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他有一个上高二的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文静聪明求上进帅气的孩子。 近日,我的朋友苦恼得不得了。什么事呢?朋友告诉我,有一个高一女孩子经常找他儿子,惹得那女孩子的同班男同学生嫉妒,邀了好几个同学去找朋友的儿子。 几个男孩子在一起,除了言语上有口角外,并无肢体冲突。此事让班主任知道了,不分清红皀白,强制把朋友的儿子送回家,并不允许去上学。 ![]() 朋友得知情况后,打电话给班主任咨询相关情况。这位班主任非常不耐烦,说不了几句就摞了电话。 过了好几天,班主任仍不让朋友儿子去上学。朋友见状,只好带着儿子去学校。而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推三阻四,不予理睬。理由是按学校规定办。 没错,没规矩不成方圆。但任何规矩不能成为推卸责任,不做过细工作的挡箭牌。 学生犯错违反了相关规定,应该给予处理,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培养合格的学生是天职。 所谓培养就是要因势利导,有错纠错,有偏纠偏。否则叫什么培养呢? 孩子身处“三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强,做些错事也在所难免。 对犯过错的学生是循循善诱呢?还是动不动推给家长或社会。 现在,确实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对待犯错的学生除了恨铁不成钢外,总缺少一点耐心。 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学生犯了错不要紧,只要反复细心地讲明道理,学生是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点挫折,犯点小错,这也是一种历练。所谓风雨之后是彩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耐心,没有过细的工作,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失去了对社会对发展的责任。 对每一个学生多点耐心再多点耐心吧。 |
|