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秋买衣冬到货 商家随意变更延长预售期谁能忍

 网络营销袁帅 2022-04-18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小月)前不久,抖音超过1500万粉丝量的网红博主吐槽网购服装预售期太久,引发网友热议。“以前觉得7天发货时间都挺长的,现在动辄延长至1—2个月才发货,太夸张了吧”“商家卖现货有那么难吗?本来在网上买衣服就是图个方便,要早知道这么长的发货时间,我就去商场买好了”……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因预售期被拖延过长导致的不愉快网购经历。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讨厌预售”的相关话题有超过3200篇笔记,“超长预售”的话题有超过1200篇笔记。不同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对超长预售期进行了“抵制”。

预售期越拖越长

对于一些生产工艺复杂、周期较长的产品进行预售,可以得到理解。据了解,预售最早出现在原创设计师品牌以及汉服、Lo裙和JK裙这些小众服饰上,因其成本高、销量低,商家很难大量备货,需要延迟发货3—5天来缓解大量订单带来的制作和物流紧张问题。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现在,预售几乎成了大部分网红店铺的标配,不少卖T恤、连衣裙,甚至一些通版服装的商家,也开始做预售,相较于此前较为普遍的3—7天预售期,有的网红店铺将预售期定为了15天,有些甚至长达45天。

“开间KEIGAN品质生活”淘宝店是一家11年老店,专门售卖女装,有些现货因疫情因素无法发货,其他店内部分预售商品则显示4月底或5月初才发货。

而在CHIC JOC极简极奢淘宝店铺,部分服装也进行了预售模式。记者看到一长款T恤预订需要15—20个工作日,询问客服时对方解释说:“车间那边都是根据订单现做的。”

司空见惯且越拖越久的预售期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当季买的衣服,等经过漫长预售期后,收到货时已经过季。热衷网购的消费者李珊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自己所能接受的最长预售期是7天,算上物流配送时间就已需要等10天左右了。要是动辄30—45天,就意味着等到货物实际到手需要近两个月,收到了也已经过季了。

“去年秋天买的一套西装上衣和百褶裙,我等了一个多月,结果还没来得及穿,就得穿羽绒服了。到了今年春天,服装的吊牌还没剪,就发现店铺清货打六折了。”李淼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对于设置较长预售期的商家,她现在都已拉黑。

随意变更暗藏“坑”

好不容易等到预售期结束,在约定的发货时间节点询问商家时,不少消费者得到的回复却是延迟发货,而且是一拖再拖。商家随意变更预售期拖延发货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工厂出货延迟、商品存在瑕疵被召回等。有的商家甚至采取虚假发货的操作,使订单显示“已发货”,但实际上货件迟迟处于等待揽收的状态。

对此,做电商生意的小红书博主icey解释说,很多服装店都会预售收单,但衣服类目有几个特点,退单率高达三至四成,销售周期极短容易成为库存。延伸出的套路就是:收1万单,但只生产6000至8000件,有消费者退货时再销售,将前面6000件中的退货发给后面的人,因此等待的周期会更长。“如果卖超了无货交付,客服就会找理由让消费者退单。”icey建议,消费者遭遇商家到期不发货的行为,可以向平台客服投诉,虽然做服装生意不易,但商家也不能“套路”消费者。

网友“欧拉”说:“7天以内可以理解,但商家随意变更预售期一拖再拖二三十天不发货,就有点像众筹做衣服了。”

有消费者提出质疑,商家随意变更导致出现超长预售期,是不是为了利用预付资金进行周转?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此表示否定。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商家设置预售期,按照商品需求数量进行材料采购和生产,主要是为了避免了计划错误、库存积压、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如果预售期时间拖延过长,确实会让消费者感到无法接受,所以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预售期拖延过长带来的消费者购物体验愉悦感下降。

没有实体店试衣的直观,加之超长预售期越发普遍,消费者网购体验的愉悦感下降。王小月/摄

一位从事服饰经营的店主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与消费者退货降低转化率相比,商家宁愿选择店铺不积压库存。现在网红店铺日益增多,开店门槛大大降低,很多小规模的商家不愿承担积压库存带来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一些网红店铺的新款有100款,但其中只有20款是现货。更有甚者,商家连服装样品都没有,仅展示出一张设计效果图,就在店铺内挂出预售的链接。记者了解到,目前采取预售的大多为网红店铺,且大多为定版型后由代工工厂进行定制。对于有实体店的服装品牌,大多不存在此类情况。记者发现,一些商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流通率,网购服饰是由其实体门店发货的,以此减少库存积压。

平台需建预警机制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称,如果等待时间超过10天或者半个月,就会选择退货。尽管有些消费者无法忍受预售期一拖再拖的遥遥等待,进行了退货,但店铺仍坚持设置预售期。这是否会对店铺销量产生影响呢?

