词。 并且这些名词和动词,具体的居多,抽象的较少。我用笔把这些文字圈了出来,如下图: ![]() 那些圆圈圈起来的词都是动词,而划了横线的是名词。 正是这些用得恰到好处的名字和动词,如果你是一个导演,你想要把这段话用画面拍出来,是有可能的。 可见作者感知世界以及用文字传递感知的能力有多强。 当我意识到这些后,我看小说的时候,越是有画面感的片段,越能感受到这些词运用的漂亮。 同样都是文字,不会运用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让人不知所云。但一经高手描述,有时能够变成武器。比如下面的这些话: 蒋介石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 毛泽东说:打土豪,分田地;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几句话看起来都极其简单,但这些话影响了一整个时代的人。本质上说这些话的人物,看到了背后的趋势和力量。这些话不是武器但胜过武器,可见语言的力量。 《父母的语言》那本书就提到,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三岁前听到的词汇量能够相差2000~3000万个。 而这相差的词汇中,除了具体的词汇,更多的是抽象的词汇。而我们知道知识层次越高的人,大脑中熟悉的抽象词汇也就越多。 你看,我们不但要明白能够看到的有外向含义的词,还要懂得无法看到的只能靠想象来理解的内向含义的词汇。 更高级的是不但能够理解,还要能够解释和向他人传递这些词汇背后含义。 在我自己写文章之后,我越发觉得自己使用文字的能力一般。我试过去描述户外的场景,我发现对照照片后就会发现,有些画面我用语言真的很难描述。 而那些写作高手,总能用寥寥数字就能描绘出生动的画面。或者简单几句就能解释清楚一个概念的本质。 这越发让我感觉到表达能力的重要。 人类之所有有别于动物,有人说是因为人会用工具,人会思考。 我想更重要的就是人会用文字传递感知。 也深知,看不懂到看懂是一回事,看懂到会表述是另一回事,而能够精准表述则是更高级的事。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