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中的魏国是如何崛起的?你知道吗

 梦想童年594 2022-04-18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立马向齐楚求救。公元前353年齐国围魏救赵,在桂陵之战大败魏国。很多人以为齐国成功救援了赵国,其实并不然。桂陵之战齐国也并不是从正面击败魏国,齐国也不是凭一已之力。最终胜利的并不是齐国。先从魏国崛起说起,魏国原来是晋国的卿大夫。(天子——公侯子伯男国——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任命晋国卿大夫魏、韩、赵为诸候。公元前445年年——公元前370年的七十年间,魏国经过魏文侯、武侯两代人魏国成为霸主。魏文武侯时代:魏韩赵组成联盟瓜分晋国公室土地和其他卿大夫土地。夺得秦国河西之地(秦国用了近百年才夺回来)三晋联盟多次击败齐国、楚国。打败楚郑联军,夺得郑国部分土地。阴晋之战大败秦国。打败楚国夺得大梁、襄陵、鲁阳等地。虽然魏国也是有不少败仗丢地,但总体来说是胜多败少。魏文侯起用大批人才,并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训练新军等。魏国变法最重要就是打破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就是世世代代做官的贵族)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就是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的军功制,只是商鞅更加细化)秦国商鞅变法也是以魏国为蓝本,只是进一步深化。楚国吴起变法也是如此。魏国是首先变法也是首先称霸,变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随着时间越来越,变法成效更加显。史记: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李克就是李悝,彊就是强大的意思)战国时有四支强军:魏武卒(魏文候时建立)、齐技击(齐威王时建立)、秦锐士(秦惠文王时建立)赵边骑(赵武灵王时建立)。荀子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就是说齐技击战力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锐士。但是就是不知赵边骑跟秦锐士孰强孰弱。但是我不认为魏武卒就不如秦锐士,因为秦锐士根本没有从正面打败过魏武卒。秦国都是趁魏国跟齐国交战大败后才出手的。而齐国都是在魏国跟赵韩打的难舍难分才出手。而秦国削弱齐国成为独霸,也不是他独自做成的。而是联合了韩赵魏燕楚等把齐国打垮的。

?公元前370年魏惠王继位后跟各国互有战争,有胜有负。魏齐两国并强,秦国崛起。韩赵亦越来强。秦国要收复失地,齐国要成为霸主。史记:秦始复彊,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彊。(彊就是强大的意思)魏惠王继位初也在不断发展经济、军力。公元前359年秦国开始变法,整军备战准备收复河西之地。公元前356年齐威王继位,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逼迫魏国的一些附属国向齐国进贡。魏国迁都大梁,在河西筑长城防备秦国。魏国把注意力放在东方齐国。当时西边秦国秦献公秦孝公,东边齐国齐威王。两国强大起来,对魏国造成威胁。秦献公时频攻魏国,打败韩魏联军。(这时还是三晋联盟)齐国田氏也是靠魏国成为诸候,得到一点点帮助吧。齐国本来就是大国强国,肯定不愿意成为魏国附属。于是魏国重新跟韩赵结成三晋联盟,跟秦国秦孝公暂时缓和。(秦国连年战争,也需要修养生息)这一系列行动明显是对付齐国的。南方的楚国亦蠢蠢欲动。公元前364年前后魏国迁都大梁。(时间有多种说法)魏国迁都大梁应该是为了更好的争霸中原和更好的控制淮泗小国、还有就是距离秦韩赵太近容易受夹击。(秦魏开战之际,赵韩曾趁机进攻)而不是如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因让秦国打败,那时秦国还没有变法。公元前370年——前356年这段时间魏国跟各国互有攻伐,并继续发展经济。标志魏国霸主地位的就是诸侯来朝。古本《竹书纪年》载:十四年(史记是十五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韩)厘侯来朝。