记者了解到,由于不少店铺标注了发货时间,消费者如果不接受长时间等待进行退货,在退货原因栏里也只能选择“七天无理由”,这并不会对店铺信誉造成影响。李淼说:“有次退货选择了'发货时间过长’,店主请我改为了'七天无理由’通过了申请。”

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时尚专家张培英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设置较长预售期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由于现在疫情影响,普通商品的发货时间为7—15天左右;另一方面是通过预定带动销售,为了减少库存,根据客户订单量再生产。

张培英说,对于普通服饰,消费者基本上是不会等待超过半个月或一个月的。如果是奢侈品或具有一定稀缺性的商品,忠实用户可能会选择继续等待。对于很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网络店铺,如果有库存积压,就会存在资金周转问题,通过库存周转能实现快速销售、快速回款。但是,超长预售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商家若想长远发展,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做生意。张培英建议,电商平台应承担更多责任,对盲目预售和随意变更一味延迟发货的商家不能恣意纵容,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准入黑名单机制。

一些店铺明确标注了发货时间,消费者下单也就相当于默认了商家的预售规则。但也有一些店铺找各种理由,随意变更发货日期并且一拖再拖,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遭到侵害。

对此,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或者直播预售本身无罪,如果操作得当,可以利惠多方,实现市场共赢局面。这其中最关键的是,预售款不能直接支付给商家,需要留在平台上,由平台承担起第三方存管资金管理责任。如果商家不能按期发货,可由平台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将预售款原路退还;如果消费者同意延期,那就由商家支付延期补偿金,以降低消费者的风险;如果商家始终不发货,或者在没有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商家单方面中止合约,那就构成了违约,平台可以扣除其保证金,并赔偿给消费者,以提高商家的违约成本。

“超长预售既不能成为商家的'解忧草’,也不能成为消费者的'烦恼丝’,健康的供求模式才能创造更大价值。”袁帅如是说。(以上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王小月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袁帅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争夺消费者市场,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还有直播平台开启预售模式。预售是商家提供一个商品或者服务方案,通过平台预售产品工具聚集消费者订单,按照事先约定将商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模式。电商预售本质上是以销定产,商家通过预收消费者全款或定金,达到一定单量标准后,即可下单给工厂生产,最后将商品快递到消费者手中,缩短了中间环节,契合电商模式。预售做为一种商业模式,以定制商品为媒介,打通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产业链资源高度整合,可以提前锁定销量,并为厂商节省开发、生产成本,达到零库存、无浪费,消费者亦可提前介入产品设计,自主定购喜爱的款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预售模式就是针对不同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所设置的价格模式,消费者购买期间可自愿、自主选择,虽然初衷是好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预售模式从本质上来看是厂商在剥削消费者,特别是面对所谓的“预售期”越来越长,有些预售期长达45天,再加之各种理由拖延发货,甚至出现了冬天的衣服春天才送到的情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预售时间过长正在大幅度削弱网购的便利性——长时间的等待消耗了原本的购买欲望,很多网友会在预售发货之前,就失去耐心提前申请退款了。这类情况,严重恶化了网络购物的体验,其快捷、高效的传统优势,在此类场景下几乎荡然无存。消费者怨念颇深,却往往求告无门、有苦难言。

服装品牌设置超长预售期,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向来看:

1)后端的服装生产加工厂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发挥规模效应,能降低成本,产生效益。互联网线上销售,网店和直播模式,当前都是在走的平价路线,甚至低价促销优惠政策,这决定了其必须凑够足够多的预售量,才能去和后端工厂下订单,供需决定议价权,才能拿到一个相对便宜的价格保障其中的利润。核心逻辑,就是“凑零为整,以量控价”,而如果迟迟凑不够“最低下单量”,那么延长预售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2)商家往往不囤现货,根据下单量及退货率生产固定数量的商品,线上销售的转化是要求产品必须有吸睛的点的,要么是便宜,要么是特色产品,而往往特色品是原创性、小众性的网红属性的。此类服装产品多是“设计师主导”,属于小而美,整体出货量相对有限,长时间维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供需平衡,一旦订单激增,那么供应的效率必将降低,产品的出货量时效将延长。

3)超长预售“变了味”,明为预售实为金融。超长预售是缓解商家烦恼,但也是收割消费者钱包的镰刀。预售款成了商家的资金聚拢小金库,引入了超长预售模式,商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预定情况来开展生产,不会造成生产浪费或商品积压,同时由于消费者提前交了总金额的部分作为预售定金,商家的资金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甚至在超长的预定期内,商家可能会把这笔预售款用于投资其他领域获取收益,特别是有些商家玩起了文字游戏,采用“定金”的说法,如此操作是在出现问题或者纠纷时,可以依法不退还给消费者资金的。

我个人认为,网购已然成为全民常态化的方式,网购是需理性的,只有消费者自身保持理性,才能避免掉进“预售陷阱”。电商或者直播预售本身无罪,如果操作得当,可以利惠多方,实现市场共赢局面。最关键的是,预售款不能直接支付给商家,需要留在平台上,由平台承担起第三方存管资金管理责任。如果商家不能按期发货,则由平台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可将预售款原路退还,或者消费者同意延期,那么就由商家支付延期补偿金,以降低消费者的风险。如果商家始终不发货,或者在没有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商家单方面中止合约,那么就构成违约,平台可以扣除其保证金,赔偿给消费者,以提高商家的违约成本。

“超长预售”既不能成为商家的“解忧草”,也不能成为消费者的“烦恼丝”,健康的供求模式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