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唐的血腥味,不止在玄武门...

 九成书道 2022-04-18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里面的历史都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怎么避孕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关注立刻马上看>>

图片


01

武德二年(619),在平定薛仁杲后,刘文静虽因功被提拔了兵部尚书,但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与老对头裴寂相比,更是相差悬殊。

心中郁闷之余,他整日和弟弟刘文起在花园里借酒消愁。

有一天,刘文静趁着酒兴,随手拔出身旁的佩剑,怒砍柱子,像发疯似的大声喝骂:“裴寂,总要有一天,老子要砍掉你的脑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身旁的弟弟听到这样的壮志豪言,拊掌而起,再次给哥哥祝酒。

为了给哥哥赶走霉运,早日砍下裴寂的脑袋,刘文起又找了一个巫师在他府上作法驱妖。

但大臣在家里搞巫术,本就是忌讳,稍有不慎,就会自掘坟墓,汉武帝的“巫蛊之祸”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果不其然,一个备受刘文静冷落的小妾将这一系列骚操作说了出去,还让老对头但裴寂知道了。

裴寂一番运作之后,刘文静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投入了大牢。


图片

李渊剧照

02

刘文静谋反的事,很快就让李渊知道了,他早就看刘文静不顺眼了,这次被抓到了小辫子,李渊也是顺水推舟,准备亲自送刘文静上路。

李渊随即在朝堂任命了一个临时法庭,让尚书仆射裴寂和中书令萧瑀担任主审官。

李渊这样的安排,用意显而易见:刘文静,你必须死!

刘文静是个聪明人,他没有任何辩解,只在供词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晋阳起义,我与裴寂地位差不多,而今裴寂已经贵为仆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我醉酒不满,才发出这样的怨言!”

看过刘文静的供词后,形成了两派意见,萧瑀认为刘文静酒后失言,不能太较真,简单处罚一下就行,现在杀他会影响新朝大局,不利于统一战线。

而裴寂自然是极力把刘文静的想法推到反对皇权的方向,一心只想把刘文静碎尸万段。

双方争执不下,皮球又被踢到了李渊脚下。


图片

刘文静剧照

03

李渊看过刘文静的供词后怒不可遏,这家伙明显是对抗皇权,于是亲自下令将刘文静定罪成了谋反。

满朝文武沉默了,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刘文静是被冤枉的,他哪有能力造反?

但大老板都已经发话了,谁还敢替他说话?

眼看着,刘文静死到临头了,终于,李世民站了出来向李渊求情:“义旗初举,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急隔,止以文静为缼望,非敢谋反。”

意思就是说,刘文静最早在太原提出要起兵反隋的,功劳是不输裴寂的,现在他们俩待遇相差太大了,抱怨在所难免,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下李渊难办了,他没想到李世民会跳出来为刘文静求情,如果杀了刘文静就是不给李世民面子,但不杀,又会影响自己的权威。

李渊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04

据史载,李渊并不是一个执法严明的人,如武德元年授予舞胡安叱奴为散骑侍郎,就有大臣指出这个任命有点随意了,李渊却以“业以授之”糊弄了过去。

既然都愿意为一胡人曲解法律,那么为何就不肯放过开国元勋刘文静呢?

其实,这里有更深层的原因。

众所周知 ,刘文静是李渊的大臣,但在武德元年,唐朝西征薛举时,李世民因病战败,没想到刘文静主动替李世民担责。

这不得不让李渊起了疑心:你刘文静到底是我的人,还是我二儿子的人?

而且,李唐初立后,李世民一直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不久又开始谋划自己的小圈子,发展人才战略。
      
到了武德二年李世民的核心集团已初具规模,这让作为一国之君的李渊很难不忌惮的,但当时天下未定,他还需要李世民的军事力量。

不过在处理刘文静这件事上,不止李渊头疼,李世民同样不好过。

李渊本意就是杀杀秦王府的威风,让李世民收敛一下,不要暗地里搞小动作。

如果李世民全力拯救的话,刘文静必然死得更快,而他也必然直接走向李渊的对立面,于长远发展是无益的。

于是,在父子双方的拉扯当中,这事就暂时被搁下了。


图片

裴寂剧照

05

终于在这年的6月,李世民等到了解救刘文静的机会:刘武周、宋金刚突然入侵山西,李世民领兵挂帅而且请求带上刘文静将功赎罪。

这也无疑是最佳解救策略,于公于私都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交代。

但裴寂却不给李世民这个机会,从未领兵打仗的裴寂,竟然主动向李渊请求挂帅。

李渊也是乐见其成,为了给裴寂打气,李渊特别选择了九月初六这个日子,把刘文静全家押赴了刑场。

刘文静死时,想到了韩信,于是大声急呼:“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可惜,叫天天不应,已经没人能救得了他,刀起,头落,一代开国元勋就这样被“莫须有”的罪名给宰了。

PS:

李渊建唐之后,为表彰当初那些提着脑袋跟着自己的人,就搞了个《太原元谋功臣榜》。

入榜之人共有17人,分为两个等级。

第一等3人,分别是李世民、裴寂、刘文静。

第二等中,知名度较高的有长孙顺德、刘弘基、柴绍、殷开山、武士彟(武则天的爸爸)等14人。

李渊还发布了一道召命:第一等人,可以免2次死罪;第二等可以免1次死罪。

可刘文静的死让李世民明白了,写得再好都是权力的游戏!

而这个权力只属于一个字——朕!

图片
李世民剧照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震铄古今的兵变。

三日后(六月初七癸亥日(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昭雪。

同年,裴寂因牵涉“僧人法雅妖言妖言惑乱案”,遭罢官削职并被驱逐出长安。

据说裴寂曾找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训斥道:不是太上皇的恩宠,你能做到位居人臣吗?朕,没杀你,已是施恩了。

望着惊惶不安的裴寂,李世民又默默的说了一句:朕是唐之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