?公元前356年赵、齐、宋、燕会盟,不用说是针对魏国的。这是齐国应对鲁、宋、卫、韩等国去魏国的事。史记赵世家:十九年,与齐、宋会平陆,与燕会阿。公元前354年赵国攻打卫国,魏国当然不能忍了。魏国派庞涓率军攻打赵国并围邯郸城,赵国向齐国求救。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邯郸,齐、宋、卫联军援救赵国。当时齐国段干纶建议待魏国攻破了邯郸再援救,赵国知道我们来救援必然死战,这样魏赵两败俱伤。战国策: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魏国成功攻下邯郸,庞涓率军救援襄陵。齐国在桂陵埋伏一举击败魏军。战国策: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但是魏国跟赵、齐、宋、卫的仗还没打完。邯郸还在魏国手上。公元前352年齐、宋、卫围魏国襄陵。史记魏世家: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竹书纪年》:宋景、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秦国趁机攻破魏国安邑少梁等。史记商君列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西线赵国的地方军跟秦国联手,秦国并同时攻打魏国小弟韩国。魏国攻破楚国派景舍以救赵为名攻占魏国雎、间等地。战国策: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一开始楚国是不打算救赵国的,景舍认为不救赵让魏吞了就不好了。还是救赵,但只派少数人马去,魏国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这边。赵国知道了我们在救援肯定会拼死一战。这样魏赵两败俱伤,我们再联合齐秦攻魏。战国策: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楚国跟齐国的想法差不多。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只能跟魏国联合抗秦了。西线的魏韩联军反攻秦军。韩国看到诸侯围襄陵而不能胜,于是派军前往襄陵助战。魏国大梁守军切断齐宋卫联军的后勤。魏韩联军在襄陵大破齐、宋、卫联军,并把联军包围了。楚国一看不对劲停止进攻。齐威王请楚将景舍出面跟魏国求和。《纪年》: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公会齐、宋之围。魏国算是板回一局。同时跟赵、齐、楚、秦、卫、宋开战,还能反杀。邯郸还在魏国手上。魏国夺回了让秦国攻占的部分河西地。还有一部分在秦国手上,秦国还在继续进攻。魏国虽然伤了元气,齐国同样也是大伤元气,赵国亦大伤元气,楚秦并无什么伤。

?公元前351年魏国为了对付秦国把邯郸还给赵国。史记赵世家: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魏国集中力量收复让秦国攻占的部分河西之地。魏国跟齐国讲和了,跟韩赵结盟了。战国策: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同样是战国策记录: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於孟津。)秦国的反应:孝公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商鞅对秦孝公讲: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从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说明魏国经过邯郸之战、桂陵之战、襄陵之战等,其国力军力依然远堪于秦国。

?

?齐国在桂陵大败魏国,本以为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但襄陵之战大败,魏国反而以此称霸于诸侯。魏国虽然反败为胜,损失也是惨重。在于魏惠王过于自大。最大的错误就是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就是以为霸业光靠武力就行。在攻打赵国之前就应考虑到齐楚秦的反应,齐国跟赵国结盟会救援。秦楚会趁火打劫。这早就应通过外交军事等动作以化解。桂陵之败后也应马上行动,该低头就低该利诱就诱之。例如燕国虽然跟齐赵结盟了,但并没有派兵。可许之利诱共分赵地或者趁齐国主力在外进攻齐国。楚国只是坐观成败,贪利而已。可以让楚国牵制齐秦,楚国跟齐国的矛盾是比较尖锐的。南方的越国也没有动,也可使人联络攻楚或齐。虽然这些事情未必会成,但要去做呀。做了跟没做是不一样的。例如徐州相王后楚国猛攻齐国,齐国数次大败。齐国遣使带上礼物去赵国,并晓以历害。赵国答应出兵,楚国得知连夜就退了。史记: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六国攻秦大多失败,就是秦国上善伐交各个击破。襄陵之战后魏国把邯郸还给赵国,并召开逢泽之会。赵秦和宋、卫、鲁等都参加。战国策: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俨然以天子自居。这是魏国霸权的顶峰。这引起了齐楚等的不满,特别是齐国。我才是侯,你就王了。王在周朝只有天子才能用的,那时的称王跟秦汉以后称帝是差不多的。这也是后来马陵之战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