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学习,很多人可能会反感。越是提反对意见的时候,其实我们越要当心。 让我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不是读书太少,也不是生活阅历少。而是我读《知识大迁移》这本书里,提到了达克效应——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无法认知自己的欠缺。 换句话说,傻瓜是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傻的。据说国外还有人坚信地球是平面的,并且还煞有其事地用工具证明,搜索引擎里还真能搜到这样的故事。 你跟这样的人怎样解释地球是圆形的呢? 回顾一下这几年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知道了更多人和事,学会一些指导行动的知识,知道一些行动的本质 一、 知道了更多人和事 记得2016年我第一次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看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弗兰克尔,但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影响力。 后来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时,书中也提到了弗兰克尔,也没有在意。 直到后来我读了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才知道他在二战时经历的九死一生的故事,以及他那在狱中感悟到的:人任何东西都能被剥夺,唯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无法被剥夺。 无独有偶,我在读华住的创始人季琦写的《创始人手记》时,书中提到了画家高更。当时我还在书上做了笔记,高更是谁。后来我读了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小说说的就是以画家高更的经历创作的。 读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时,完全没有在意书中引用了很多乔尔·格林布莱特的话。当我读了乔尔的书后,回过来再看马克斯的书,发现书中很多乔尔的话。我特别喜欢乔尔的一句话:(没有风险意识的人就好像是)举着火把穿过炸药库。 你可能会说,知道这些似乎也没什么用?也许你是对的。 但每个人很可能都因为某个人,某本书中的一句话,从而发生质的改变。弗兰克尔还有一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说“他人生的意义就是帮助他人寻找人生的意义。” 我有一个小目标,用文字影响一万人重新认识学习的力量。 知道更多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说不准就影响了我们。也能够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更多方法可以参照。不是么? 二、 学会了一些指导行动的知识 以前我也知道理财投资的重要性,但我仅仅是知道这些知识重要。从没有真正去认真研究一下。 所以,有一段时间个人的经济状况堪忧。 现在关于如何减少债务,如何攒钱,如何投资,如何让自己的金钱更接近资本,如何理解复利……这些非常重要的财务知识,都通过看书懂了很多。 很多年前就买过股票,但都是听别人说了之后去买。 甚至还自以为是的觉得“如果把股票看成是商品,找一个波动比较大的股票,每天都能低买高卖,或者高卖低买,不就能赚钱了吗?”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彻头彻尾的错误。 涨跌无法判断不说,频繁操作所产生的交易费其实非常惊人。这在阅读投资书籍之前是完全不知道的。有多人每年的交易费,都超过了15%。为了年化收益超过15%,其实是要很多知识铺垫的。 在投资知识上,现在还知道了周期,第二层思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等等。 周期是指市场有涨就有跌,知道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取胜的概率才会大; 第二层思维,总是多想一步或者反过来想,才更有可能战胜“市场先生”,最简单的第二层次思维比如,人人都觉得好,开始买入时,其实股价很可能很高该卖了。 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告诉我懂估值的重要性,买好的还要买得好,买好的是指买优质资产,买得好是指价格足够便宜,安全边际高。 在学习这些投资知识的过程中,“做确定性的事”对我的影响最大。因为任何不确定的投资行为,其实都应该算投机。 三、 知道了一些行动的本质 我个人对努力的认知一点点增加的。 在学生时代,我对努力的理解就是比别人努力,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完全没有思考过学习两层含义,可能当动词用,也可能当名词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学习(动词)学习(名词)的方法再用心学习。 后来工作了,以为只要勤奋就好了,实际上勤奋是最低级的努力。比勤奋好一点的努力是有方法的努力,再高一级的努力是有目标的努力。 几年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两点一线,家庭和工作地点,除此之外就是应酬去的第三点。后来我知道了,让一个人持续变好的方法是成长不是漫无目的地社交,具体一点成长就是不断积累。 如何积累呢?持续行动就对了。 真的开始行动时,才发现要么自己选的事情并没有长期价值,或者坚持坚持就中断了, 坚持这件事真的很难。 后来连续做了很多连续100天的事。但又发现持续做事并不能很好的提高,而是应该要注意刻意练习。 因为刻意练习的行动,才对提高自己更有效,于是我又试着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学习英语了。为了练习发音,我曾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反复朗读一篇文章,为了练习听力,我把新概念二三四的文章给听写了一遍。 当我试了一段时间刻意练习后,有一本书中提到的“内向含义和外向含义”对我的影响巨大,这本书就是《语言学的邀请》。 书中提到能够用眼睛看到的是“外向含义”,比如桌子;无法用眼睛看到,但可以用大脑想象出来的是“内向含义”,比如天使。 任何既看不到也想不明白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没有“内向含义”也没有“外向含义”。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就是噪音,是无效信息。 这个概念给我的启发太大了,远远超过了“刻意练习”,因为如果一个动作,你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你是无法有效“刻意练习”的。 这帮助我从本质上解释了为什么富兰克林能够通过模仿自学写作,而无法提高象棋水平。 因为杂志上有优秀的文章可以模仿,也就是在大脑中建立“内部含义和外部含义”,而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他没找到经典的“棋谱”,所以他无法在脑中建立棋谱的“内向含义”,因此他无法刻意练习下棋。 这其实也帮助我解释了,为什么学习书法和绘画的人,都要临摹的原因。大脑中优秀的“内部印象”多了,未来才能随行所欲地创造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看到这里, 应该能够明白,一个人要学会一项技能, 通过分解动作,分段刻意练习,其实是为了在大脑中形成印象。 如果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其实你很难练习标准一个动作。 除非你通过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练习次数足够多,慢慢在练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建立了印象。 总结一下: 持续学习能够让我们懂得更多人和事,间接丰富人生阅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人和事可参照; 持续学习能够让我们大脑掌握更多可以指导我们行动的优质知识,那些知识很多人很久以前就遇到了,也总结出来了,你拿来就用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 持续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些本质,努力除了持续行动,还应该要寻找方法刻意练习,更应该要为目标付出,特别是要想办法在大脑中留下想学东西的印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切都能积累,一切都靠积累。 这成长的路上没有别的方法,做好持续学习这一件事就还机会。 参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